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法制教育强化
2021-06-25冯青汪劲松
冯青 汪劲松
摘 要:目前我国生物安全领域法治化的进程正在逐渐加快,社会各方对生物科学发展的重视程度也逐步提高。中学生物教师应把握好社会关注和发展的方向,改善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强化生物教学中的法制教育。强化法制教育的主要策略有:案例展示策略、实践导向策略与情境创设策略。
关键词:中学生物学教学;法制教育;强化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要建立完善的法治社会,需要向社会的各个层面渗透法律观念,更要让法律变成人们生活、发展和学习深造的必备知识与技能。近年来,我国人民已经更加关注到了传染病防治、环境与个人卫生、人与自然等生物安全的相关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生物安全法治化以及生物安全法制教育的推进已经被提上了日程。
一、生物安全法治化进程加快
生物安全法治化是构筑国家生物安全体系的制度基础,也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我国有多部法律都涉及生物安全的规范问题,但是各种法规都散布于各类其它法律之中,没有一部专门的基本法来应对生物安全领域的各类问题。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自2021年4月15日起正式施行[1]。《生物安全法》的第二条规定:“生物安全的内涵是指国家有效防范和应对危险生物因子及相关因素威胁,生物技术能够稳定健康发展,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态系统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的状态,生物领域具备维护国家安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各国近年对生物安全领域都极为关注,人们对生物安全问题的关注是空前的,我国也重新审视了生物安全立法的重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验室技术操作安全作为立法的重要目标。《生物安全法》的颁布填补了我国生物安全领域的法律空白,有利于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提升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等。
二、加强生物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意义
教师法规定,教师不仅应做到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同时也需要在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尊重法制、崇尚民主,使每位学生都能成长为遵守社会规则的好公民。中学生物学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生物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结合当下传染病防控、人与自然、微生物安全等人们关注的生物安全相关议题,对学生进行生物相关法律的教育和宣传。
首先,从理论的角度说,生物学教材中存在着丰富的与法律相关的内容,尤其像基因编辑、环境保护、免疫、传染病防治等涉及生物安全法的内容,非常适合当下的法制教育。所以,积极地将生物教学与法制教育相结合,能够在培养学生正确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基础上,总结学科教学中法制教育的经验,丰富现有的教学理论,为广大生物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种新的实践理论与方法。其次,从现实的角度说,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联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法制精神与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有助于生物学教学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目标的完成。同时,我国正处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在生物学教学中强化法制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法律知识,不仅可以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持卫生与健康,也起到了减少青少年犯罪率、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作用,这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生物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3.1生物学教师对教材的挖掘不深入
许多生物学教师忽略了备课中不断挖掘教材的重要环节,这个问题在老教师群体中颇为明显。目前,生物学教师普遍存在对教材教法研究不够,对现成的教案与幻灯片过分依赖的问题。生物学教师缺乏对教材的个人理解,再加上对生物相关的法律知识不够关注,久而久之便只能想到什么讲什么,如此一来就难以在生物学教学中有效强化法制教育。
3.2生物学教师自身欠缺法制素养
长期奋斗在教育一线的教师,很多时候都被琐碎的工作缠身,鲜有时间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生物学教师由于新课程改革的缘故,目前其需求大、工作强度高,对生物方面的法律了解普遍不足,法制素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欠缺,这对强化生物学课堂中的法制教育有阻碍作用。
3.3各方强化生物学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意识淡薄
不仅是生物学教师,包括学生、家长、中学各部门人员等,都长期存在着应试思想,生物学作为应试难度相对较低的学科,被学生和家长当成了提分的工具。由此一来,许多教师受到教育环境的影响,持有“考试考什么我就教什么”的错误教学观念,这样就难以在课堂中融入法制教育。同时,也存在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过于保守、僵化,不善于横向结合其他领域的知识进行教学,这种问题也值得教育工作者的注意。
四、生物学教学中强化法制教育的教学策略
4.1案例展示策略
生物学教师可在教学中提出相关的案例供学生讨论,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在学习《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这一节时,首先向学生展示被污染的河流、燃烧的森林、沙漠化的土地等资料,接着引导学生讨论“该如何保护自然环境?”,最后教师可以介绍《环境保护法》等法律中的相关内容。
4.2实践导向策略
在实践导向策略的使用中,教师需要布置探究性的实践任务,学生通过课外实践调查和体验,通过资料分析与总结,学生选出代表进行成果报告,教师做点评工作。例如,学习基因工程相关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去市场上调查有哪些转基因产品,并且在网络上了解我国有哪些与转基因相关的法律规定,学生最后做分组学习汇报。
4.3情景创设策略
情境创设是指生物学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引入与教学相适应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使学生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2]。例如,生物学教师在讲解病毒、免疫等内容时,可以引入疫情中一些违反防控规定的事件作为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关注法制。
五、总结
新课改以来,生物学的学科地位正在逐步提升,在国家完善生物安全法制体系的关键时期,生物教师需要把握好机会,积极挖掘教材中的法制精神和渗透点,提升自身法制素养,强化生物课堂中的法制教育。
参考文献
[1]孙佑海.生物安全法:国家生物安全的根本保障[J].环境保护,2020,48(22):12-17.
[2]李一丹.新课程背景下生物课堂情境教学的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
1、冯青(1997-), 男,汉族,湖北武穴人, 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生物课程与教学论。
2、汪劲松(1964-), 女, 汉族,湖北黄石人, 博士, 研究方向:生物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