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抽象艺术先驱:康定斯基

2021-06-24

画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艺术家艺术

绘画 PAINTING

抽象艺术先驱:康定斯基

上海|西岸美术馆

2021年5月1日-9月5日

该展汇集蓬皮杜中心馆藏中100余件康定斯基相关展品,涵盖画作、手稿、版画等,囊括艺术家各阶段及不同作品系列的创作历程。展览以一组康定斯基于1922年为柏林"无评委艺术展"(Juryfreie)设计的门庭壁画复原为中心展开,从“初始:技艺研习”“穆瑙:抽象的突破”“俄罗斯:间奏岁月”“包豪斯:理论年代”“巴黎:成熟时期”5个板块出发,呈现了艺术家从早年创作,走向抽象到成熟等不同阶段的作品。此外,展览还包括了艺术家的影像资料、收藏以及工作室物品等。

水木湛清华:中国绘画中的自然

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2021年4月20日-10月20日

“水木湛清华”,典出东晋谢混《游西池》诗,它可以视为这一时期的人们“自然观”转变的分水岭,标志着古人的视野从宏大玄远的自然之思,转向了具体切近的自然之美,将哲理的“自然”,演化于人生之中,最终过上“体道”的人生,实现人生的艺术化。展览共分为“澄怀观道”“心师造化”“林泉高致”“闲情偶寄”“托物寄兴”“唱和有应”“与古为徒”7个单元,展示了此前未公开展示的李公麟、苏轼名下和其他宋元画作,以及沈周、文徵明、仇英、董其昌、陈洪绶、八大山人、石涛等明清名家画作。

拉斐尔与古典准则:意大利圣路加国家美术学院珍品大展

深圳 | 南山博物館

2021年4月29日-6月27日

该展通过9个单元与68件艺术作品来诠释拉斐尔在绘画中树立的“古典准则”,呈现完整无损而充满力量的“拉斐尔记忆”。展品包含油画、湿壁画、雕塑和数字媒体等,以创作年份为线索循序渐进地依次展开,着重展示拉斐尔的艺术成长历程、对拉斐尔古典美艺术产生影响的大师作品、拉斐尔艺术风格的定型、对后世艺术家的影响等内容。在介绍拉斐尔短暂而传奇的一生的基础上,阐释拉斐尔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古典艺术准则”。

庙堂仪范——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一期)

北京|故宫博物院

2021年5月1日-6月30日

该展从故宫院藏人物画中,选取55件(套)兼具艺术性和历史价值的珍贵画作,按照画面的人物身份和时代顺序予以展示。其中,既有开国立邦、施行仁政的帝王,包括从上古时期的尧舜禹至清代的康熙、乾隆;也有功业赫赫、大节凛然的文臣武将,如苏武、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等;亦有为家国做出贡献的女性,包括王昭君、蔡文姬、木兰等耳熟能详的伟大女性。重点展品包括元代陈及之《便桥会盟图》卷、明代仇英《临萧照中兴瑞应图》卷、东晋顾恺之(传)《列女图》卷和《女史箴图》卷等。

影像 PHOTOGRAPHY & VEDIO ART

寻找隐匿的天才:薇薇安·迈尔

北京|今日美术馆

2021年3月21日-6月30日

该展呈现美国摄影师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1926-2009)共83张自拍系列作品和9个超8毫米影像作品,时间跨度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展览通过保姆外衣、隐形人、摄影师等不同主题区隔空间,系统呈现了薇薇安·迈尔最迷人也是最复杂的“自拍系列”,以此展示她的性格特点、生活轨迹和摄影艺术的趣味与内涵。展览还结合艺术家的超8毫米影像、复古场景打造、艺术家杜蒙表达致敬的艺术装置、纪录片放映等多种表现手法,全方位展示其精神世界和作品语言。

环形撞击:录像二十一

OCAT上海馆

2021年4月28日-7月11日

该展截取2000年以来的中国录像艺术样本,邀请21位长期以录像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家参展。展览将中国录像艺术的发展进程,以10年为一代际,分为三个时期,并对应于三个章节。第一章节“1988-1999,春天的故事”,聚焦1988-1999年间早期前卫艺术时期录像的创作肇始,而第二章节“恋曲2000”到第三章节“浮世淡影”,则在试图赋予新的世纪积极而又有温度的叙述的同时,也淡淡显影出中国社会从20世纪80年代波澜群起的思想启蒙阶段,渐趋多元、碎化,并已无形间过渡到后全球化时代纷纭的、支离的飘零絮语。

