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舆情

2021-06-25

中国公路 2021年10期
关键词:货车罚款货运

破解限高与安全矛盾 力避限高杆成“夺命杆”

4月17日晚,桂林市西门桥一辆旅游大巴车撞上限高杆,车体严重受损,致1死6伤。据知情人士透露,此处限高杆并非第一次被撞。

2018年开始实施的《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及《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中明确说明,限高杆主要是为了保护桥梁和隧道结构不被超高车辆撞击。在实际中,限高杆也确实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但近年来,各地接连出现“限高杆杀人”的重大恶性交通事故,也着实无法令人无视。

笔者认为,国家相关部门有必要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公共管理手段,来破解“限高”与“安全”两者之间的矛盾。惟有将两者间的“通道”与“堵点”打通,方能有效避免发生“限高杆杀人”的悲剧。

譬如,可否对限高杆的材质进行有效改造,用塑钢或玻璃钢等其他材料作为替代品,并配备高音量报警设施,这不仅向通行车辆给予了必要提醒,也可一定程度上规避因撞杆引发的车毁人伤事故。在此情形下,一旦发现违法行为,相关部门可考虑重罚与扣分相结合的办法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处罚;此外,相关部门还可通过大数据联网手段,将全国各地的限高杆纳入车载导航系统,确保超高车辆司机在通过前便可收到预警信息,从而采取必要防范措施。

总而言之,公路限高杆的设置应以人为本,科学有序合理布局,如此才既能提升我国高速网络现代化科学化程度,完善公路物流基础设施,又能有效防止限高杆变“夺命杆”的悲剧屡屡上演。

阳光执法,3000万货车司机才能“一路畅行”

从河北司机金某某因“北斗掉线”喝农药自杀,到山东司机赵某某因复秤被拒自残……近期发生在货运领域和货车司机中的几起事件,引发社会关注。对此,交通运输部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规范道路货运领域行政执法、保障货车司机合法权益等工作。

2015年,新华社曾提及对货车司机“多头执法,雁过拔毛”的问题:不仅有交警、路政、运管,还有高速公路管理、城管、环保等约10个部门执法。

国内现有3000多万货车司机,承担了全国货运总量的四分之三。货运作为危险系数较高的行业,规范行政执法极为重要。而现实中,一些司机为了获利,超载超限运输,也给交通安全造成了重大隐患,对此,该处罚就得果断处罚,依法严惩。因此,禁止粗暴执法、过度执法、趋利执法、选择性执法能够成为一种双向保护。只有让执法权在阳光下运转,司机才会对法规存有敬畏,也才能有效避免两者矛盾的激化。

货运行业的健康发展,往大了说,直接关系到国内物流大循环的畅通。只有以规范化、人性化执法取代粗暴执法、过度执法、趋利执法、选择性执法,3000多万货车司机才能真正“一路畅行”。

电子眼不能“见钱眼开”

近日,一则“清理整顿以罚款为目的设置的电子摄像、抓拍装置”的建议刷屏网络。

有网友表示,每年高额的罚款总额,电子眼可谓“劳苦功高”。相关部门则表示,出发点纯粹是为了交通安全,且罚款全部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没有落入集体或个人腰包。

这虽是事实,但时下高速公路上各种电子抓拍装置的设置确实有些混乱。例如,G15沈海高速某服务区入口处曾因划有一条不合理的1.5千米长实线,导致该点位的电子抓拍装置创下一年累计扣分超37万分、罚款超2500万元的纪录。目前,这一问题已被相关部门整改,不但被罚司机数量大幅降低,且该处的事故发生率和拥堵状况也得到明显改善。从这一例子不难看出,电子抓拍装置设置合理与否,事关重大。

在高速公路上安装电子抓拍装置目的在于防止车辆超速,保障交通安全。因此,在推动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凡是与这种初衷相背离的现象都需得到清理、矫正。

猜你喜欢

货车罚款货运
罚款扣物无依据 居民告赢广电局
疯狂“涂鸦”不会被罚款吗?
遏制浪费需要剩菜“论克罚款”硬招
波音公司试飞电动垂直起降货运无人机
智能OBU在货车ETC上的应用
AT200大型货运无人机实现首飞
货车也便捷之ETC新时代!——看高速公路货车ETC如何实现
推货车里的爱
治超新规实施在即 深究货车非法改装乱象
货运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