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神入”教学的内涵与应用策略
2021-06-25颜云菲
摘 要:随着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神入”教学法逐渐走进课堂,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历史教学成效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神入”教学内涵的基础上,就如何将其有效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神入”;初中历史
历史具有过去性和不可复制性,因此,对学生来说,历史既遥远又陌生,这导致很多学生觉得历史内容晦涩难懂,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继而对历史的认知较为局限和表浅。而“神入”教学法恰恰能够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历史变得生动可感。
1 “神入”教学的内涵
“神入”的概念最初起源于英国,被用在历史研究中,历史学家甚至于历史环境中,通过发散想象,将自己融入到历史场景中,从而更深入了解历史,发现历史,解开历史真相。后来,“神入”被引入历史教学中,在研究中,教育工作者们发现,“神入”与现代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体现了“学为中心”,逐渐被广大历史教师认可并逐渐应用到历史教学中。 “神入”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历史教学的目的。利用“神入”教学法,就是让学生深入历史环境中,站在历史人物的角度,从他们的思维习惯出发,去观察、思考当时社会,从而感悟历史人物的情感、观念、觉悟,了解他们对待生活、时事的态度,从而真切的领悟到他们思想转变的起因、发展全过程。“神入”历史,事实上是让学生走进历史,简言之即是“换位思考”。事实上,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用到“神入”教学法,例如,在讲授某一个历史事件的过程中,教师经常用“假设当时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通过引导式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神入”历史,“魂穿”过去,以历史人物的视觉看待问题,思考当时情境下如何选择,如何处理。在历史教学中,利用“神入”教学法,对于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意义重大,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发散思维,提高对历史的认同感和民族荣誉感,让学生在感同身受的体验中,了解历史真相,感悟人物性情,明白先辈们为促进社会发展做出的光辉事迹,并以此鞭策自己积极上进。
2 “神入”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神入”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只有使学生“穿越”到历史中去“魂穿”历史人物,才能更为深刻、全面地了解历史的全貌,并对相应的历史人物形成更立体的认知,对此可采取以下策略:
2.1 角色扮演
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教育中的作用被广泛认可,同时它也是“神入”教学的典型活动方式。角色扮演又称情景再现,通过人物扮演或者复刻虚拟场景,使学生进入一种与历史十分相似的情境中,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感悟当时历史场景下人物的真情实感,体验历史的社会状况,引发情感共鸣,以此思考历史问题,理解历史人物在当时场景下的选择。在初中历史教学时,教师要积极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给学生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让他们积极融入角色中,在扮演过程中探索人物的性格、情感、思想,让学生感悟历史,还原历史真相,这样有助于让学生真正了解这段历史,加深感悟的同时加深记忆。
2.2.故事讲解
故事讲解也是“神入”教学法的重要途径,将繁琐的知识通过讲述历史故事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寓教于乐,是一种学生喜爱的授课方式。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围绕历史教材,积极收集相关故事,将知识点贯穿到故事中,在呈现故事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点的解释、说明、分析、评价。教师通过历史故事讲解,一步步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思索,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从而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明白故事表达的道理。因此,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知识点讲授一些与之相关的故事,有利于增加课堂趣味,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在故事中还原历史真相,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从而掌握所涉及的知识点。
2.3 史料解读
史料解读也是“神入”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史料中记载了大量历史内容,是现代人了解历史、还原历史的重要资料,弥足珍贵。学习历史,首先要尊重历史。历史教师在引导学生史料解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并对所读史料进行自我解读,深入挖掘信息,并进行分析、探究。学生在读史料时,教師要从中引导,帮助学生“神入”历史,“魂穿”过去,以第一视觉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从而感知历史。在历史课堂中,大家往往是通过历史解读的方式了解、评价历史人物。例如,对李鸿章的评价。梁启超先生曾说过:李鸿章的历史彰显了晚清四十年的历史。但是,学生在受到认识能力、文化水平、知识储备等的限制,对李鸿章的认识过于片面,仅通过李鸿章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就认为其是“卖国贼”。对此,教师应该根据历史事实,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他。而给予学生更多的史料,引导学生以“神入”的方式体会李鸿章的一生,进而对其作出更客观的评价。
3 总结
历史“神入”的本质就是学生与历史人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自我的一种“对话”,这一方法的应用对于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神入”教学法逐渐被初中历史教师所接受和认可,但究竟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一教学方法的优势,仍然值得我们不断研究、学习和反思。
参考文献:
[1] 蔡晓瑜. 历史“神入”教学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2014.13-19.
[2] 欧婕.穿越历史 神游故人——“神入”法在高中历史人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3] 蔡雨庭.关于中学历史“神入”教学中史料应用的探讨[D].河南大学,2019.
[4] 黄亮.“神入”历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颜云菲(1997.06)女,山东省德州市,汉族,硕士,鲁东大学,学科教学(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