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纯化”与“表现”

2021-06-24池晗

雕塑 2021年2期
关键词:纯化多元化

池晗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许多艺术创作实例介绍了现代美学和视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不完全形”。并以之作为突破口,对现代空间造型设计的共性与内涵——“纯化”与“表现”等两个重要概念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不完全形、多元化、纯化

现代造型艺术的发展有两个突出特点:首先是受到高科技发展的影响,表现空间得到极大提升;其二是突破了审美价值上的单一性,多元化成为时代的特征,而概念导向成为许多创作的主轴。正如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所言:“新时代的空间造型已经从物质空间的概念转变为精神空间的容器。”[1]。

对比现代不同空间造型设计特点后,本研究发现“不完全形”可作为认识现代造型艺术的切入点。它既是基于现代工艺勃兴的空间造型门类,又集中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各种审美意识与矛盾碰撞的结果:

一、“不完全形”概念

鲁道夫·阿恩海姆曾提出:“在艺术发展的更高阶段,造型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即从完整形式到不完整形式的过渡”。“完全形”和“不完全形”作为两个完全不同的“形”,不仅包含着不同的审美观念,而且代表了两个时代的创作思维。

格式塔心理学中,将规则、完整的形称为“完形”,即“格式塔”。完形是人类艺术创作的起点。原始艺术中的图形就大多属于“完形”。那些绘制在石壁、瓦罐上规则、简洁而重复的图形,在迷乱中创造了秩序,展现出世界的原初状态。欧几里得的古典几何体是完形的代表。其归纳出的基本几何体类型,以及构图组织中的形式法则,构筑了“完形”理论的基础。但是,由于先天的特点,在艺术表现中,重复以至于单调感往往是完形无法避免的宿命,在审美上容易导致疲劳。例如20世纪初,当现代建筑以简洁、规则、无装饰的“立方体”面世时,相较于繁琐装饰的古典建筑群,其震撼力是革命性的。但是,当这样的造型在世界各地被接受并逐渐成为主流建筑形态时,却导致“方盒子满天飞”而致使千人一面。它失去了审美上的预期值,牺牲了个性,引发了后现代主义的反思。

现代艺术设计所指涉的“不完全形”,是指介于“未完成”与“完成”之间的形。它不是指模棱两可的、无规则的任意形,而仍是符合几何造型规则的形体,可能处在动态、接近于完形的状态。不完全形可以通过对完形进行加工或重构,削弱其“已完成”的意味,变化出一种更富动态性、具有更大的张力的形。由于突破了完形的窠臼,不完全形的造型空间较之获得了多维度的扩展。

格式塔理论认为“每一个形状都是张力的表现”。由于其规则性和简单性,完形缺乏“内在张力”,呈现静态平衡。不完全形则通过一种不确定性的塑造,具有更大的运动“压力”和“张力”,从而增加对观者感知的刺激,激发其阅读、观看的兴趣。“不完全形”是现代空间造型学的重要一类,有理论家将之称为“无形之形”(From without From),是现当代艺术设计理论的重要成果。这种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为艺术家深入思考事物的多层次内涵,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和心理基础。在现当代空间造型创作的实践中,诸多不满足于“完形”之单调的艺术家,都在积极探索“不完全形”更有表现力的形式,也出现很多成功的实例,例如: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ancuci)的雕塑作品飞鸟;林璎(Maya Ying Lin)的公民权利纪念碑,以及建筑巨匠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朗香教堂等作品。

二、“纯化”与“表现”

“不完全形”是一个“造型特征”,其深层次的审美意识与共性可归结为“纯化”与“表现”:

1.“纯化”

现代艺术的成果之一,是改变了大众对艺术的观看方式,将艺术创作从“模仿自然”的技法转变为对“观念”或“观点”的表达与深化,并将其视为“人性的解释”和“世界的判断”。因此,“现代艺术已经超越了实物和视觉体验的范畴,进入了一个严肃的艺术讨论领域,也就是说,它已经达到了一个哲学的研究领域。”[2]。

鲁道夫·阿恩海姆说,艺术创作是这样一种倾向的结果:“一个特殊的存在的个性与它所属物种的普遍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感知和概念被激活并相互反映”。美学中将这种将“个性”与“知觉”与“一般性”的高度结合称为“纯化”(Purification)[3]。“纯化”是现代艺术哲学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由于它从个性中来,并需要通过艺术表现将之极大化且固化。这就使其自然排斥一体和规范,而必须用偏于个性、极致的造型语言进行艺术表达,导致了各种风格、流派的产生和竞争。例如年轻的美国建筑设计小组“渐进线”(Asymptote)属于典型的后现代形式主义建筑流。他们否认现代主义者对建筑的定义:“居住的机器”,而认为建筑是“存在要素之间关系的暗示性安排”。他们设计的澳大利亚格拉茨音乐厅的外形采用波浪形弹簧结构,寓意着音符之间动态而抽象的关系。又如哈迪德(Zaha Hadid)以“反重力的爆炸性空间”建筑观念设计的香港山顶俱乐部方案,宛如正在变形的沉积岩,充满了自然的不规则的力量感。当“纯化”用计算机语言进行设计表达时,其造型就更加巨大与变幻莫测,如盖里(Frank O Gehry)的“拆散与分离”概念下的古根汉姆博物馆,完全以计算机程序来模拟所在城市的渔村特质,自动生成适合环境的建筑造型,造型夸张扭曲,极具动感,宛如鱼群。这些作品都充满了创作者意图、概念的“纯化”。这种逻辑导致现代空间造型形式倾向于排斥简单规则,具有普遍性的“完形”,而采用“不完全形”来表达。

