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轼席地而坐

2021-06-24吃画人

读者 2021年14期
关键词:朝云松风鱼儿

松风亭图 马远 南宋

绍圣二年(1095年)春,苏轼在惠州。

前一年冬天,马不停蹄地赶了六个月、数万里的路,他终于到达贬所,随行的只有儿子苏过、小妾朝云与两名老婢而已。

苏轼初居于三司行衙内的合江楼。岭南气候温热,时虽已是寒冬,他却说“江风初凉睡正美”,一切刚刚好。然而身为谪官,不能久居于此,他很快又搬到了嘉祐寺居住。

嘉祐寺地处偏僻,没有合江楼的秀丽江景,附近小山上的松風亭便成了苏轼日常的去处。那里四周遍植松树,常有松风习习,倒也并不比合江楼逊色。

这日,苏轼信步到松风亭下游玩。山路陡峭,加上天气闷热,不一会儿他就感到体力不支。他想找个地方歇歇脚,抬头看了看松风亭的位置,尚有段距离,心想这如何走得到?

进亦苦,退亦苦,杵在原地纠结了良久,忽然醒悟:“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竟席地而坐。

苏轼将当时的感受形容为如挂在鱼钩上的鱼儿忽然得到了解脱。

过去的30多年,他就像一只着钩的鱼儿,本该自由自在地游于江海,却为了一点饱腹的饵食受尽铁钩穿颌之苦,直到这时才恍然明白,自己总在等待一个解脱的机会,但谁说不可以就是现在呢?每一个“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的片刻都可以是。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什么时也不妨熟歇。”(苏轼《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江 雪摘自微信公众号“吃画人”)

猜你喜欢

朝云松风鱼儿
苏东坡“炼丹”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远行的舞者
山居
鱼儿乐
苏东坡: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
冷汗
骑车赋
鱼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