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小学生活
2021-06-24谭琦
谭琦
交一百个朋友
“上学以后,能交上一百个朋友吗?”这是一年级学生的努力目标。虽然儿子已经上了六年级,但因为刚进这所学校,也算是新生。他将在这所日本国立小学度过第一年,也是最后一年。
学校不只是学习知识的地方,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教科书的学习只是学校生活的一部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社会常识,积极参与扫除、配餐等活动,还有交友。
有一个从上海来的五年级女生,妈妈是上海人,爸爸是日本人。妈妈只抓学习,这个女生学习成绩优异,却总挨老师批评,得不到学校的认可。家长被叫到学校,原因是这个女生不积极参与扫除,也不主动交朋友。孩子的妈妈非常不解,班主任告诉她,日本的学校注重综合培养,学习好是要肯定的,但并不是唯一的指标。比如,她的孩子对集体活动不关心,看到别人的毛巾掉了,觉得不是自己的,就不去捡。
国际班的老师告诉我,可能有些国家鼓励学生步调一致,日本的集体意识,建立在个性的基础上,追求在集体中发挥个性,与集体相得益彰,从而形成强大的集体力量。
午餐也是教学
学校午餐叫“给食”,在课表里称作“给食指导”。午餐课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给食是学生自己配餐、送餐,由几个学生值班,每周换人。配餐的学生,每人负责一种菜品,同学们端着餐盘排队领餐。家庭课中的筷子拿法和进餐礼仪,属于给食指导的内容。
学生可以要求添加饭菜,但必须等到午餐开始40分钟以后,不能吃得太快,也不能提前加饭、加菜。午餐课鼓励细嚼慢咽,珍惜食物。
进餐的重要标准是不剩饭,叫“完食”,如果有同学偏食,剩下不喜欢吃的,大家就要等他们全部吃完。有个从菲律宾回日本的男生,因午餐中有香蕉,他很犯难,直到他把香蕉吃完,老师才宣布午餐课结束。如果有学生因为过敏不能吃某些食物,就要在入学时的健康问询表上注明。
每月的最后一天,学校发来下个月的午餐菜单,即“献立表”。它与普通菜单不同,写有菜品名称,包括各种菜品所用食材的名称及其营养含量、分别产自哪里、每餐热量多少,也要注明蛋白质含量等营养指标。
日本的中小学是学生和老师一起用餐,食物是一样的。学生配餐的时候,老师会给予适当的作业指导。学生和老师一起用餐,也是彼此交流的机会。
交朋友也是在午餐时间,大家在教室用餐,四个同学一桌,班主任每天和不同的学生一起吃饭。
作为教育内容的午餐指导,还包括饭后收拾、清洗餐具、擦拭餐具后放到规定场所、擦桌子、垃圾分类等。玻璃奶瓶放回奶箱,由牛奶公司回收,餐巾纸放到可燃垃圾袋,饮料吸管等塑料垃圾放到塑料垃圾袋。塑料垃圾冲洗干净之后,才能投入塑料垃圾袋。难以清洗干净的垃圾,投入可燃垃圾袋。
体谅文化
到日本几个月后,儿子最大的进步就是懂得体谅别人,让我很欣慰。
有位日本公司社长说,他面试过中国人,问到来日本感到最吃惊的事情,应聘者说,在日本的图书馆看到大家把书放回书架时,注意让别人能看到书的标题,这样,找书就容易多了。
小学六年级班主任是这样对孩子们解释“体谅文化”的:
“为别人着想”是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具体怎么做,就叫有体谅的能力,体谅的能力又是怎么养成的呢?
简单地说,学校教育的所有活动,都在培养体谅的能力。《教育基本法》说,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人格的形成”,體谅的能力是形成人格的必要条件。
日本教师没有高高在上的意识,都是积极主动地尽量做到与学生同化;日本服务做得好,完全基于为别人着想的素质。与他人同化,正是日本体谅文化的根本;为别人着想的素质,可谓日本文化的重要特点。
(张晓玛摘自《课外阅读》/图 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