APP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中“言志”诗学的内在影响思考

2021-06-25杨瑾娟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2期
关键词:言志诗学诗歌

杨瑾娟

在中国现代诗学建构探究的过程中,需要对传统与西方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思考,通过公正科学的态度对历史进行重新审视,遵守科学。真正对现代诗文进行全面的处理,确保现代启蒙诗的研制与施教得到准确把握,从而通过公正和理性的科学态度,对现代诗学的发展脉络进行全面的判断。大量普遍的现代诗歌有了新的名词,便是流行音乐歌曲,这种诗歌所表达的内容毫无意义,无法体现出人们精神诉求,使得整个诗歌空洞乏味。只有坚持理想主义的诗人,才能够表现出诗意特点。

一、中国现代启蒙文学中的研究与施教

在当今社会,每一个人都如同沙粒一般,在时代的洪流中不断被迫前进,这样也就使每一个人的自我存在价值变得毫无意义,大多数人也正是在毫无意义的劳作中逐渐消亡。在现代启蒙诗学中,人文精神能够体现出中国文学的创作潮流,而其中最负盛名的以巴金和鲁迅为主,这也是现代启蒙文学的开端。鲁迅以其辛辣的笔触,指出“病苦,引起疗救”,这也是他弃医从文的根本理由。在《呐喊》中,鲁迅所描述悲伤与寂寞,自觉传承了言志诗的诗教传统。尤其是在《故乡》《阿Q正传》等一系列小说之中,通过对底层人民“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描写,表现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文学理念,在传统文化中表现出现代文学的特点,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批判,而巴金则在否定和批判中对家文化进行探究,通过著名《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打击黑暗带来光明,表现出对不合理的制度摧毁的决心。

二、唯美文学中的爱情与性灵

在中国现代启蒙文学创作与发展中最基础的理念就是为人生而艺术,尽管大部分作家都认同这一理念,但是在文学创作中却忽略了情感的文学倾向甚至对个别文学加以质疑。例如:郑振铎通过对血和泪的文学呼唤,能够将旧文学与新文学进行根本区别,通过人类感情来进行分析,认为作者的情感表现是文学创作唯一的目的。由此可见,很多现代诗歌作家的情感观念,正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具体印证,既能够对现代文学中传统言志诗进行充分说明,又能够将“志”转化为“情”进行表达。对于徐志摩、冰心、胡适、俞平伯、废名等,能够明确在现代新文学中诗歌散文的作品,具有非常清新淡雅的意蕴。整个词清新、委婉、玲珑剔透,与明心见性的艺术风格具有一致性,例如冰心的《红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周作人的《乌篷船》,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诗歌作品,通过对情感进行直抒胸臆,表达强烈民族认同感。随着小品文快速流行,林语堂《论语》、周作人《人世间》,进一步体现出复兴古人精神,提倡诗歌创作需要坚持率真性灵,从而对唯美的文学主义进行历史性的维护。废名《竹林的故事》,通过对抒发诗性感悟表现田园风光,追求空灵的艺术境界,表现出全新的审美趣味。沈从文在《边城》作品中,通过将唯美主义小说推向高潮。由原形转变为空灵,再到后来的人性,这也能够使人清楚感受到文人深入骨髓的就是理想。

三、现代左翼文学中见义与明道

在左翼文学中,最直接的主张就是与艺术派和人生派相区别的文学,这一文学特点具有非常高的美学追求和政治信仰追求。通过对左翼文学进行理智分析,能够发现左翼文学中政治理想主题大都以红色文学经典为主。通过对叙事模式提供支持并且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比如《去莫斯科》《丰收》《咆哮之地》等,都是按照革命叙事理论记录。左翼文学中,对社会革命自觉承载着使命意识,从而通过建议公开明道直接表达,对文学创作的规范化原则进行规范追求,这也会导致文学作品陷入艺术陷阱,所以相关评论家对左翼文学提出了批判,认为其是积极的,但可以通过解决现实的路径进行处理。在农村题材文学创作中。如果只写苛捐杂税,对农民造成的压迫,很难反映出现实问题,而如果增加了农民愤怒、慷慨的情况,以及通过采取暴动,决定抗税的内容作为故事情节收尾。这样就会使整个作品的艺术效果显著提高,由此可见,左翼文学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但却对古典艺术形式和古典文学主义精神进行了全面的继承与弘扬。