安托万·达加塔:圣洁的人

成都当代影像馆

2021年5月8日-9月26日

该展呈现法国摄影师安托万·达加塔(Antoine dAgata)一年前应用热成像技术,拍摄新冠高峰时期的法国街道和医院的作品,共分为“蔓延”“紧急状态”“流行病”“病毒”“圣洁的人”“赤裸生命”“图像”7个篇章。作为玛格南摄影通讯社合作摄影师,安托万·达加塔并不试图用摄影呈现这个世界或自己当下的状态,而是提供一个他属于他自己的视角:“在我最新的作品中,我试着去虚构出一种秘密的、建造在解构美学之上的摄影语言。我有意败坏、摧毁那些亵渎摄影语言规范的思维角度。”

无独有偶:影像及其扩展场域

北京|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

2021年4月23日-7月3日

该展呈现杨福东、陈丹笛子、李然、王旭、尉洪磊5位艺术家作品,展览试图通过“无独有偶”提出一则“假设”:运动影像是否是各位参展艺术家工作的“起点”?或者说,是否能够以“扩展场域的影像”来描述他们影像与非影像实践间的关系?绘画与雕塑是否同样是运动影像的某种形式?在展览中,杨福东以电影的方式再次激活中国绘画的精神性内核,陈丹笛子以情感的共通性驱策录像与摄影装置,尉洪磊在“短视频”与雕塑之间寻找共同的韵律,李然令绘画、影像与档案研究相互滋养,王旭透过雕塑与影像的结合完成了复杂项目的搭建。

雕塑 SCULPTURE / 装置 INSTALLATION ART

姜波:草

北京|墨方空间

2021年3月20日-5月16日

该展呈现了艺术家姜波近年创作的若干组雕塑及装置作品。展览以“草”命名,象征着某种粗野、卑微,却坚韧的力量,作品也以充满隐喻与象征的方式传达了艺术家对现实的反思。其中,作品《X》(2020)和《春天》(2020)是艺术家用手持切割机,切割建筑用的方形焊接钢管,将钢材因其功能属性而限制住的内在力量释放出来,达到一种放松而又紧绷的临界状态;《我是谁》(2019),则由50件石膏翻模的人手雕塑组成,借此发问,到底是“我”自由选择了“我是谁”,还是被社群塑造成了“我是谁”?

舌尖下的中国——2021李秀勤作品展

杭州|人可艺术中心

2021年3月22日-5月22日

该展展出艺术家李秀勤作品共计30余件,是其近几年来的全新创作的首次公开展示。这是一个以饺子继续作为题材、作为内容、作为形式、作为材料,也作为艺术符号的专题雕塑展。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指的是中国社会的现实语境,那么,“舌尖下的中国”就是指李秀勤雕塑创作逻辑的上下文关系。展览欲提出两个问题:其一,中国人的个体生命与社会关系如何作为一种价值进行艺术表达;其二,通过雕塑的空间研究,探索水墨画的继承以拓展其当代性。

詹姆斯·李·拜尔斯:完美时刻

北京|红砖美术馆

2021年3月20日-5月9日

美国艺术家詹姆斯·李·拜尔斯(James Lee Byars, 1932-1997)是一位具有开创性与前瞻性的艺术家,其创作媒介涉及雕塑、纸张和行为等。这次展览跨越其40年的职业生涯,展出作品总计50多件,涵盖装置、行为、雕塑和视频等多种媒介,全面展示了这位传奇观念艺术先驱的艺术。此外,展览还设有文献区,使观众可以深度阅读拜尔斯的创作思想和艺术实践。

盐田千春:颤动的灵魂

台北市立美术馆

2021年5月1日-8月29日

该展展出艺术家盐田千春作品共计100多件,创造时间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除了大型装置之外,另外包括雕塑、行为艺术录像、摄影、素描,以及舞台设计相关图稿,全面介绍了艺术家横跨25年的艺术生涯。最具其代表性的系列作品,是由红线或黑线交缠而成、铺天盖地贯穿整个空间的大型装置。千丝万缕勾勒出无法计数的线条,不仅暗指各式各样的事物与错综复杂的联结,同时也在召唤我们思索存在的奥义。这些作品的底蕴,来自艺术家始终关注的生与死,以及一个根本提问:我们的生命中究竟要追求什么,又要去向何处?

