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人心理学“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2021-06-25于泽周永垒

下一代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于泽 周永垒

摘  要:目前军人心理学教学中存在学员获得知识的欲望较低,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教员引领能力不够等问题,为增强军人心理学教学的说服力、感染力,教学效果的针对性、实效性。本探讨了军人心理学“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构建的策略,期望为军人心理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军人心理学;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判断教育质量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军人心理学作为公共基础课,不同于一般学科课程。它既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培养学员“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能力;也重视课堂的实践性、亲历性,培养学员“体验和享受此时此刻生活” 的能力。因此,教员需要思考课堂、研究课堂、拓展课堂,使课堂进一步延续。近年来,“课堂学习共同体”这一教学理论成为广大教育研究者关注的教育改革策略[1]。课堂学习共同体理论反对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学习模式,拒绝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提倡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愿景的引导下,平等地分享和交流,共同学习。针对“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教育内涵、意义及其特征、原则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增强军人心理学教学的说服力、感染力,教学效果的针对性、实效性,使之成为广大学员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本文结合军人心理学的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探讨了军人心理学“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当前军校学员“军人心理学”课堂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员获得知识的欲望较低,学习目标不明确

“军人心理学”是一门公共基础课,主要讲述军人心理学知识、技能,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军人心理学”仍然存在着对学员的吸引力不强,学生知识获得感欲望较低的问题。有些学员以为学习的好坏无所谓,反正毕业后就会到基层部队工作,只要能保证顺利毕业就行了。因此导致只要学员不了解课程的实用性就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去学,从而导致了部分学员“隐形逃課”行为。

(二)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习惯性被动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为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自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成果。当前“军人心理学”课堂教学模式仍是教员以PPT形式进行讲授,部分学员习惯性地被动接受新知识。即使教员提前布置了预习内容,以便在课堂上学员们对重难点问题可以提出疑惑,但大部分学员不会提前看书,只记录教员所讲授的核心内容。导致当前的“军人心理学”课堂教学只能完成核心知识点的讲解,不能够进行课堂延伸与知识运用的研讨。

(三)课堂学习中教员起主导作用,引领能力不够

传统教育观点认为认为教员在课堂学习上应该在传道者、组织者、管理者、研究者等方面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员对学员学习过程过度地“控制、支配和决定”作用。很多持这种观点的教员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培养学员的认知学习能力,学员只是被动地掌握教员所讲授的具体内容,忽视了对学员情、意、态度尤其是学习能力的指导。事实上,教员对学员施加的任何作用(期望、行为、影响),都应该转化为学员活动的因素,促进学员的身心发展。教员应该起到引领的作用,教员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框架、教学经历,去更新自我的学习层次,延伸课堂知识点,增加学员拓展知识的兴趣。使学员主动地投入听讲、讨论、看书、作业等所有学习活动中。

二、军人心理学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课堂学习共同体”让学员主动地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总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是由教师进行知识的单项传递。“课堂学习共同体”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对问题探究为指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课堂学习共同体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共同探究、对话与协商、互相合作、分享感悟、灵感激发来增强学员的参与性,进而改变学员对学习的认知,让学生提出问题、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中学员是主动地学习、自主地学习。

(二)“课堂学习共同体”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课堂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教学相长、师生共促的动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员是教学形式和内容的策划者,是学员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学习共同体中,教员通过教学活动来启发学员对知识的渴望。学员通过与教员、其他学员的交往与合作中来促进其认知活动的产生,汲取知识。教员与教员之间通过互相学习来更新知识认知,实现知识互补互惠。学员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也有助于激发教员的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性,激励教员中钻研专业知识、反思教学技能,推动教员教学能力发展。

三、军人心理学“课堂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策略

受军人心理学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的限制,军人心理学“课堂学习共同体”会随着课程启动开始建构,课程完结而结束。因此,本文基于生命周期构建模式建构军人心理学“课堂学习共同体”,共包括三阶段的构建策略。

