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雕塑展之点线面体
2021-06-24刘纯
刘纯
内容摘要:2019年12月27日第五届中国雕塑展于湖北美术馆开幕。经历140多天闭展后,在后疫情时期展现非凡意义。本文考察展品个体含义、展厅主题叙事、展览结构形象与“当时、当地、当下”这一宏观意义场域中的雕塑艺术话语意义。
关键词:雕塑、展览、意义
一、引言
“中国姿态·中国雕塑展”创办于2008年,是中國雕塑学会最重要的展览之一,同时也是全国性展示当代中国雕塑成果的研究推广平台。2019年“第五届中国雕塑展”落户湖北武汉,12月27日于国家重点美术馆之一——湖北美术馆开幕,计划2020年3月1日闭展。由于新冠疫情爆发,武汉封城76天,美术馆闭馆140多天后,于2020年6月14日再次开展,8月9日闭展。
参展艺术家中既有见证时代的前辈和厚积薄发的中坚力量,也有敢于人先的新生代和跳脱规则的非雕塑家;参展作品媒材多样、技法多元、思想创新、表达自由。正如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所述:“……活跃与冲动,繁盛与多元,亦构成本届雕塑展的鲜明特质。”[1]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也提到:“当代雕塑日益体现出跨界倾向与剧场化效应……对新媒介、观念以及跨界方面并不忽视……”[2]
二、展品之“点”
该展共98件展品,分别展于6大展区。一楼中厅23件展品包括《老者》、《刚毅坚卓》、《傅雷先生》和《那个年代——教育先行者》的缅怀岁月与致敬年代;《初心不渝》与《寻找红五星》的视角转换与材料转换;《丝路乐魂——十二木卡姆》《守望——布里亚特》《者楼河》和《苗山遗风》的少数民族文化;《黄金周——西湖》的市民百态、《逐梦·笔记》的青春成长、《劳动礼赞》的普通而不凡、《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悠悠党恩、《石榴花开》的岁月温情、《守》的孤老关怀、《落子》的诚信圆融、《达摩西来意》的佛教禅宗、《山·脉》的血脉传承、《规定生长》的规定与规范、《新时代的全家福》的家庭文化以及《楚人伯牙》与《江河湖汉》的荆楚文化等。
一楼左厅13件展品包括《新红旗》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拱》的物欲、消费与丢弃;《好果子》对当今消费时代与图像时代的理性;《蛇说》的生命感悟;《云门舞蹈》的生命力言说;《草原情》中生命体间的共存共情;《他们》对入缅抗日无名英雄的凭吊;《谎言》的人性虚伪;《脸书》对人、生命的敬仰;《映城》中“生存在人间”的体悟;《铁草》中普通人的生命价值;《繁盛四季》的生命循环;《素影》的生命感受。
二楼左厅12件展品包括《橱窗人》对“以他人眼光为评判标准”的人群的关注;《生长·交叠与未知》中信息社会与人的关系及影响;《人脸识别》的科技双刃剑效应;《原石·置景》中糅合西方美学后的东方美学;《蓝色》的校园生活;《哪吒闹海》系列的返璞归真;《远方·印象》的诗意生活;《踏青》的生活仪式感;《我们不会分离》的生活际遇差异;《张骞出使西域图》的风之形感与生活艰难;《大圆镜智》中生活与佛家思想;《藏民系列——汉子》中藏民以摩托车代马驰骋藏区的意气风发。
二楼中厅26件展品包括《木头人想》的思维意识;《镜空》的“空”境诠释;《变脸——西方邂逅东方》中“基于西学,取经东方”的哲思;《蒹葭×2》的时间“化生”空间;《你那光鲜亮丽的生活》中“社会环境改变人”的问题;《都市蛙人》、《揭开你》和《结》的人、自然与城市;《无题》《锯》《去往空虚》和《落日》的纯粹艺术;《包裹的枪》的和平意识;《时光痕迹》的生死轮回;《寻·梅》的匠人精神与文人气节;《规定动作》的精神压力;《齿·联》中科学与艺术的联结;《脊梁》的凡人精神;《凡人肖像——器》中人类与大自然的抗衡;《江城河》的城市肌理与气质;《无相》的精神反思;《申庄村民》的乡音民情;《格物系列》与《空间的涟漪》的物随心变;《流逝的年代》与《平衡年代》的回归与创新。
二楼右厅8件展品包括《原物系列》的物性与心性;《温故知新》的融合思想;《夜巡》的物我两忘;《天象四神——白虎》的天、地、人之和谐与爱;《被编织的刻度》的秩序消失与人性批判;《婚房......系列》的生活态度;《瞬》的表象与实质;《向外的孤独患者》的外向孤独常态化反思。
二楼回廊16件展品包括《镜·界》的价值警惕;《东南西北》的现实理性;《一根绳子的膨胀》的欲望对抗;《傅》的成才过程与心境;《生长》的情绪滋长;《闻风》的欲望与理想;《红色的金鱼》的主观情绪与心理暗示;《镜子》中时间渐进与形象消解的真实情感;《原·觉》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风之痕》与《协奏曲·文明》的人城矛盾共生;《筑巢》和《城市山水》的人城关系;《山城》的人城情感;《私人手册》的情感本质;《高级动物》中对生命、死亡、人性、动物性的质疑。
三、展厅之“线”
叙事无处不在,构成人们理解事物、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3],其核心问题是“写什么”与“怎么写”,即“故事情节”与“编织技巧”。展厅层面上看,展品排列组合方式为“编织技巧”,展品个体则为“子叙事”,通过某种“编织技巧”形成聚合体,共同讲述展厅“故事情节”,即展厅之“线”。
