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如何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信息的研究
2021-06-24韩丽
韩丽
摘要:随着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日趋复杂多变,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科学的决策变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需要有价值、有深度的财务分析作为支撑。财务分析质量越高,管理者就越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面临的机遇,从而为下一步经营做出正确决策,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但目前很多企业都还未意识到财务分析对经营决策的重要性,导致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本文就财务分析如何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展开了研究。本文首先阐述了财务分析的内涵、内容和方法,分析了财务分析对经营决策的作用;然后结合目前企业财务分析在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时的实践,研究发现企业存在管理者对财务分析重视程度不高、财务分析管理体系不完善以及业财融合不强等主要问题,最后针对各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财务分析 企业 经营决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度融合与发展,企业管理理念也在不断学习和应用中取得了重大进步。现代化企业管理者也开始重视财务分析,但是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对财务分析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全面,导致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本文对财务分析应用于企业经营决策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了研究。
一、财务分析内容和方法
(一)财务分析概念
财务分析就是通过运用专业的分析方法对企业会计核算、财务报表等资料进行分析,以反映企业过去和现在投融资活动、经营活动、资金分配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为企业各利益相关者提供所需信息。企业各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方面不同,因此财务分析的侧重点也不同,投资方更看重企业实际盈利能力;而企业管理者更看重企业是否有可持续增长能力;债权方则更看重企业长短期的偿债能力;相关政府机构则更看重企业财务信息披露是否合规、真实与完整,便于税收管理、监督、调查等业务开展。本文主要是站在企业决策者的视角,研究财务分析如何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二)财务分析内容
1.资金运作分析。资金运作分析主要反映的是企业过去与现阶段资金運行状况和资金风险。企业需要根据长短期发展战略目标,结合自身所处的市场环境和现行的经济政策等,优化资金结构,规避融资风险,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企业通过资金运行状况分析就能够制定出正确的投融资策略,为企业认清资金现状,降低资金风险。
2.经营管理分析。经营管理分析主要是对企业整体经营活动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其中包括经营决策、管理决策、经营计划、组织管理、控制、内部协调等方面,帮助企业管理者协调供、产、销等环节,合理组织与激励生产力,高效配置生产要素,促进实现成本最小化、价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标。
3.财务政策分析。财务政策分析就是分析企业管理者制定的财务管理政策的实际效果,衡量是否实现了预期效果和目标,为管理层调整和完善财务政策提供参考价值。
4.投融资管理分析。投融资管理分析就是对企业投融资决策的效应进行分析。首先,衡量企业目前融资活动存在的问题,为企业下一步融资决策提供方向和启示,也为企业未来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投资机遇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三)财务分析方法
1.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也被叫作水平分析法,指的是比较某个财务指标在不同且连续的期间内的数值变化情况,以此来反映该业绩的增减幅度、数额变化和变化趋势,一般所用到的计算方法有环比动态比率和定基动态比率。
2.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指的是以一定标准为对比依据,来衡量某个财务指标有无达标。标准依据又分为绝对标准、历史标准、计划或预测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一般历史标准、企业计划或预测标准是较为常用的,而行业标准一般适用于国际对公司业绩的评价。
3.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企业最为常用的分析方法,可以对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进行整体分析。因素分析法常常在对比分析法之后使用,以此来深入分析差异产生的动因。因素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常常与因素分解相关性、替代的顺序性、连环性和计算的假定性有关。
