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创新举措在海外核电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研究

2021-06-24楼安华贺晓刚

中国核电 2021年5期
关键词:巴基斯坦培训管理

楼安华,贺晓刚

(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44)

“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工程K-2/K-3项目(简称“K项目”)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及“中巴经济走廊”国际合作背景下重点建设项目,也是中国三代核电技术走向世界的重要起点。如何做好项目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目标,是项目管理过程中始终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也是衡量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任何安全事故或闪失将可能导致国际舆情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巴经济走廊”国际合作项目造成恶劣的影响。如何切实做好现场安全管理,加快核电“走出去”战略,必须以更好的安全创新来为核电安全管理提供坚实基础。良好的安全管理将会对企业经营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就K-2/K-3项目安全管理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应用与作用进行系统性研究,对其创新的思路及良好实践进行归纳分析,希望对后续的海外项目HSE管理起到借鉴作用。

1 海外核电项目安全管理现状及风险

1.1 属地人员教育背景

从事卡拉奇核电项目建设的巴基斯坦工人大多为当地渔民或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工程建设经验,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较低。且K项目施工作业中巴基斯坦籍员工占大多数,项目高峰期间中、巴员工达1.5万人,巴基斯坦籍员工达0.9万~1万人。因此,巴基斯坦籍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的提升,成了K项目安全管理的关键。

1.2 属地语言和文化差异

海外“华龙一号”项目面临巴基斯坦常年炎热少雨、物资匮乏,且中国和巴基斯坦籍员工文化差异及沟通存在障碍等不利因素,无法通过常规的有效的培训或者讲解来迅速提升其安全意识,因此采用简单、高效的方式来提升其安全意识和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1.3 巴基斯坦国情

巴基斯坦国家政局不稳定,社会治安不佳,且由于核电项目的特殊性,施工现场均需要军队进行外围保护,由此也带来出行不便。所有人员进出施工现场均需经过严格审批,且审批流程烦琐,效率低下。当地路况较差,一旦现场中、巴员工出现人身伤害在紧急送医方面与国内同类项目差距较大,致使现场应急救援及管理方面面临较大挑战。因此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措施,持续提升现场中、巴员工的安全意识与技能,强化事故预防,降低事故率,有效降低或杜绝现场人员伤亡的风险,才能更好地确保现场安全生产。

2 安全创新举措应用

2.1 巴基斯坦籍员工安全管理本地化

K项目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属地巴基斯坦籍员工安全管理的本地化举措,通过聘用优秀巴基斯坦籍人员负责开展安全管理,聘用人员有较高的学历及文化知识。通过现场安全培训教学、现场安全监督、参与应急救援和响应的实际演练等方式对其培养,让其充分发挥巴基斯坦籍安全员的语言优势及工作积极性,实现了“以巴带巴”“以巴管巴”的模式,在提升巴基斯坦籍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巴基斯坦籍员工安全管理的本地化消除了中、巴员工之间的语言障碍,充实了现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增强了一线巴基斯坦籍员工的认同感,强化了巴基斯坦籍安全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意识,实现了以巴基斯坦籍安全员带动普通巴基斯坦籍员工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带动一线巴基斯坦籍员工遵守现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达到了有效管理一线巴基斯坦籍员工的目的。同时巴基斯坦籍员工安全管理的本地化也为巴基斯坦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安全管理人才,极大提高了巴基斯坦参建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为后续项目的安全管理积累了人才资源及管理经验。

2.2 隐患消除卡

隐患消除卡是基于行为安全管理而开发的管理举措,旨在鼓励全体员工参与隐患排查,积极发现问题,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和风险意识,直接有效地提高了参与者的安全意识,从根本上做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通过分类统计,可以直观地看出上一月份所发现的隐患类型分布,以利于项目管理人员对暴露频繁的危险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隐患消除卡能调动所有员工参与安全监督管理的积极性,营造全员监督安全、全员管理安全的良好氛围,提升现场HSE监督管理水平。K项目2016—2020年隐患消除卡趋势见表1,可看出年度隐患消除卡总量、年度参与人员比率方面均呈逐年上涨态势。

表1 K项目2016—2020年隐患消除卡使用情况统计表Table 1 Usage statistics of hazard elimination card for the K project between 2016—2020

2.3 班前会“手指口述”

“手指口述”班前会是指K项目针对各单位中巴基斯坦籍员工安全意识参差不齐而采取的加强班前会安全风险交底及风险预控的重要措施,各单位班组作业前统一以班组为单位,集中开展“手指口述”班前会,其主要包括手指口述的安全宣誓、常见工机具的实操示范、安全交底、当日作业风险分析及管控措施,强调、检查班组成员的PPE、工具及精神状态等,整个过程持续20 min左右。因项目位于巴基斯坦,工人大多数为巴基斯坦籍员工,教育程度以及技能均偏低,通过以班组为单位,对手拉葫芦、磨光机等工机具的使用及动火作业控制措施的示范及灭火器的实操讲解,能迅速使其提升作业及安全技能。K项目班前会的开展,能有效降低现场盲目作业而产生的风险,确保现场生产作业安全有序。通过每天班前会上的不断宣读,会潜移默化的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此外为了班前会更加规范,项目部每月制定班前会抽查值班表,抽查小组主要由项目部中层干部、中方及巴基斯坦方安全管理人员组成,依据班前会检查单(包括班组长是否检查精神状态、人员PPE、传达上级的文件、宣读安全誓言、当日作业风险及应急措施的讲解等),逐项进行抽查。抽查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各单位督促整改,促使各单位班前会有效提升,使其更加有效、规范,确保班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有效降低现场人员的安全风险。

