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大漠50年:核实验少将夫妇的光荣与梦想

2021-06-23长弓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21年2期
关键词:红山马兰核试验

长弓

张利兴和朱凤蓉,是一对为了新中国的核武器试验,选择“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少将夫妇。从1964年10月16日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1996年暂停核试验,我国共进行45次核试验,其中朱凤蓉参加37次,张利兴参加近30次。在位于新疆罗布泊的马兰核试验基地,他们一干就是大半辈子,连亲人也不知道他们具体在做些什么。

近日,笔者采访了这对少将夫妇,他们讲述了50多年来投身祖国大西北的核试验岁月。

激情岁月挺进马兰

张利兴和朱凤蓉是上海吴淞中学的同班同学。1959年,张利兴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一年后进入新组建的工程化学系放射化专业。朱凤蓉则被录取到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俄语,一年后因中苏关系恶化未能留苏,转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那时,新中国刚成立10周年,被西方大国封锁,全国人民都立志为祖国富强而奋斗。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张利兴和朱凤蓉这两个热血青年都选择了与核有关的专业,在清华大学的日子里,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核技术,希望有一天能为祖国的強大作出自己的贡献。

张利兴读大一时,有一天,他们一群同年级的同学去颐和园玩,正巧碰见兼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副总理。当知道他们是学核技术的学生后,陈毅很高兴,对他们说:“我这个外交部长,现在腰杆子还不是很硬,等你们搞出了原子弹、导弹,我的腰杆子就硬啰!”陈毅的厚望让张利兴等人激动不已,大家更加坚定了钻研核技术的决心。

1964年10月16日下午,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全体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员时庄严宣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当天晚上,整个清华园都沸腾了。

1965年,张利兴大学毕业,组织考虑了他的志愿,把他分配到了我国唯一的核试验基地——新疆马兰核试验基地。

1968年,朱凤蓉毕业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希望她留校任教,她谢绝了,后按所学专业被分配到兰州附近的铀浓缩厂。这时,马兰核试验基地到北京招兵,朱凤蓉报了名。录用后,她就带着两木箱书和一些简单的行李,一个人奔赴马兰,到达后被分配到基地研究所。共同的理想,让这对高中同窗得以异地重逢。

在恶劣的环境里艰苦生活

马兰核试验基地位于新疆罗布泊地区,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没有人烟,是非常适合进行核试验的区域。可是作为生活区,这里环境的恶劣是一般人无法忍受的:夏天地表温度可达60多摄氏度,空气温度40多摄氏度,冬天温度会降到零下20多摄氏度,风像刀子一样,刮得人脸上生痛。

基地的饮食尤为糟糕。用水是在孔雀河边挖一个池子让水渗出来,再抽到蓄水车上装回基地生活区。孔雀河的水又苦又咸,刚去马兰的人喝了就会拉肚子,日子长了才会适应一些。所有食品都要从几百公里外运进去,由于交通不便,运到的蔬菜已不新鲜了,野生动物肉、海带、粉条、黄豆比较多,冬天更是土豆、萝卜、白菜老三样。

基地的生活区在马兰,而基地研究所在离马兰40公里、天山深处一个叫“红山”的地方。朱凤蓉结束军训后的那年冬天,组织批准了他和张利兴的结婚申请。1969年12月12日,两人在红山结婚了。

山沟里买不到结婚的用品,只能买到一些硬糖。婚礼非常简单,将平时睡的两张单人床合在一起,同事们过来热闹一下,婚礼就算完成了。

当时,研究所驻地红山经常有狼出没伤人,朱凤蓉工作的质谱组常常加班到深夜,她下班回家的路上就遇见过狼,对峙了好一会儿,才安全脱身。

红山的条件比马兰还要艰苦,蔬菜稀缺,成年人可以忍受,有小孩以后就不行了。1974年,张利兴和朱凤蓉有了女儿,为了给孩子增加营养,他们向战友学习开荒种地,种了多种蔬菜。战友借回家探亲的机会,带回了新鲜鸡蛋给张利兴和朱凤蓉。两人从书上学孵化鸡蛋的知识,21天后,一窝小鸡孵出来,长大下了蛋就给女儿吃,解决孩子营养问题。

