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加快推动黄河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2021-06-23戴有山

人民周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城市群黄河

戴有山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掘好、利用好丰富文物和文化资源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承载的是国家记忆,承担着表达民族性格、保护民族文化的符号,国家“十四五”规划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列入其中,凸显了黄河文化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9个省(区),沿线大中小型城市超过60个,这些城市群由3个区域级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和4个地区性城市群(兰西城市群、晋中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和宁夏沿黄城市群)组成“3+4”的空间组织格局,各类黄河旅游景点超过100处,每年接待游客过亿人次。这些城市大多处于北方,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是南北经济分化日益凸显,因此,推动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对于解决我国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打造一条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持续改善的绿色高质量发展示范带、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协同推进黄河流域城市群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城市群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战略载体。黄河流域城市群发展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城市群发育不足,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相比发展质量不高,缺乏参与全球竞争和分工的巨型城市。二是城市群发展受到保护黄河影响具有较强的约束。目前,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存在水的约束、沙的约束、资源禀赋及其利用约束等客观限制因素。因此,黄河流域城市群發展要以凝聚创造力为目标,打造智慧品质城市。沿黄城市群可共同策划设计和完善黄河文化旅游品牌标识系统,规划、实施并衔接区域性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市场开发策略和资金、人才等产业要素流动机制,协同推进标准化黄河文化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携手打造区域特征鲜明而又相互协调、联系紧密的黄河文化品牌形象,合力推进沿黄城市文化旅游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加快推动黄河流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总体格局下,未来在黄河流域城市群建设中,一是要以“文”化城,强调黄河流域城市群建设中的黄河文化作为城市发展文脉的延续。二是要以“业”兴城,推动黄河流域城市群建设中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还要注重解决城市同质化现象突出、忽视城市文化内涵等问题。三是打造黄河历史文化地标城市。西安、郑州、济南、兰州等城市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应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坚持国际化、特色化发展方向,通过整理挖掘当地黄河文化历史记载和历史故事,打造具有鲜明黄河文化特色的地标城市,展示中华文化新气象、黄河流域发展的新风貌。通过黄河地域文化的品牌塑造,推进西安、郑州、兰州等市构建文旅商融合发展等新格局,形成黄河文化新地标。以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为主要载体,促进区域间文化旅游要素的流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四是更好发挥中心城市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依托西安、郑州、济南、青岛、兰州等中心城市为引领的大都市圈正成为黄河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这些中心城市要进一步提高能级,带动周边城市集群进行差异化功能定位,实现特色发展。五是建立实施黄河流域文化旅游交流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沿黄各城市定期不定期轮流召集多种形式联席会议,交流做法经验,研判形势趋势,会商合作路径。六是黄河文化传承与黄河旅游产业相互促进。要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分类推进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旅游活化工作。七是充分发挥载体作用,为黄河文化展示、传播、弘扬提供坚实平台。采取多种措施和形式,开展黄河文化宣传,普及黄河文化知识,教育引导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黄河文化、理解黄河文化、把握黄河文化、弘扬黄河文化。

生态修复和保护贯穿黄河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全过程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在“国家标准、文化定位、线性遗产、精神价值”方面的特殊意义的基础上,按照“保护优先、文化引领、四大分区、五大工程”的总体要求,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深化各地对黄河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快速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找准旅游发展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城市建设等的结合点,做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与生态保护、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以及其他产业发展规划的“多规合一”和“多规统一”。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黄河流域的生态、经济、现代化地位是高质量发展重要战略,特别是生态地位是黄河流域协同发展的重中之重,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区,生态价值极为重要,在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和保护将会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强化黄河生态治理和城市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研究,提升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承载能力。应坚持系统思维及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一体化互惠共生协同治理体系。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状态差别大,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应因地制宜,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应坚持主体功能区建设思路,推进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一是建立流域主体功能区实施机制,将黄河流域按照开发方式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种区域,按照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来确定开发方式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二是建立和完善黄河水权市场。通过完善黄河水价形成机制和加强水权管理等,提升全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三是建立黄河流域现代化产业体系。沿黄地区自然环境、要素禀赋各异,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合理布局产业分工体系。四是构建多元的财政支付转移体系。

用黄河文化筑牢黄河城市群发展之魂

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是黄河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以发展黄河旅游为主导,坚持文化引领、产业融合、生态优先、开放合作、创新驱动,走好黄河文化旅游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要把沿黄重点城市群打造成全球体验华夏历史文明的重要窗口,全球华人寻根拜祖的圣地,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探寻黄河文化的文化之旅,争做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筑牢黄河文化这一文旅之魂,建设起全球知名的沿黄河城市群国际文化旅游核心板块。沿黄河很多城市因黄河而建,因黄河而兴,因黄河而美。在这些城市文化中必须突出黄河文化这一核心符号。沿黄河流域发展文化旅游,最大优势是依靠黄河文化,有最大竞争力、号召力和吸引力的也是黄河文化。