一楼中厅讲述历史与文化;一楼左厅描述现实与生命/生存;二楼左厅再现社会与生活;二楼中厅传输意识与精神;二楼右厅表达思维/思想与态度;二楼回廊渲染情绪与情感。各展厅的“故事情节”虽不尽相同,但“编织技巧”却极为相似:首先,每个展厅均有两条“故事线”,或相互承接,或形成并列,或互为因果;其次,每条“故事线”下的展品置于展厅不同区域,形成间隔、曲折、穿插与呼应的关系,与单向直线型展线相比,形成强烈的“插叙”效果;最后,展品分隔放置但讲述同一“故事线”,实现“空间并置”与“内容并置”,构成展厅层面的“主题——并置叙事”[4]模式。
6大展区以相同的叙事手法与模式讲述不同的故事线,其相似、相关、并置、平等的结构关系如同小说的6个章节,独立却关联,最终交织成“面”。
四、展览之“面”
展览之“面”既非展品意义之叠加,也非展厅意义之组合,而是展览作为统一整体的意义解读与阐释。
主题方面,该展在全面展示近年来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变化与发展的同时,也讲述着精彩的中国故事,描述真实的中国社会,表达真挚的中国情感,反映深刻的中国思想。
内容方面,该展始终围绕“人”这一中心,在外部语境、自身处境及内在心境这三个层面,由外及内、由表及里地表现着“人”。
结构方面,该展始于以展题为背景的大讲台,接续立架式“展题”“简介”与“前言”等文字,在6大展区依次展开主题内容,最后结束于悬有大型展题悬幅的楼梯。这种“展题—简介/前言—主题/内容—悬幅”的框架设置类似于书的“封面—序/前言—主体—封底”结构,强化该展形象的书籍化倾向,意在强调其正式性、严肃性、记录性与叙事性。
形象方面,该展塑造的“人”的形象生动而鲜活:“他”自历史长河中踏浪而來,迈过沉重与沧桑,稳步向前;“他”以瑰丽文化为衣,以现实生活为履,以崇高生命为冠,以真实社会为器;“他”思想活跃,视角多元,领悟通透,具有融贯东西的意识,和谐共存的理念,关怀博爱的态度与持续发展的理想;“他”低调踏实,但坚定执着,精神上回归,但行为上创新,心有压力,但竭力抗争;“他”既有理性的审视,也有感性的表达,既抒发复杂的情感,也释放内心的渴望。
“他”在不同层面得以细致勾勒与呈现,因此是立体的;“他”并非代表某一个或某一批中国人,而是现代中国的整体写照,因此是大写的;“他”立足于中国历史与现实,拥有中国传统哲思与情怀,兼具中国现代精神与面貌,因此是现代的。
五、展览之“体”
展览意义无法脱离于空间、时间、城市与社会等因素而独自存在,因此除展览本体意义外,往往在“当地、当时与当下”的宏观场域中生成新的话语意义。
结合“当地”来看,该展主题精神与湖北美术馆“立足本土,面向世界;兼顾历史,重在当代”的办馆理念融合,与“中部崛起,文化先行”的武汉发展战略融合,与“自强不息,融贯四方”的武汉文化融合,与“智谋豪爽,坚韧顽强”的武汉形象融合,与“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融合。可见,该展多了一份荆楚文化与精神姿态。
结合“当时”来看,该展开幕于2019年岁末,作为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的阶段性总结,其作用不容小觑,正如该展征稿启事中所述:“......全面呈现中国当代雕塑的新姿态、新精神、新成就,为建国7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5];同时作为中国文化复兴之一隅,该展为中国当代雕塑艺术、乃至中国文化未来发展提供一些新的可能。
结合“当下”来看,该展展出之际,正逢新冠疫情之时。该展亲历灾难之始末,目睹战役之艰辛,见证了英雄的城市与人民如何牺牲、如何胜利,并在后疫情时期仍继续在武汉东湖之滨散发魅力。于是,该展生成新的话语意义——现代中国正以武汉解封为新的起点,其艺术、文化及一切都正迅速复苏,“他”正以一个处变不惊、谦和融通、铮铮傲骨、砥砺奋进的全新姿态迎接一切变局。
六、结语
中国当代雕塑艺术、中国文化与现代中国均在隐忍、谦让、保守等传统姿态上有所调整,形成兼具传统智慧与现代精神的崭新姿态。随着时间的推进,无论是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层面,或是中国文化层面,还是现代中国形象层面,“中国姿态”的意义还将更加丰富与深刻。
参考文献:
[1] 冀少峰.中国姿态的未来:读第五届中国雕塑展.[EB/OL].(2019.12.27).[2020.8.20]. http://wlt.hubei.gov.cn/hbmoa/zlhd/zlhg/202006/t20200629_2424421.shtml
[2] 曾成刚.中国姿态·第五届中国雕塑展(前言).[EB/OL].(2019.12.27).[2020.8.20]. http://wlt.hubei.gov.cn/hbmoa/zlhd/zlhg/202006/t20200629_2424421.shtml
[3] 罗兰·巴特.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A].张寅德编译.叙事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4] 龙迪勇.试论作为空间叙事的主题——并置叙事[J].江西社会科学.2010(7):23-40.
[5] 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中国姿态·第五届中国雕塑展”征稿启事[EB/OL].(2019.3.7).[2020.8.20].http://wlt.hubei.gov.cn/hbmoa/zxdt/gx/202007/ t20200708_2572025.shtml
基金项目:由中央高校基金项目“多模态话语视阈下视觉艺术之话语意义研究”(CSQ19006)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