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质量影响因素的识别和控制
2021-06-25李晓娟陈伟斌
杨 婷,李晓娟,陈伟斌
(福建农林大学 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州350000)
近些年各省市基本上都发布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规划,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得到了大力推广,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建筑业进入了新的阶段,装配式建筑开始发展起来,而且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会把装配式建筑推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中的质量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并运用“4M1E”理论对初识的影响因素进行补充和完善,再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于装配式建筑参与主体质量管理能力、项目环境和质量管理方式的一些建议,进而确保装配式建筑的结构性能.同时研究为装配式建筑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价值,使装配式建筑质量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2].
1 基于“4M1E”理论对影响因素的识别
通过分析近几年对装配式建筑质量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初步识别装配式建筑质量的影响因素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施工标准规范、政府对质量的监管、质量问题的跟踪与追溯、施工图设计、构件加工深化设计、图纸会审与图纸交底、质量信息共享、构件原材料质量、构件的生产工艺、构件的养护、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构件的外观质量检查[3-4].
在影响因素初步识别后,为了防止初步识别会漏掉重要的影响因素,将基于“4M1E”理论对影响因素进行补充和完善.“4M1E”分析法是从人、机械、材料、方法、环境五个方面分析工程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通过对调整后的影响因素进一步的整理,拟定以项目环境、管理方式和参与主体管理能力为外因潜变量[5-6],构建装配式建筑质量测量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装配建筑质量测量指标体系
2 装配式建筑建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拟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上述变量进行处理,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依照已构建的结构方程概念模型和影响装配式建筑质量的测量指标体系,制作了问卷调查,并运用处理软件SPSS 22.0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的分析,根据分析,概念模型基本符合.运用AMOS 24构建结构模型,并且检验模型和数据的一致性和“违规估计”.先对模型进行违规估计分析,经过AMOS分析,模型可以进行适配度检测[7-8].见图1.
图1 装配式建筑质量影响因素模型标准参数估计
采用T法则和P值进行检验.T法检验公式为:
(1)
其中:DP表示测量数数目,p表示外源观测变量数目,q表示内源观测变量数目.
判断模型是否满足识别要求,需将自由估计参数数量df和DP进行比较.若df 表2 非标准化回归系数及显著性检测 表3 模型拟合指标数据 本文选择的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度指标为RMR、GFI、AGFI、IFI、CFI、TLI、PGFI、PCFI.指标应满足:RMR<0.05,GFI>0.9,AGFI>0.9,IFI>0.9,CFI>0.9,TLI>0.9,PGFI>0.5,PCFI>0.5.根据权重计算公式,可以得出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从而确定出装配式建筑质量影响因素的指标权重,见表4. 表4 装配式建筑质量影响因素权重 通过对装配式建筑质量影响因素影响权重的分析,可以看出装配式建筑质量受项目环境、管理方式和参与主体的影响,并且影响程度重要性排列顺序为:参与主体>项目环境>管理方式[9-11]. 针对研究结果,从参与主体管理能力、项目环境和管理方式三方面对装配式建筑质量提出建议[12].主要包含:1)提升参与主体质量管理能力:包括构件生产单位质量管理能力、施工单位质量管理能力、设计单位质量管理能力;2)完善质量管理制度:推进相关立法工作;制定和完善标准规范.3)改进质量管理方式.基于BIM技术的质量信息共享平台;基于RFID芯片技术,建立质量追溯体系[13-15]. 本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测量指标体系,对装配式建筑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装配式建筑质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有构配件的设计和生产质量标准、新技术的运用、质量追溯体系、参与主体管理能力;从提高参与主体管理能力、改进管理方式、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三个方面提出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建议.3 结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