以建设黄河文化公园为契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体现中华悠久文明的黄河文化旅游带。进一步树立“大黄河”的理念,串珠成链,轴带贯通,通过在沿黄城市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国家博物馆、黄河文化遗址展示展示体验区、古都古城风貌再现,以及沿黄生态廊道和沿黄旅游风景道等,着力打造寻根之旅、爱国之旅、红色之旅、创业之旅、互鉴之旅。提高黄河乡村旅游的自我循环能力,突出乡音乡愁,抓好乡村文化旅游,塑造“乡土中国”“黄河故土”旅游体验地,把乡村作为黄河流域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实现沿黄城镇对沿黄乡村的反哺。

以黄河生态文化带建设为抓手,推进黄河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以建设黄河文化国家公园为目标,整合串联沿线峡谷奇观、黄河湿地、地上悬河等旅游资源,整合串联沿线的考古遗址公园、文保单位等文化资源,加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联通,加强运营管理上的融通,规划建设一批文化旅游名城、名镇、名村,打造一条以黄河为轴线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金旅游带。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以黄河为大背景,全力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刺激文化旅游消费潜力,深入实施黄河流域旅游发展战略,采取景区带动、项目拉动、乡村推动等多种新模式,积极探索黄河文化旅游与乡村建设深度融合新路径。利用黄河沿线城市水利资源丰富、灌溉条件得天独厚、土壤肥沃等优势,积极推进引黄排灌工程,形成了覆盖沿黄流域的河渠网络。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基础上,推动黄河文化与生态文明相融合,借助黄河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区位交通,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深入发展。

协同打造黄河城市群特色文旅品牌

黄河地域面积广,文化遗产类别多、文化价值高,当前黄河文化还存在保护压力大和利用质量不高等问题,尤其是系统的深度开发和创新发展不够。黄河流域应推进黄河文化的创新发展,打造黃河特色文化品牌,培育具有黄河特色的文旅商融合发展新格局,形成黄河文化新地标。

一是培育黄河文旅品牌,为黄河流域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培育黄河旅游品牌,建设一批文化旅游名城、名镇、名村、名景,谋划一批黄河主题公园、电影小镇,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实景演出、精品剧目等,推出一批具有影响力、具有黄河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提升黄河文化的品牌影响力。开发和培育体现黄河历史文化、黄河特有风貌、古镇古村等特色精品旅游线路。二是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统筹推进黄河文化历史遗迹、文博馆院等资源保护,统筹推进黄河文化的发掘、研究、保护和传承。三是推进黄河文化的融合发展,支持黄河文化走出去。促进黄河文化与旅游、教育、产业和国际商贸结合,强化文化产业化、特色化。支持黄河文化走出去,扶持黄河文化全方位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培育发展黄河文化对外传播平台建设和重点文化项目,支持举办有国际影响力的黄帝拜祖大典、公祭伏羲大典等活动,拓展黄河文化对外传播渠道。四是创新黄河文化传承方式。发挥黄河沿岸地域文脉相连的优势,统筹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构建特色突出、互为补充的黄河文化综合展示体系。

用“黄河故事”“黄河艺术”推动黄河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突出创意、科技和时尚元素,强化“黄河故事”“黄河艺术”“黄河 项目”“黄河剧目”“黄河节目”支撑,在黄河沿线城市集中推出一批带有黄河文化特色的“黄河味道”“黄河礼物”“黄河节目”。把培养各类文艺人才作为繁荣黄河文化、中原文化的根本,加强文化产业投资、文化企业管理、媒体融合发展等方面复合型人才、紧缺型人才的培养引进;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探索艺术、科研、技术、管理等各类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办法。协同推进“数字黄河”“智慧黄河”。以提升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的系统化、数据化、智能化为目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技术开发“数字黄河”,实现黄河全流域的资源共享和智能管理,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在“智慧黄河”的基础上实现治黄现代化,使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的综合决策工作更加科学化、智能化。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进一步加快5G网络部署和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布局,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信息与人工智能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等行业。支持和引导济南、西安、青岛、郑州等市结合人工智能、区块链、生命科学等提升产业创新链、价值链,发展高端制造业。

黄河流域城市群只有协同发展,深入发掘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禀赋独特的黄河文化资源,系统研究黄河文化的内涵外延、载体形式、历史脉络、精神实质,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让黄河文化“动”起来,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以黄河文化为依托,将孙子文化、渤海文化、红色文化等深度融合。出台《黄河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拿出交通发展布局、产业振兴发展布局、黄河旅游发展布局、水资源高效利用发展布局、农耕村落文化修复保护发展布局等具体政策措施,既要做好历史足迹传承,又要紧跟时代步伐,奏响新时代黄河文化大合唱。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城市群黄河
生态环境部启动新一年度黄河流域“清废行动”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