2.“表现”

当艺术哲学走向“纯化”,艺术家必定以最大的努力去表达意图。纵观现当代的空间造型艺术作品,很多作品怪异、奇特,不具完整形态,充满不安定的表情,否定“协调”与“一致”,打破了以往的秩序与形式规律,其物质基礎是当代蓬勃发展的高科技,可以实现这些天马行空的意图,而其根源是形式与情感联系的基础——力。

根据视觉心理学的诸多试验证明,造型实际上塑造了一个力场,其所呈现的“紧张力”的大小,与形的完整性,及其所处的背景环境有关。当空间造型能够反映一些生活活动的相似特征时,其潜在的力量可能会激发观众的共鸣。艺术创作以情感想象和生活节奏为基础,是表现的本质,是生命力的表现。才是艺术与人最可贵的连结。这与“完形”一派终极、永恒的象征性明显有本质不同。

现代主义艺术的一大追求即是人的情感解放。通过艺术彰显人的情感,在现代主义的美学观念中,是值得颂扬的价值观。很多艺术家在其中的成绩斐然,一大典型的实例就是丹尼尔·李布斯基(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柏林“犹太人博物馆”:整个建筑像是一个长方体被反复连续的折叠、强制压缩,像犹太人的历史一样曲折,被不断压迫、驱离、再前进(见图1)。丹尼尔·李布斯基称该博物馆为“线状的狭窄空间”。理由是在这座建筑中潜伏着的二条脉络。其一是连续的曲线脉络,其二是充满的碎片的直线脉络。这二条脉络虽然各自明晰,却均是狭窄而悠长,给人心理上强烈的压迫性。不规则的条形窗,在冰冷的金属饰面的托衬下,充满强烈的“紧张力”(见图2)。它们不仅是采光作用,更是与整个建筑的一种呼应,为了表现大屠杀给犹太民族造成的那种恐怖印象,犹如心灵上的疤痕。整个空间形式并没有一般意义上的“美”,甚至在彰显一种特殊的“丑”,以此给人以强烈读解的冲动,以及反思的空间。许多观众在参观时,不由地在心中回荡着电影《辛德勒名单》的主题曲。这两者有着相同的“主题”。主题曲由帕尔曼演奏,感人至深。它对犹太人苦难的表述,不是悲愤的宣泄,不是歌颂犹太人的“勇敢不屈”,也不是谴责德国法西斯的“残暴”,而是定位于时间冲刷后沉淀下来的哀思。音乐采用上下连续交替的结构,交替时立即拉回原来的位置,在外力的干扰下表现出一种强大的意志力。(见图3)这一种颤动不安的逻辑形式,充满紧张而毫无松弛。犹太人博物馆所表现出的力量,是以碎片、扭曲与穿插的变形,同样显现出强烈痛苦和对历史的反思。建筑和音乐,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却可同样用“力”结构来表达痛苦和悲伤。这是“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的典型例子[4]。

“‘活的形式是杰出艺术的必然产物。它代表生命——情感、成长、运动,以及一切赋予生命自身特征的东西。”[5]以“犹太人博物馆”为代表的一批现代空间造型设计作品,证明现代空间造型设计从几何完形的基本符号表意状态,演进到情感“表现”的高级阶段是完全可能的。“不完全形”是连结情感想象与生命节奏的理想选择,为空间造型“表现”开创了全新的创作道路。

小结

“不完全形”乃是基于现代艺术哲学的根本思想,具有心理学的科学依据,与世界空间造型多元化的创作倾向相一致。“不完全形”构成了现当代空间造型的一大特征,使得“多元化”造型紛至沓来。透过不完全形的内涵:“纯化”与“表现”看现代造型艺术的“多元化”,可知其不是一个过渡期,“解体”与“离散”是其表象,“动态”却是其实质。在世界造型文化趋于多元化、对审美价值提出更高要求的形势下,造型艺术中出现了“不完全形”,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也成为空间造型发展的新高度。

“不完全形”这一认知对经典的空间造型设计及审美理论进行了全面发展。它既保持了现代主义的“理性”内涵,又丰富与发展了“抽象造型”理念;反思通过“符号”“回归传统”的简单手法,又发展并深化了后现代主义的“表意性”,推动现代空间造型艺术的多元发展。“不完全形”扩充了造型的语汇,“表现”因之有了挥洒的巨大空间,使形式与情感的结合在新时代寻找到了理想的结合点。

注释:

[1] [日]渊上正幸.世界建筑师的思想和作品[M].覃力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72.

[2] [英]查尔斯·哈里森.现代艺术和现代主义[M].张坚.王晓文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26.

[3]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滕守尧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85.

[4] 靳士雄、靳天倚.“纯化”+“表现”——对“不完全形”概念的探讨[J].世界建筑,2004(3):73.

[5] 柏林犹太博物馆:建筑有灵魂,https://www.xzbu.com.

参考文献:

[1] 鲍英华.意境文化传承下的建筑空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2] 段梦莹.非确定性立面构成方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猜你喜欢

纯化多元化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道德与法治活动中形成性评价的多元化研究
从“跨界”现象看现代筝曲的多元化发展
缬草黄酮纯化工艺研究
瑞加德松的全合成研究
聚酰胺—大孔树脂联用纯化菠菜叶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