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及对策探析
2021-06-25李高田
摘 要:开展问卷调查,利用兰州市某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及数据统计结果,探析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在增强和认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心理分析的同时,就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对策
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笔者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兰州市某中学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研究,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这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和转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笔者以兰州市某中学初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190份,收回有效问卷174份。MHT测评结果显示: 29.3%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38.5%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好;21.3%的学生心理状态欠佳或有问题倾向;10.9%的学生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需要进一步分析,并进行辅导。
各分量表调查结果统计为:
对学习焦虑阳性126人,占72.4%,具体表现:学习焦虑偏高,不能很好地应对学习和考试压力;对人焦虑阳性42人,占24.1%,具体表现:过分注重自己的形象,害怕与人交往,难以与同学、伙伴合作;孤独倾向阳性16人,占9.2%,具体表现:孤独、抑郁、不善于与人交往,自我封闭,喜欢独来独往;自责倾向阳性70人,占40.2%,具体表现:自卑,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常将失败归咎于自己;过敏倾向阳性69人,占39.7%,具体表现:过于敏感,容易为一些小事而烦恼;身体症状阳性74人,占42.5%,具体表现:在极度焦虑时,会出现呕吐失眠、头晕头痛等明显的身体症状;恐怖倾向阳性22人,占12.6%,具体表现:对某些日常事物,如对黑暗、旷野、坟场等有较严重的恐怖感;冲动倾向阳性25人,占14.4%,具体表现:情绪易摇摆不定、起伏大、易激惹和焦虑。
可以看出,30%的学生心理状况不佳或者有较明显的心理问题倾向,部分学生明显存在焦虑、孤独、自责、过敏、恐怖、冲动等倾向。
二、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
1.自身内部
青春期是生理和心理变化都较快的时期。生理上的快速成熟使青少年产生了很强的成人感,而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使他们仍处于半成熟状态。心理的半成熟状态,一方面使他们面对一些心理危机时无法进行自我调节,另一方面又不能得到家长和老师的有效化解,由此容易引发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
2.家庭环境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家庭教育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中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很多家庭中,家长普遍十分重视自身在家庭中的权威地位,却忽视了孩子正处在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即他们在心理上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成人感,渴望对方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对待他、尊重他,这也导致了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不断减少,并出现了代沟,很多孩子认为他们不被父母所理解。另外,“唯分数论”使很多家长将自己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学业成绩上,而不是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否。
3.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环境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当前,很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学生多层次的需求,使學生的心理素质如情绪情感、性格、自我意识、社会交往、社会适应等,长期处于一种自行发展的危险状态。
4.社会环境
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充斥在青少年的周围,加之青少年的分辨力、自控力还不强,会容易受到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甚至一些学生模仿不良行为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三、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引导自我完善
助人自助,是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原则。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提高,努力完善自己。
2.加强家庭教育
身心健康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前提。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品,孩子是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家长应努力营造民主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能被父母所理解。父母应该重视和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只有父母的心理健康了,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父母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善于及时发现、有效疏导,或寻求专业帮助,以免让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3.优化学校教育
学校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还在于育人。例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等等,同时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在德育及其他活动中努力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证明,这些都是一些积极有效的心里健康教育措施,值得我们借鉴。
4.净化社会环境
“孟母三迁”的教育故事充分说明环境育人的重要性。努力营造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在信息网络时代,加强网络管理,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建立行之有效的“保护网”。
四﹑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遵循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结合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重视和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根本长远发展,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应携起手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让我们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共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沃建中.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2] 赵波,赵振寰.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及对策分析.青少年研究,2001.03
[3] 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 肖力,时立新,胡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科技创新导报,2007.35
作者简介:李高田(1985.10-),女,汉,甘肃兰州人,中教二级,本科,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体育运动对提升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证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