二、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一)掌握经营生产规律,了解经营现状与问题
财务分析能够将企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动态变化以及发展规律总结出来,大大提高决策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同时财务分析还能够集中反映企业现存的经营与管理问题,让企业决策者有针对性、主次分明地改进经营管理模式,促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为企业决策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一份好的财务分析报告必定是立足于真实经营、财务数据之上而编制的,而且还要选择适用的、科学的财务分析工具。比如通过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可以了解企业进一步举债的能力,目前面临的财务风险大小,使决策者确定下一步应如何通过融资活动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从短期战略来看,决策者更关注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指标分析,能够从短期指标的财务分析中全面了解流动资产周转情况、流动资金数额,从而做出更适合短期市场扩张的经营决策;从长期战略来看,决策者更关注企业长期发展能力指标分析、偿债能力指标分析,制定正确的长期战略规划,以此来更好地防范或规避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三、企业经营决策中财务分析应用的不足
(一)管理者不重视财务分析
多数企业管理者存在重业务、轻财务的现象,对财务管理理念缺乏系统性理解,在制定经营决策时不重视财务分析提供的信息。有些初创型企业甚至都没有设置财务部门,人员配备不齐全,只聘任一名财务人员对日常交易进行会计核算,从事报账、报销等基础财务工作。而大型企业对财务分析的认知不全面,并没有设置专人专岗进行财务分析,导致财务分析质量不高,流于形式。同时因会计数据失真,导致在失真数据基础上进行的财务分析结果有误,不但对企业经营决策无用,还会误导决策。
(二)财务分析管理体系不健全
1.財务分析管理制度不完善。很少有企业单独制定财务分析管理制度,比如岗位权责不明确,财务分析方法、财务分析质量标准要求、财务分析流程都没有明文条例,使得财务分析工作无章可循。同时其他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难以支撑财务人员获得准确的财务分析所需的基础数据,无法开展财务分析工作,或者由于财务分析所用的基础数据不准确,导致其分析结论不符合实际情况,不但不能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而且会误导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方向。此外,有部分财务人员为了节省工作量或者及时提交分析数据,导致对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分析不够深入,并没有挖掘出数据差异背后的真正动因。
2.财务分析缺少价值链指标。非财务指标对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也至关重要,比如内部人员配置、管理漏洞、政策环境、市场供需变化、通货膨胀等非财务指标,然而多数企业决策者在进行经营决策时,更多地关注比如产量、销量、销售额、营业利润、资产、负债、收入等财务指标,极少关注企业非财务指标,财务人员也不重视对财务与非财务指标之间价值链的分析,导致财务分析不够全面与深入,难以揭示问题产生的真正动因,如果决策者利用这些财务分析结果作为参考制定决策,很容易导致决策失误,埋下高风险、高损失的隐患。
3.财务分析方法的滞后性和单一化。目前的财务分析有一定的滞后性,原因在于财务分析是以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数据为基础进行的分析,无法正确反映未来的经营状况,常用的分析方法大多数也仅采用对比分析法来进行分析。该方法比较固定和单一,不能预测企业未来经营状况的方向,无法反映出企业整体的经营效益,并无法深入追溯到差异动因,因此导致分析报告的决策价值被进一步弱化。
(三)业财一体化建设不足
财务分析需要结合企业业务活动进行深入分析,才能透过数字发现背后真正的问题和动因。但目前很多企业的财务与各业务对接性不强,造成财务分析不能触及根本。比如,通过对财务报表分析发现企业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率增加了,财务分析只能提示应收账款占比过高,企业风险加大,但要想深入了解原因,则需要借助业务信息发现深层次问题。正是由于财务分析不能与业务融合,导致财务分析质量不高,在经营决策中的作用受到限制。
四、企业经营决策中财务分析的应用策略
(一)强化管理者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
企业管理者应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召开财务分析会,提高决策层对财务分析价值的整体认知,能够看懂财务分析、运用财务分析结果进行决策。初创型企业要设置专门的财务部门,严格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制,专人专岗,聘请专业的人才从事财务分析工作。而大型企业管理者要高度重视财务分析的价值,从组织架构、人才培养机制、决策机制、审计制度、企业文化等方面为财务分析工作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防范财务分析数据依据造假,提高财务分析报告的质量。
(二)健全财务分析管理体系
1.健全财务分析管理制度。首先应制定完善科学的决策机制,防止出现财务分析与决策“两张皮”“一言堂”的情况。决策机制必须要参考财务分析出的数据和问题,特别是重大经营活动的决策,必须要先进行深度全面的财务分析,然后再进行集体决策,从而保证决策依据的科学性和全面性,避免决策产生盲目性风险。其次,对于关键性的财务指标还应当健全风险预警机制,采取一票否决决策制度,避免出现重大决策失误,全方位保证企业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效益性。