建筑 ARCHITECTURE / 设计 DESIGN

新的不确定性:德国新当代建筑

杭州|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2021年4月30日-6月30日

该展立足当代,选取了11个当代德国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事务所的优秀作品,包括慕尼黑电信中心、柏林洪堡大学新图书馆格林兄弟中心、布莱巴赫音乐厅、纽伦堡圣马塔教堂重建、德累斯顿新犹太教堂等。从“文脉与传统”“艺术表现”“可持续性与生态性”“技术主义”4个方面,回顾德国建筑对于传统的继承與发展,借鉴当代德国建筑的设计方法,展望德国建筑的未来的走向;并希冀通过这些讨论,思考其对其他地域与国家,尤其是方兴未艾的中国建筑界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乡村建设: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

景德镇|江西画院美术馆

2021年5月15日-8月15日

该展是由景德镇陶文旅集团主办、江西画院美术馆与左靖工作室承办并由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协办的研究性展览,其视角聚焦过去10年间中国乡村建设的多样化实践。展览将从艺术家、策展人、建筑师以及文化工作者们的乡建思想及行动路径出发,探寻在“乡村振兴”这一历史进程中,人们是如何展开或溢出自己专业内的工作,协调复杂的乡村社会关系,平衡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激活传统的公共生活,并以村民共建、艺术介入等方式,营造社区认同,创造地方价值。

审美与嬉戏:日本当代青年艺术视点

深圳|安云艺术设计中心

2021年4月3日-7月18日

该展共邀请7位日本青年艺术家和一位在日本居住的中国艺术家参展,分别是平松典己、木村勘太、谷田顕一郎&谷口彩子、森朋子、铃木悠哉和妮缪,他们展出的作品涵盖了绘画、雕塑、装置、新媒体和服装设计等多种类型。展览试图借由多重媒介展开提问,呈现一个多样性的日本青年艺术视点。日本年轻人特有的娱乐范式的参与,是他们在精神上寻找慰藉的一个侧面。精神世界的主客体之辨,即将在审美与嬉戏之间展开。

新文化运动与美育启蒙:设计的价值在中国展中展

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2021年5月1日-10月31日

该展由设计互联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合作举办。展览追溯了20世纪中国设计与审美教育的开端,围绕“世风巨变”“向西方艺术学习”“大众生活与美的启蒙”“新教材、大先生”“时代的艺术教育”“民主科学之美”6个章节,讲述百年前,以蔡元培、陈独秀、丰子恺、林风眠、陈之佛等为代表的思想家、教育家们,在提倡民主、科学的同时,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美育救国”等理想。展览共计展出150余件珍贵的书刊、画报、课本、历史照片、文本等藏品。

古代美术 ANCIENT ART

万物毕照——中国古代铜镜文化与艺术特展

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2021年4月22日-8月22日

中国古代铜镜,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用于照容的实用器,变化无穷的样式、纹饰和铭文等也使其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品,是体现不同时期哲学、思想、文化、宗教、艺术、科技和民俗历史变迁的重要载体。该展是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系列展览之一,以王纲怀先生所捐赠的铜镜馆藏为基础,结合国内多家文博机构和私人藏家,总计呈现400余面各具代表性的中国历代铜镜精品,其中包括五面有“游中国”“中国安”“中国宁”“中国安宁”“中国强”铭文的汉镜。

鉴古:乾隆朝的宫廷铜器收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

2020年12月1日-

乾隆皇帝曾经召集群臣,为收藏的铜器丈量尺寸、手绘图像、撰写说明,他在位的60年间(1736-1795),持续整理和编辑完成了3套宫廷收藏铜器的图录。乾隆朝精选的铜器和分类绘制的图录,不仅展现对于历史文物的思考,还反映了鉴赏过程中的知识转变。而今天,随着出土材料纷呈、科技检测加入,我们对铜器的名称、年代、区域风格有了新的理解。该展共分“鉴古远思”“精绘形模”和“学古有获”3个单元,呈现收藏的趣味、鉴别的知识和铜器认识史的演变。