(一)初始化阶段

1. 确立共同愿景

初始化阶段的第一个任务是确立共同愿景。在课程开始前,根据知识、情意、技能和人际目标和学员发展需要,教员和学员一起制定出清晰、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和跳一跳够得着的共同愿景,指引班级成员不断地向目标前进。军人心理学“课堂学习共同体”所追寻的“共同愿景”主要是:学习心理学理论,提高人文修养,训练心理技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军人心理学作为思政共同基础课的课程特征,尽量从学员的生活实际经验和职业需要出发,创设真实的情境,强调知识与能力的双重目标,强调师生、生生和师师的互相支持和协作。需要注意的是共同体成员确立共同愿景的过程中,要考虑共同愿景与学员自身发展需要之间达到平衡。学员自身发展对能力培养、素质训练、情感养成、兴趣激发等面的需要要有个性化的设计。

2. 创设“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情境学习主题

“课堂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情境式的学习,它强调在共同愿景的驱使下,形成以学员合作学习的课堂学习情境。因此,作为创建学习共同体核心的教员需要根据每一次课的教学内容,为学员创设贴近学员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员未来工作实际的学习情境。在教员引导下,学员身处教材的知识内容与课堂创设的情境中,实现学员与环境、与他人的对话,实现知识的互动、情感的交流,引领学员既能掌握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又能实现学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升思维的层次,获得蕴含在学习情境中的缄默知识。

(二)参与阶段

参与阶段是构建军人心理学“课堂学习共同体”的主要阶段。在本阶段,主要的工作有增加共同体实践活动学时、将学员分组合作,及平等对话,创设和谐课堂文化。

1.增加共同体实践活动学时,“教”得少而“学得多”

与传统课堂相比,“课堂学习共同体”强调以学员的需求与拥有的经验开展授课,教员须将讲授部分的时间压缩至总学时的30%一50%以内,学习共同体实践活动的学时则需要增加。在创设的课堂学习情境下,让“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贯穿于每一次授课中。教员根据创设的课堂学习情境,按照反映学科重点、贴近学员生活、贴近学員未来工作实际的原则,设计了十个主题开展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求少而精,所选的主题作为一个个节点,形成军人心理学知识的思维导图,激发学员主动地为知识导图添加分支,阐述内容。教员只有利用好学员已有的知识结构,才能引领他们开启未知,实现“教”得少而“学”得多。

2.分组合作,实施任务驱动型教学

课堂学习共同体构建的效度依赖于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共同学习和交往互动的程度。因此,在军人心理学课程上,教员要给学员互动交流的机会。可以采取的教学策略有多种,最常用的是分组合作法。分组合作法是教员根据学员的不同特点,将班级学员按5-6人在一起组成小组,组内成员性格特征、能力水平都有差异,组内学员要取长补短共同完成教员布置的学习任务。小组成员要选出组长,组长为成员分配任务,组内成员责任义务明确,任务完成后,小组要对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检查,反思,每名成员要提出整改措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也依赖于小组成员个人人际交往技能的高低。

3.平等对话,创设和谐课堂文化

平等、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课堂学习共同体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2]。为了创设这种和谐的课堂文化,教员要认真倾听,提倡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如在小组交流中,教员要鼓励学员摒弃已有的思想禁锢,广泛参与、多向交流、聆听多维声音。学员要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吸纳别人思想精髓,融合自己的思想,取长补短。师生之间的关系要民主而平等。教员要尊重学员,学会倾听学生,和学生建立起平等对话与交往的关系。同时,教员要继续修炼自身的职业素养,课堂上不带入个人生活中的情绪与态度。

(三)完成阶段

到课程结束时,“课堂学习共同体”也完成一个阶段的构建。这一阶段的完成是“课堂学习共同体”外在形式的结束,并不是“课堂学习共同体”影响学员们学习方式的结束。教员在这一阶段,也需要对军人心理学“课堂学习共同体”中学员表现进行进行多维度评价,如学员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意识、情感态度发展水平、语言思维能力等。进而,总结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 赵迎. 课堂学习共同体: 一种值得大学英语教学借鉴的理论策略田. 山东外语教学,2013  (4):66.

[2] 房德红. 建构学习共同体的有效途径[[J]基础教育研究, 2018(131): 42-43.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深度教学的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美文阅读USE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