此外,企业要健全绩效考核和财务监督机制。一方面由于财务分析数据都来自于财务报表数据,而财务报表数据也都是来自于各业务部门的考核结果,因此需要健全绩效考核制度,从源头上为数据真实性把关。另一方面,要加大内部监督、审计的力度,对财务分析人员进行标准考核和奖惩,不仅要求财务人员既具备专业能力,还要具有较高水平的职业道德素养,约束工作行为,降低人为风险。
2.引入价值链的分析指标。在财务分析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财务分析的作用,除了通过财务指标作出分析,还应深入了解企业自身的业务性质及客观经济环境,加强管理并根据企业自身情况采用合理的财务分析指标,如除了关注关键财务指标,还需要重视业务指标、管理指标和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内部控制漏洞、用工合同履约率、核心人才流失率、顾客满意度、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指标、政策环境变化、金融环境变化、市场饱和度、获客率、成本控制水平等指标。通过各种指标之间的详细分析,有效地对企业已有或潜在的风险进行及时预警,提升企业对风险的应急能力,及时做出有效的应变决策,还可以增加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行业状况、竞争市场等方面的分析,将各指标之间进行综合分析,更客观地通过财务分析评价企业价值,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3.综合使用财务分析方法。财务分析方法要互补、准确和适用,要关注各指标之间的价值关联,深度挖掘竞争优势、潜能和发展问题。企业可以将趋势分析和结构分析引入到财务分析中。比如先用趋势分析法对过去连续几年的应收账款/销售收入比率、核心产品销售收入/总销售收入比率等指标比率发展规律进行分析,然后对企业未来指标动态变化进行预测。再用结构分析法,从横向和纵向上探寻影响指标变化的价值动因,从而为企业改进问题提供合理建议。
(三)推进业财一体化建设
真正有价值和深度的财务分析报告必然能够追溯到数据背后潜藏的动因和本质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企业决策者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升经营业绩水平。但是这需要企业加强业财一体化建设,只有财务分析渗透进业务经营全过程中去,才能为财务人员深入分析业务价值链和风险关键点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一方面企业应当从组织架构层面加强业财融合,比如组建业财人员共同参与的全面预算管理部门、风险防控部门、成本管理部门等;另一方面要快速推进业财信息一体化建设,统一业财数据口径,促进业财信息实现实时传递和共享,尽可能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效率性,以此来提高财务分析数据依据的真实性,正确引导决策者进行经营决策的判断,从而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五、结语
财务分析是企业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研究发现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存在管理者重视程度不高、财务分析管理体系不完善以及业财融合不强等问题,其中财务分析管理体系方面具体包含财务分析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分析指标单一、财务分析方法不适用的问题,影响了财务分析报告的质量。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员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通过定期组织召开财务分析大会,提高管理层级对财务分析价值的整体认知,能够看懂财务分析、运用财务分析结果进行决策;采取专人专岗,加大人才队伍建设,优化财务分析管理流程,为财务分析工作开展奠定人才基础、制度基础。其次要健全财务分析管理制度(决策机制、风险预警机制、绩效考核以及财务监督机制等),引入价值链的分析指标,综合使用财务分析方法来提高财务分析的可靠性和科学性。最后要推进业财一体化建设,提高财务分析数据的实时、完整、真实采集。随着财务分析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对未来经营管理做出的决策也会更加科学合理,从而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燕.运用财务分析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科学性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20(29):72-73.
[2]唐时军.财务分析如何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探讨[J].纳税,2020,14(27):91-92.
[3]黄庆莉.财务分析如何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探讨[J].商讯,2020(15):24-25.
[4]达瑞胡.财务分析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参考意义探析[J].管理观察,2019(05):157-159.
[5]孟繁杰.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J].中国商论,2019(09):96-97.
作者单位:国家行政管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