四、“言志”诗学对现代诗创作启示

“言志”诗学是基于古代诗歌创作实践经验总结而来的一种诗歌理论,由于诗歌的历史演变流程不断丰富,所以“言志”诗学的理解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由政治到钟情再到情智并举,进一步展现出古代诗歌思想发展的变迁过程。“言志”诗学在今天依然具有非常积极的诗学价值作用。在诗歌创作中需要明确写诗需要解决什么样的志,明确什么样的情,这样才能够确保诗歌书写创作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要对诗歌书写的言志抒情内容进行分析,帮助读者对作者的生活经历和艺术修养进行深刻的分析与判断,促进品格修养、生活修养与艺术修养地有机融合。在诗歌创作中,同样具有一定的节奏性和音乐的特点。通过对“言志”诗学的内容进行概括,能够明确诗歌创作最开始的目的就是言志抒情。最早的诗歌典籍《诗经》中的300篇,大多数都是抒情诗,很多叙事诗也都具有非常浓厚的抒情意味。这些诗歌在具体创作中,通过对真实的事件进行描述,反映出作者当时的情感倾向,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诗歌的传递更加广泛,诗歌一开始就是与音乐、舞蹈相伴而生的艺术。通过三者之间有机融合,共同形成中国的文学艺术。在文学艺术创作中,不能够忽略情感的培养。“言志”诗学的志,可以说是情志志。通过对思想和情感的高度。增强对人志向了解,确保诗歌创作的内涵更加深远。而随着诗歌的不断发展,从“言志”诗学,转变为“言情”诗学,那么也使得诗歌情感疏解,变得更加合理,具有非常强烈的诗学价值。中国新诗,经过近百年来的发展,形成了一定诗歌文学体系。与中国灿烂古代诗,诗词歌赋相比较而言依然具有非常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当下,现代诗已经成为无病呻吟的真实写照,很多诗人写出了大量辞藻堆砌的诗歌,缺少赏心悦目、感人肺腑的诗,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与时代有关,同样也与诗学思想贫瘠有关,自从现代诗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外来文学思想进行借鉴、模仿抄袭,而对传统诗歌中的研制,情却被忽视。这样也就使得整个诗歌创作脱离了创作的根基,处于尴尬的处境,为此,在现代诗学发展的背景下,要重点关注言志诗的诗学价值,明确言志诗的志和情,增强诗歌的表现特点。这也是诗歌创作的真实立场,在诗歌创作中需要对其是否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进行分析和判断,明确其是处于什么样的时代产物和什么样的诗歌发展中,好的诗歌能够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代表时代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能够塑造一个时代的品格,当然不同时代都有不同的创作风貌。在不同的社会风貌中,人们的自然生活状况、经济状况和社会状况都有着显著差异,无论是落后与进步还是繁荣与衰败,幸福与苦难总是相伴而生,这也构成了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和物质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但人们精神却越来越贫乏,使整个诗歌创作存在非常显著的矛盾。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种族主义地域保护、霸权主义盛行,使社会发展变得非常复杂,思想文化之间的冲突,也使诗歌创作变得愈加困难。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如何才能确保诗歌创作体现出一定的思想,如何选择素材展示出真实的社会生活,这样才能够表现出人生的情感,崇尚真善美,杜绝假恶丑。好的诗歌必然是生命中的闪光,引起心灵的颤动。新时期,诗情言志需要重点对情感进行表达。而“言志”诗学,必须要弄懂以什么样的方式言志和抒情,诗歌创作作为精神的劳动,必须要有非常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文学素养,作者自身必须要在生活中有足够的精力,才能够对人生加以感悟,诗歌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必然与物质产品存在显著的差异,不能用来吃穿,也不能用来放生,而是对他人产生影响,如果诗人自身的品格不高雅,所写出的内容枯燥无味,甚至低俗下流,别人看了也不会接受,这样也就使得诗歌创作变得低级趣味。没有进行有益指导,甚至变成精神垃圾。由此可见,具有良好的品格修养,对于诗歌作者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作为诗人,在市场生活中必须要不断积累,善于向生活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个性品质,塑造更加健康的人格。只有懂得生活积累,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才能够拥有更美好的精神品格。“言志”诗学必须要懂得,诗歌是神圣的,对诗歌创作要有一定的敬畏之心,在诗歌创作中如果忽视了对诗的敬畏,这样也就使得诗歌创作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在现代社会,人们创作诗歌的途径多种多样,而且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使得诗歌创作更加方便,甚至通过人工智能输入关键词就能够创作出不同的诗歌,但是這样的诗歌却并不能称为诗,只是杂乱无章的辞藻堆砌,所以在“言志”诗学的精神指导下,不仅需要加强对诗歌的神圣感和虔诚感,还要真正的使诗歌创作变得格调高雅,真正对人民群众产生触动。

五、结语:

“言志”诗学对现代文学内在影响进行分析,能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的探究,同时也是民族文学的重要延伸,在传统文化中,连接着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要高度重视言志诗的发展影响,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古老的“诗言志”要求诗歌表现人的主体胸怀,抒发诗人的情性、志向、怀抱,诗言志作为中国诗学的逻辑起点,在我国诗歌理论史上有着巨大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引导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金项目:1、安徽省高等学校2020年省级质量工程重点教学研项目《新时代师范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特色研究》(项目编号:2020jyxm2000);2、安徽省高等学校2020年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师范院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四个维度研究》(项目编号: SK2020ZD49);3、安徽省高等学校2020年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教育振兴的路径与方法研究——以桐城文化为例》(项目编号: SK2020A0684)。

猜你喜欢

言志诗学诗歌
言志为本
诗歌不除外
背诗学写话
言志说及其诗歌史上的体现
如何巧妙地托物言志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托物言志,表情达意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两种翻译诗学观的异与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