小城故事——湖南龙山里耶秦简文化展

深圳博物馆

2021年4月23日-6月27日

2002年,地處湖南武陵山腹地的湘西龙山县里耶镇出土38000多枚秦简,里耶秦简的发现填补了秦朝史料佚缺,是21世纪以来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展览分“秦城迁陵”“秦人生活”“秦朝县政”“一统之制”4个单元,精选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龙山县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深圳博物馆等单位的178件(组)文物,其中秦简146件(组),配展秦代文物31件(组)、深圳博物馆藏东汉乘法口诀砖1件。

妙手文心——南京博物院藏竹木牙角珍品特展

南京博物院

2021年4月2日-12月20日

中国传统的竹木牙角雕通过构思之奇特、立意之高逸、雕刻手法之巧妙,使作品精美自然而富有神韵,在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日常生活中担当重要的角色,不仅开创出中国式的文人雅致生活,而且引领社会风尚,对后世影响深远。该展遴选80余件竹木牙角器,分为竹雅韵、木清趣和牙角艺3个部分呈现。

其他 OTHER

瞬间,在场:予她同行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2021年4月24日-7月5日

该展将艺术创作还原为最朴素的“劳作”状态,并以此视角来呈现当代女性艺术家的创作。参展的艺术家包括陈小丹、蔡锦、喻红、崔岫闻(已故)、陈曦、孙蛮、吴笛笛、陈卉、李笑梅等,她们以其艺术创作既代表了个体,同时也是作为时代的书写与记录的多样化独立样本。她们以艺术“劳作”的“在场”与“同行”汇聚时代最强音,在她们的作品中那一份对劳作的敬畏之心,不仅展现了手工劳作的价值,同时也是锐利的思想与独立的人格所产生的共情、反思与审慎。

“我们的城市,我的村”2021友谊书展

深圳|南头古城

2021年4月30日-5月30日

这次书展联合8位策展人、18位建筑师和建筑学者、45位艺术家摄影师和作家,集结101家出版社的几百本精选好书和数家建筑、设计、文化和学术机构,共呈现8个书展单元、6个南头角落合作单元和2个联动共创单元。此外,“策展人艺术家连环会”和“南城论坛——城市,建造或书写”等活动,在专业主义和本地视角的基础上,邀请一众建筑师、建筑学者、规划师、艺术家、摄影师、策展人等,开展具有社会性、人文性与反思意义的文聚友谈。

“回声:来自自然与城市的问候”序曲展

上海当代艺术馆

2021年4月25日-6月6日

这次展览策划以瑞士伯尔尼山岳博物馆(Swiss Alpine Museum, Bern)2019年的“回声:山以声音回应”(Echo: The Mountain Calls Back)展览为基础,将回声展带入国内观众的视野。在展览开放期间,策展团队陆续推出“回声采集之旅”“回声亲子工作坊”“回声音乐会”等结合艺术体验和人文科普的公教活动;同时,基于此次策展实践,将以“如何展示声音”为主题开展跨域交流座谈,让回声的回声继续辐射、发生(声)在不同属性的自然与城市空间。

巨浪与余音——后现代主义与全球80年代

北京|中间美术馆

2021年4月22日-5月21日

该展是“巨浪与余音——重访1987年前后中国艺术的再当代过程”展的一种延展,后者将1987年作为一个可以被问题化的时间节点,重新审视中国当代艺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创作与价值转向。而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随着资本的全球扩张和渗透加剧,后现代主义的文化逻辑、思想风格和话语加速在全球弥散。该展以“观光者”的视角环顾全球,寻找20世纪80年代分散在全球不同角落的能量。展览呈现来自中国、韩国、日本、菲律宾、美国、德国等多个国家的艺术家在这一时期的实验性创作。

责任编辑:姜 姝

猜你喜欢

艺术家艺术
纸的艺术
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