2.4 体验式安全培训

K项目安全体验馆于2016年11月2日开馆,是在巴基斯坦第一家将安全体验式教学引入到安全培训当中的中资企业。体验馆模拟建筑施工现场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让体验者亲身体验不安全行为带来的危害。设置有劳动防护用品展示区、安全带使用体验区、垂直爬梯区、倾翻护栏体验区、高处坠落体验区、消防体验区、综合用电体验区、安全帽撞击体验区、倾倒平台体验区、脚手架体验区、吊装体验区、上锁挂牌模块等15个体验区。安全体验馆作为一种新的安全培训教育方式,不仅形象、直观,且寓教于乐,尤其在国外项目面临语言沟通障碍、理念思维差异等客观困难的条件下,通过触摸、感受、直观的体验的方式进行安全宣教,让体验者感受到各种风险对身体的反馈,通过直观的感受来达到提升职业技能、提高安全意识的目的,可以进一步提升现场安全培训教育效果。

2.5 可视化管理举措

(1)监控视频

可视化视频安全监督系统是K项目安全管理创新的一种新型安全监督模式,对常规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效率低、人因失误多、语言障碍及文化差异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管理,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和记录施工作业过程,具备实时性、可追溯性,确保作业安全监督无死角,全过程监督,强化一线员工作业过程自觉性,形成对违章的威慑,努力实现现场各类施工活动无违章作业、无违章指挥等行为。主要由视频监控中心、施工现场各视频摄像头、监控网络等组成,且可实时监控,并随时查询监控记录。项目部通过对可视化视频监控隐患情况进行大数据分类分析,查找根本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现场各承包商项目部积极做好经验反馈,切实落实PDCA安全管理模式,发挥可视化视频监控系统的“可视、快捷、高效”作用,消除并减少各类隐患暴露时间,保证施工现场生产安全。可视化视频安全监督系统减少了人力投入,相比传统安全监督主要靠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监督施工过程,发现并纠正违章作业和各类安全隐患,仅能在特定时间对某一区域进行固定安全监督,不能对全过程、多区域的施工活动同时开展安全监督检查;对施工现场多点、多区域同时开展安全监督活动,实现了对高风险作业全过程的安全监督,并对安全违章形成较大的威慑作用,打造施工现场“天网工程”。

(2)可视化视频培训

安全频道是K项目经过总结经验后启动的一项安全创新举措,由于海外核电项目实施封闭式管理、且当地网络较差,电视便成为参建员工使用率较高的媒体宣传工具,项目部针对这一情况,对安全培训方式进行了适当创新,即以电视作为载体,制作专用的安全培训视频课件并开辟安全频道,有效解决了大范围培训举行难,效果差等难点,最大范围的扩大现场安全知识、安全信息的传播,尤其是在当前疫情防控阶段无法开展聚集培训的情况下,更加突出了安全频道的重要性。安全频道以安全视频库为依托作为节目源,以电视为载体,所使用内容均为项目部内部培训视频,完全能够做到自给自足。按照节目单的节目安排,播出内容包括专项性培训、安全案例经验反馈、安全大讲堂、安全课、安全短视频、安全宣传等6大部分,人员培训、作业管理、职业健康、应急管理、设备设施等13小类,通过安全视频培训,使员工在未参加或者未理解的情况进行重新收看理解,同时可以对未接触的领域的培训进行学习,有效提升现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为现场安全管理夯实了安全基础。

3 安全绩效数据对比分析

项目部一直高度重视大数据分析。每月会对现场医务室医疗处置情况(如擦碰伤等) 进行统计分析,对背后原因进行深挖,用以制定更科学、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为便于反映安全创新措施的应用的结果,现将K 项目安全绩效与国际一流工程公司进行对标,参照美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局(OSHA)推行的 20 万工时可记录伤害率(TRIR)指标对年度安全绩效进行评价。

表2是K项目与国际一流工程公司的安全绩效对比[2],其表明K项目现已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工程公司的安全绩效水平。

表2 20万工时可记录伤害率(TRIR)指标对比(K项目VS.国际同类工程公司)Table 2

4 结论

通过不断采取安全创新举措,逐步提升了现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有效降低了现场的安全风险,解决了员工意识差、技能不足等问题,截至2021年3月25日,K项目不仅实现了自开工以来安全生产无事故2569 d安全绩效,20万工时可记录伤害率(TRIR)指标也在不断降低,安全绩效达到核电建造领域领先水平,超过同期国内核电建设项目。K项目被巴基斯坦总领馆誉为巴基斯坦中资企业安全管理的典范。

猜你喜欢

巴基斯坦培训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3300万巴基斯坦人受灾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培训通知
会议·培训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