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危为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2021-06-23程岑

商业文化 2021年13期
关键词:老龄人口老龄化老龄化

程岑

本文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及趋势,为经济社会带来的的巨大冲击与严峻挑战,并探讨了如何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更加积极、科学、有效地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我国人口老龄化概况

相关概念

人口老龄化是指由于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使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减少、老年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根据联合国的最新界定,当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就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即在人口转型过程中,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在时间上的非同步性,不同时期会形成不同的年龄结构。布鲁姆和威廉姆森把年龄结构分为三阶段,即高少年儿童抚养比时期、高劳动年龄人口比时期和高老年抚养比时期。在高劳动年龄人口比时期,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负担率较轻,生产性较强,社会储蓄率较高,从而有利于经济增长,这一阶段具有的人口生产性如同经济增长的一个额外源泉,即人口红利。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趋势

从世界范围看,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后,欧美主要发达国家纷纷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中国属于较晚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但从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以后,老龄化发展速度在加快。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大陆人口总数为140005万人,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760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2.6%,较2018年上升0.7个百分点。2000-2019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的数量持续增长,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不断提高,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2001-2010年中国老龄化程度年均增加约0.2个百分点,而2011-2019年年均增加约0.4个百分点。

根据《中国发展报告2020》预测,中国将在2022年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届时65周岁及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以上。这一过程仅用约22年,速度快于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法国和瑞典(分别用了115年和85年实现向老龄化社会的转变),也快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2025年“十四五”规划完成时,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2.1亿,占总人口比例约15%;2035年和2050年时,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3.1亿和接近3.8亿,占总人口比例分别达到 22.3%和27.9%。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与冲击

对经济持续发展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首先导致了劳动力供给和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劳动力是生产的基本要素,在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供给的下降一方面会导致产出的下降,使经济增长减速,另一方面還会造成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企业成本上升,削弱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劳动人口年龄结构老化也不利于科技的创新,众所周知,年轻劳动力相较于年老劳动力而言,更具有创新的动力和思维,在接受新的技术、操作新的设备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当今社会技术进步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并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而老年劳动力比例上升将会阻碍创新,进而抑制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人口老龄化对投资、储蓄、消费也会带来不利影响。随着“人口红利”在老龄化阶段的逐渐消失,在生命周期中,老年人处于负储蓄阶段,导致储蓄率趋于下降。而老年人对于住房、电子信息产品、汽车等支柱产业的需求相较于年轻人比较小,因此导致总需求的萎缩,投资率也相应下降,造成经济增长放缓。

对民生保障体系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一定的社会资源中将有更多的资源用于养老和医疗福利,而用于生产性活动的资源将减少,也给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带来沉重的压力,进一步加剧财政负担。老龄化的到来也对我国社会养老服务提出更多更高的需求,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任重而道远。虽然我国目前已初步建成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质量偏低;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不均;养老服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专业性不强等。

对社会和谐发展的影响

老龄化社会到来之后,整个社会的利益诉求格局将发生变化。老年群体在公共安全、权益维护、文化娱乐等方面的诉求将越来越强烈,参与社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要求将越来越迫切,这就对调整公共政策、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地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广大农村老龄人口成为值得关注的群体,农村“空巢老人”现象更加突出,他们缺乏生产能力和技能,收入微薄,加上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不到位,很难有效解决农村老龄人口的赡养问题,可能导致社会贫富矛盾的加剧,形成社会公共安全和农村社会稳定潜在的威胁。此外,老龄人口由于自身健康状况和社会角色的转变,加上他们时常得不到子女及社会的关怀与理解,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文化的逐渐迷失,使老龄人口的身心健康也日益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

化危为机,应对挑战

改善劳动力有效供给,提高人力资源整体质量

面对传统“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未来人口数量优势不再,我们需要依靠质量来弥补数量下降和结构老化带来的不足。要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升新增劳动力质量,进一步发掘人力资本存量,提高劳动年龄妇女及低龄健康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形成丰富和宝贵的人力资源,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形成第二次“人口红利”。当然,人口数量也是影响国力的重要因素,要实施更加积极的生育政策,目前来看,放开生育政策的效果低于预期,要继续在完善生育配套服务、保障女性就业权益和降低育儿直接成本等方面下功夫。

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促进老龄产业发展

劳动力成本的抬升促使企业寻求资本、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客观上有利于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技术、资本、信息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型,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经历了经济改革的人群,虽已迈入老年阶段,但很多人都参与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退休后相对富庶的一代,拥有更多的财富和更高的收入,其消费需求的增加为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要抓住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积极引导、培育、发展老年旅游、老年保健、老年教育、老年用品、老年科技、老年文化等老龄产业,为国民经济增长注入更多活力。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通过完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优化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分配格局,稳步增加养老财富储备。健全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持续增进全体人民的福祉水平。注重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差异,建立灵活的退休机制。统筹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明确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职责,增强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规范机构养老服务市场,巩固提升家庭养老功能,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养老服务均等化,优先保障高龄、失能、空巢、经济困难家庭、农村留守等重点老年人群的养老服务。提高老年服务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将养老服务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完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加强养老服务培训与继续教育,逐步完善覆盖全国的养老服务培训与继续教育网络。

培育尊老敬老社会环境,共建共享老年友好型社会

积极弘扬传承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并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与时俱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敬老爱老助老文化教育,加強对老年群体的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教育。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法治环境,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补齐老年人社会公共服务短板,为老年人享有社会的教育、文化、精神和文娱资源创造条件。在老年人、家庭、社会和政府多方协作努力下,实现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老年友好型社会。

结 语

综上所述,在老龄化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趋势的背景下,要立足国情,化危为机,在放宽生育政策的同时挖掘人力资本存量,提高人力资源整体质量,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并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弘扬传承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以老人为本,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参考文献:

[1]《发展经济学》编写组.发展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63-267.

[2] 《中国发展报告2020》:2050年老龄化将达峰值[EB/OL]. http://www.china-cer.com.cn/gu wen/202006276117.html,2020-06-27.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EB/OL]. http://www.gov.cn/zhengce/ 2019-11/21/content_5454347.htm,2019-11-21.

[4]青连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两手抓”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建议[J].西北大学学报,2021(02):42-49.

猜你喜欢

老龄人口老龄化老龄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老龄化是医药行业的福音吗
基于CiteSpace的近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可视化分析
健康月历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老龄事业
德江县老龄办调研农村互助幸福院选址工作
联合国援华第七周期老龄课题研讨会在黔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