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三要防:中暑、蚊虫、冰箱病
2021-06-24小琪老树昏鸦
●小琪 编 ○老树昏鸦 绘
说到夏天你会想到什么?是酷暑难耐,还是那嗡嗡嗡烦死人的蚊子,还是痛快吃冷饮后的脑袋疼?相信这三样事物都曾让大家感到难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总结一下如何打败这三大“夏日魔鬼”。
对中暑说“走开”
在医学上,中暑又被称为高温综合征,是指在高温环境下,由于体液过度丧失或人体散热机制衰竭引发的一系列热损伤疾病。诱发中暑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高温、高湿、通风不良以及个体因素(如肥胖、高龄、患有心血管疾病等)。中暑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乏力、冒冷汗等症状,严重时会休克、心力衰竭等。
很多人都曾经被热得头昏,但其实在“热”和“昏”之间还有一个挺长的过程。天热的时候,身体会打开所有排水孔——也就是皮肤上不计其数的小毛孔——将热以汗液的形式排出去。这样做能够最有效地散热,但同时也使得大量水分从身体里流失,随之而去的还有钠盐。
水分流失会造成头昏,钠盐的减少会让你浑身无力。这个时候可以买一瓶冰爽的功能饮料,坐到阴凉处喝几口,补充一下身体丢失的水分、能量和电解质,然后再拿瓶子当作冰袋给自己做一次物理降温。
说到物理降温,大多数人会把冰袋贴在脑门上,但其实冰袋贴在靠近大动脉的部位才更有效果,比如颈部、腋下等,这就像是先给主管道里的水降了温,分支管道才能更有效地凉下来。
除此之外,还有三种情况很容易导致中暑:
1.大汗淋漓时突然摄入凉食、冷饮。这样做不仅会使消化系统受到影响,而且会使人体内负责调节体温的系统失衡。
2.长时间待在闷热的房间里。天气较热的时候,人体产生的热量很难散失,在这种情况下,长时间待在闷热的房间里很容易中暑。
3.太阳刚落山时出去“遛弯”。太阳刚落山的时候,吸收了一天热量的建筑物正在释放热量,大量的热辐射会提升环境温度,此时出去“遛弯”非但不能解暑,反而很容易中暑。
为了不中暑,这里有四条建议给大家:
1.多喝水,还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适当喝一些绿豆汤。
2.天气较热时应尽量避免在强烈的阳光下进行户外活动。
3.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应该采取一些防晒措施,比如戴遮阳帽、打遮阳伞等。
4.在身边准备一些防暑药物,比如人丹、清凉油、风油精等。
另外,再给大家科普一下夏天如何穿衣吧。
雪纺裙、雪纺衫、快干衣,这些看似轻便清凉的料子虽然比较轻薄,但吸水性、透气性差,皮肤上的汗液很难蒸发散热。相比之下,棉、麻、丝等天然纤维是高温天的首选。丝绸亲肤性好,更加轻薄,穿上通体凉快;棉质衣物吸汗,透气性好;亚麻材质孔隙大,透气性和吸水性好。衣服的款式颜色也大有讲究。要想穿着舒适凉爽,还要考虑衣服的“吸风”和“鼓风”作用,如果夏天穿紧身服饰,尤其是胸部、腰部、袖口等处有松紧带的款式,极易造成闷热,影响呼吸,阻碍正常发育。衣着要宽松,尤其领口、袖口、裤腿等开口处最好敞开些。
赶走蚊子这个“小妖精”
夏天一到,磨人的小妖精——蚊子就准时来报道,平时去公园、湖边散散步,在感受大自然的洗礼前,密密麻麻的蚊子先把你“送走”。最烦人的还是夜晚睡觉,蚊子在耳边嗡嗡个不停,让你心烦意乱只能瞪眼到天明……
为什么蚊子总爱叮你呢?也许是因为你完美符合蚊子的喜好。这几类人是蚊子的心头好:
1.呼出二氧化碳多、出汗多的人。蚊子找叮咬对象主要依靠二氧化碳、热量和味道,所以,呼吸频率快的人,比如小孩、孕妇容易招蚊子。还有爱出汗的人也招蚊子,因为汗液被细菌分解后会散发出“迷蚊”的味道。
擦干烟灰缸
植物换水
垃圾桶加盖
2.穿深色衣服的人。蚊子天生趋暗,它们最爱黑色,其次是蓝、红、绿、黄、白。
3.化妆、喷香水的人。很多化妆品都含有硬脂酸,这是蚊子喜欢的化学物质。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蚊子远离你呢?