那些年,张利兴和朱凤蓉经常出差,有时赶上两人都出差没人看护女儿,他们就将女儿托付给邻居或战友。后来,张利兴出国进修,朱凤蓉的母亲就主动要求到新疆帮忙带外孙女。母亲到红山后给了朱凤蓉很大的帮助,但那时母亲已年过花甲,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加上生活艰苦,缺乏营养,她逐渐消瘦,朱凤蓉不得不把她送回上海。母亲在上海住了一段时间后,体能逐渐恢复,她又一次主动来到红山帮助女儿,然后又逐渐消瘦,朱凤蓉再次强迫她返回上海。

科研难题比生活上的困难更难

张利兴所在的研究室担负地下核试验选址的重任。张利兴的小组成员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大家从零开始,夜以继日地筹建实验室,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两点以后才休息。核试验样品放射性很强,为测到短寿命核素,必须在核爆取样后尽早对样品进行处理,由于放射性物质对人体有害,大家都抢着操作。

1978年,国家组织选拔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出国进修人员,研究所选派张利兴参加考试,他被录取后选派到英国进修。两年后进修结束,张利兴毫不犹豫地选择返回基地研究所,他被调到朱凤蓉所在的研究室,两人一起从事核武器放射化学诊断工作。

核试验诊断中有挑战性的科研课题很多,有的课题入门很快,可以较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很快得到应用,而多数课题要经历数年,甚至数十年锲而不舍的研究才能得到答案,有的难题直到停止核试验也未能得到圆满解决。特别是1981年我国宣布停止大气层核试验后,原有的许多空中核试验诊断方法和技术无法使用,张利兴和朱凤蓉就与大家一起研究地下核试验难题。

时光进入1995年,距1996年我国签署联合国《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还有一年,张利兴和朱凤蓉更拼命了。

终于,高强度的、没日没夜的工作使朱凤蓉病倒了,她的白细胞数值降到两千,还患上了膀胱肿瘤,双眼晶体混浊,免疫力极其低下,只得住进西安唐都医院做手术。住院期间,朱凤蓉眼睛盯着天花板,满脑子想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公式,竟然想出了长期未找到的诊断方程。张利兴来看望她时,朱凤蓉赶紧将自己的思考成果告诉丈夫,张利兴回去立刻编写了计算程序,计算出了氢弹地下试验诊断数据。这对夫妻就在病床上解决了这个困扰多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

1996年7月29日,我国进行了最后一次核试验。核试验后第一天,张利兴就和同事们进入爆区,冒着较强的放射性剂量,到爆心抢测泄露的气体放射性。

也就是在这一天,我国政府宣布暂停核试验。从1964年10月16日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1996年暂停核试验,我国共进行了45次核试验,朱凤蓉参加了37次,张利兴参加了近30次。张利兴作为基地研究所核试验放化诊断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是13次地下核试验放化诊断的主要负责人。

张利兴、朱凤蓉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和部委级科技成果奖,以及国家级发明奖,1997年、1998年二人先后被中央军委晋升为少将。

对祖国不变的赤诚和爱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签署以后,张利兴参加了联合国全面禁核试验条约组织筹委会的谈判,作为条约组织筹委会核查工作组中国代表团的科学顾问,他为维护我国的利益,在谈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一时期,张利兴经常在外出差,好几年的春节都是在外过的,家成了旅馆。1998年,外孙女出生那天,朱凤蓉去执行任务,张利兴在联合国《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委会谈判,两人都没在女儿身边,这让他们感到特别愧疚。外孙女出生后,张利兴和朱凤蓉总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来,帮女儿带带孩子。外孙女3岁以后,张利兴和朱凤蓉每次出去疗养都会带上她。

2007年,张利兴和朱凤蓉到了退休年龄,退休后两人又被返聘回研究所,一直工作到2010年。2016年9月,两人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工作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基地研究所,叶落归根,回到上海。

回到上海后,夫妇俩参加了上海清华校友合唱团。一群白发苍苍的清华老校友每周六都聚在一起练歌。

2019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纪念活动在上海举行,上海的馬兰核试验基地的老兵们悉数参加了纪念活动。张利兴、朱凤蓉与战友们共叙友情,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为了打造国之重器,他们深藏功与名,克服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无怨无悔地为祖国核试验事业作出了贡献。

进入2020年以来,虽然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夫妻俩不能经常出去参加社会活动,但他们同马兰基地老战友的联系一直没有中断。夫妻俩经常与当年的战友视频联系,回忆当年的往事,每到这时,两人的思绪就又回到茫茫大漠上激情燃烧的岁月。

猜你喜欢

红山马兰核试验
红山蚁的仆人
红山蚁的伏击战
迟到的贺卡
“又见红山”精品文物展开展
我帮爷爷放绵羊
红山玉鹰石造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