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网络研修的三重境界

2021-06-24张军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1年6期
关键词:研修教研信息化

张军

现代互联网技术催生了一种新兴的教师研修形式——网络研修。这种研修形式不受时空乃至外界条件的限制,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欢迎,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师,更将其视为一种极为难得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途径。教师们通过参与网络研修,开阔了视野、收获了成长、享受了欢乐。

笔者将教师网络研修的发展历程概括为三重境界。

境界一:举目四顾心茫然

教师网络研修是本世纪初互联网技术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的产物。随着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门户网站的开通,一大批互联网受众争相开通了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博客空间。但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并用心去经营,还不能算作真正的网络研修,因为教师网络研修不仅限于在博客中发布博文,还包括教师们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自主开展的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同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较早起步经营博客的教师中,虽然已经有一些视角敏锐、思想前卫之士在做这方面的探索,但是早期仅限于小范围的零打碎敲,比如网友间通过各种社交媒体由最初的彼此交流网络空间美化技术、图片及一些简单的动画处理技术,到后来又向课件制作、教学资源利用以及教学理念探讨等方面的内容转变。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后续的大规模教师网络研修奠定了思想和实践基础。

这个时候是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如果就信息化发展的进程而言,这个时间也算是很漫长的。

境界二:三人比肩为伙伴

正是因为有了许多基层教师的探索实践,各级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不失时机地调整教师培训指导方略,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一系列教育资源网站的相继开通和在吉林省教育社区的异军突起,给中小学教师创设了一个符合自己发展需求的空间,心里也有了归属感。这时候一些在新浪、搜狐等平台经过一番努力打拼,俨然把自己的博客经营得风生水起的教师,也纷纷移师归队,在属于自己的业务范畴和领地上安营扎寨。一时间,各个新兴的教育平台人气骤升,全国各地知名的、不知名的,有备而来、乱闯乱撞的教师们来了个群英汇聚。

与此同时,各种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优质资源也纷纷登场,各个资源网站开展的各种活动,很大程度上为教师参与网络研修起到了助推的作用。教育部组织实施的“国培计划”远程培训将参与培训的教师按地域、学科、年段等分成不同的组别,以同伴互助的形式进行培训,当参培教师有了疑难问题,专家团队又可以即时加以指导,为广大教师间的远程互动交流提供了一种极其实用的研修范式。一些有前瞻性的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也看到了网络研修巨大的发展潜力,开始有意识地组织当地教师开展规范、系统的教师网络研修活动。

至此,原本由教师们自发开展的“草根式”网络研修活动,终于找到了“组织”,以前个别的“草根”“孤军深入”的种种无助、无奈和无望,如今因为众多同伴们的携手同行,化作了共同创造、感受、分享成长的快乐和喜悦。

就笔者所在的白城市通榆縣而言,我们首先确定了以吉林省教育社区为展示平台。起步阶段主要是配合吉林省教育社区以及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开展的各种活动,通过活动引领,努力打造一支精良的网络研修队伍。当我们的教师们被发动起来之后,我们又不失时机地先后在县域内组织教师开展了教育叙事、视频说课、网上读书等活动。正是在这些活动中,白城市通榆县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得到了快速发展,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尤其是信息技术在教学实际中的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为通榆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从而有效地促进了通榆县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境界三:共建共享求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从总体战略、发展任务、行动计划、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统筹规划和具体安排,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美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愿景。吉林省教育厅把网络教研纳入到了教师教研体系之中,还明确提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的部署。

由此可以看出,事关教育发展走向的大层面上,国家已经将教育信息化发展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吉林省在教育发展规划中也把教师网络研修统领麾下,许多县(市)区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不仅意识到了教育信息化的巨大发展潜力,并且已经做了诸多有益有效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网络教研为先导,借助教育信息化这一全方位发展模式,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参与实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前景十分广阔。我们坚信,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也必然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并一定会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放眼展望,校园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如今已经覆盖了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教学及教研应用的建设包括了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库体系、网络教学系统、网络课堂开设、网上辅导与培训、网上教学视频点播、网上课程资源整合、多元化学习环境、网上心理辅导、网上家校互动等,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插上了信息化的双翼。

笔者相信,在国家大政方针的主导下,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建共享,在广大教师专业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的同时,教育的公平、均衡、效益也必然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猜你喜欢

研修教研信息化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