1.家里面防蚊要做好必要的防护,检查一下家里的纱窗,看看是否有破损或漏洞,如果有的话,就要及时修复,确保室外的蚊子无法进入家中。如果家中有老人、小孩或病人的话,建议使用蚊帐,可以有效防蚊,简单易行。
2.家中防蚊“治水”先行,做到以下事情,蚊子就不会光顾你家:
一是花瓶和水养植物至少每星期换一次水,并避免花盆底部盘碟积水;
二是防止地漏、下水道等处积水;
三是注意检查家中经常存水的容器,尽量都盖上盖子;
四是如果室内长期无人居住,应盖上抽水马桶的盖子,并把洗手池、水池里的水放干净,以防蚊子产卵。
3.如果家中有少量蚊虫,可以使用灭蚊拍杀蚊子。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使用液体蚊香等,确保夜间不受蚊虫侵扰。
4.外出游玩或去往有蚊媒传染病的地区旅行时,一定要做好必要的防蚊措施和准备。可随身携带驱避剂、电蚊香或气雾罐等防蚊用品。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凡是裸露的皮肤都要涂抹,而且出汗或洗手后要及时补涂,这样才能确保防蚊效果。
不要将驱蚊液涂抹在伤口或是发炎的皮肤、眼睛及黏膜处;家长最好先喷在自己手上,然后再给孩子涂抹,尽量不要涂在小孩的手上,防止他们揉眼睛、接触食物。涂抹过驱蚊液的皮肤要在一定时间后用清水或者肥皂水清洗,喷过驱蚊液的衣服一段时间后也需要单独清洗。
最好、最彻底的防蚊方法是环境治理,清除各类积水;其次是蚊帐、电蚊拍、捕蚊灯等比较安全的物理方法;最后才应考虑选择气雾剂、驱避剂、空间喷雾等化学方法。安全起见,室内驱蚊最好别用蚊香,因为很多蚊香都会释放有毒气体,对人体危害不小。
警惕“冰箱病”
随着夏季气温逐渐升高,冰箱成为防暑降温之必备神器,从冰箱取出的冷饮、水果、冰激凌,来一份实在是痛快。但是,有时候这种痛快是要付出代价的,你可能还不知道,“冰箱病”正在向你招手。
“冰箱病”是指人以不适当的方式食用了存放在冰箱中的食物后出现的腹痛、腹泻、呕吐等肠胃道不良反应。
为什么会有“冰箱病”呢?一方面,冰箱里取出的食品温度与人体温度相差较大,若快速进食,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导致生理功能失调,诱发头痛、上腹阵发性绞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另一方面,很多人习惯性地认为冰箱就是“保险箱”,食物储存其中是安全的,无论生、熟食品,只要放入冰箱就不会腐败变质,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其实,冰箱内存活着种类丰富的微生物,一些嗜冷菌在低温、低氧环境中都能生长,冰箱中的食品成为其重要污染源,如果没有正确食用食物就可能会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冰箱病”呢?
1.从冰箱取出的食物,如冷饮、冷冻食物等,宜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再食用。对于能加热的食物,如熟食等,应彻底煮熟后食用。
2.免疫力低下人群少吃或不吃冷饮、冷食。儿童、孕妇、老年人以及脾胃虚弱、消化能力较差的人尤其应注意。
3.定期清理冰箱。由于目前家用冰箱使用频率较高,所以每月应至少一次,对冰箱进行清洗、除菌、消毒。正确的流程是断电、清空、用小苏打或者洗洁精彻底清洗冰箱内部并风干。注意:不留死角,冰箱门上的缝隙和橡胶密封圈也要记得清洗噢!
4.食品分区摆放。冰箱内的食品摆放应注意分区分类,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可用塑料袋、保鲜膜或保鲜盒封装。
5.冰箱内食物不要放得太满,应留一些空隙,以保证食物内部达到理想温度。
6.食用前检查食品质量。冰箱不是保险箱!冰箱食品存放的时间不宜过长,食用前应检查食品质量,尽量食用新鲜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