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范围执政后党的组织建设
2021-06-23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执政的党,开启了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征程。由于当时党的地位的变化,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新问题和新考验。如何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最重要的课题。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部分,党的组织建设也出现了新的特征。
建立全国范围的党的组织体系。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和加强党的领导,中央开始着手建立全国范围党的组织体系,以便加强党的统一领导。1949年11月,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在中央人民政府内组织中国共产党党委会的决定》和《关于在中央人民政府内建立中国共产党党组的决定》,党在政府机构建立自己的系统的组织机构,从根本上保证了党的执政地位和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同时,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提出加强对青年团和工会等群团组织的领导。1954年6月,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同级别的党组织相应撤销,撤销后大区的主要职能收归中央,党中央权力得到加强。1955年6月,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省、市委书记处的决定》,除了应对党全面执政之后地方工作量剧增的现实之外,另一个重要考量是与中央书记处的工作系统形成对接。自1955年冬季开始,在之后大约一年半的时间内,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实行了并乡撤区工作,以减少领导层级,加强乡级领导能力,充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领导骨干。1956年初,伴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中央决定在所有企业中实行党委集体领导的制度。同时,党在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中的党组织也建立起来。党的组织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为党领导各族人民建设新中国奠定了强大的组织基础。
开展大规模的整风整党运动。至1950年上半年,全国党员已发展到500余万人。一大批在革命胜利前夕入党的新党员在给党带来生机活力的同时,一些不够党员条件或不完全具备党员条件的人被吸收到党内来,甚至还有一些投机分子和少数的反动分子混入党内,造成了组织上的不纯,严重影响党的战斗力。此外,因为革命的胜利,一些老党员老干部也产生了骄傲自满、贪图享乐的思想情绪。这种情况表明,有必要在党内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整党整风运动。1950年5月,党中央在《关于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的指示》中提出,党的发展工作必须采取严格审查的方针和稳步前进的方法,用3年时间分步骤完成整党。同年6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党应在1950年的夏秋冬三季,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51年3月,党的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召开,着重讨论了党的基层组织和发展新党员问题,制定了入党的八项标准。会上,刘少奇同志作了《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意见》的报告和《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的总结。1951年底,“三反”运动开始,中央结合新形势决定“在整党建党的步骤上与方法上,必须适应新的情况加以改变”,各地在执行过程中普遍将整党与“三反”“五反”和“新三反”(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反对违法乱纪)等群众运动有机结合。1954年春,大规模整党运动结束,共有32.8万人被清除或劝离党组织。同时各级党组织还注意积极慎重地发展新党员,共吸收新党员107万人,这些新党员很多成长为党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急需的技术型干部,在各条战线发挥积极作用。
加强干部队伍管理、调配和教育。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从组织上确保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行,1953年9月召开的党的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分部、分级管理干部,统一调配干部,团结、改造原有的技术人员,大量培养新干部,全面审查干部。同年11月,中央先后發出《关于加强干部管理工作的决定》《关于统一调配干部、团结改造原有技术人员及大量培养训练干部的决定》,提出对干部进行分类分级管理,为重点厂矿配备足够数量和一定质量的干部。1952年至1954年,全国共有16.3万名干部转到工业战线,为完成党的各项任务作出重要贡献。这一时期,党的组织除中央一级以外实际上都处在一种剧烈扩张和变动的状态中,干部队伍的剧烈扩张和调整,再加上老干部城市工作能力不足的问题,凸显了加强干部教育的紧迫性。为此,1954年12月中央作出《关于轮训全党高、中级干部和调整党校的计划》,1956年2月又作出《关于加强初级党校工作的指示》,明确各级党校的教学方针是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认识、增强党性。通过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党的各级干部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党员队伍初步摆脱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文盲、半文盲占大多数”的困境,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改善。
提出加强执政党民主集中制建设。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发挥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事业继续推向新的胜利,是党必须予以解答的新课题。1956年召开的党的八大,对执政党建设理论进行了新阐述和探索。其中,关于加强执政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党的八大及其通过的党章提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与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进行长期斗争;接受人民的监督,发挥党外人士的民主监督作用;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作出适当规定,对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的监督,包括党的监督、群众的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扩大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党的下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反对个人崇拜;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生命,是党的力量所在;要不断地为提高党员标准而斗争。1962年1月,党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进一步总结党的建设经验,强调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毛泽东在讲话中对民主集中制作了进一步阐述:没有民主,不可能有正确的集中,因为大家意见分歧,没有统一的认识,集中制就建立不起来。什么叫集中?首先是要集中正确的意见。在集中正确意见的基础上,做到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叫作集中统一。1962年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研究讨论了执政党如何建设的问题,强调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是保证党和国家永不变质的根本制度,要永远坚持这个制度,把它传给子孙后代。这次会议提出的意见和措施,凝聚了党执政十三年来的党建经验,对于当时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组织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提高党员标准和对干部更高的要求。党的事业的胜利,党对人民所负责任的加重,党在人民中威信的提高,这一切都要求对党员提出更高的标准。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规定,党员必须是从事劳动而不剥削他人劳动的人,把党的团结和统一看作是党的生命,严格地遵守党章和国家的法律,遵守共产主义道德,一切党员,不管他的功劳和职位如何,都没有例外。党章还规定,党员必须对党忠诚老实,不隐瞒和歪曲事实真相等。正如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所指出,如果我们向每一个普通的党员都提出了严格要求,那么我们就需要向党的干部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党的干部工作的好坏,对于党的事业有决定的影响。党员干部首先要学会永远不脱离群众,永远不害怕困难,勇于接受自上而下的批判,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并且用自己的榜样去耐心地教育他们所领导的工作人员。为此,党的八大提出,为适应党和人民的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党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大量地培养和提拔新的干部,帮助他们熟悉工作,注重提高他们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其他专门业务知识水平。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八大上,党在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同时,鲜明地提出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问题,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明确了执政党建设的新要求和方针,开创了党的组织建设的良好局面。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党的八大制定的党的建设正确方针和主张没有得到贯彻执行,致使党的组织建设遭受挫折,也给党内政治生活带来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