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早期断奶隔离
2021-06-23李凤莲
李凤莲
(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云南彝良 657600)
1 早期断奶隔离饲养的优点与不足
1.1 优点
仔猪早期断奶,可以节约母猪饲养成本,提高母猪年产胎次,提高分娩舍利用率,减少仔猪感染母猪病原机率,也可以提高保育期仔猪的采食量,减少仔猪黄白痢的发生,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1.2 不足
早期断奶对母猪繁殖性能存在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1)断奶至下次发情间隔延长,比常规断奶母猪延长1~3d,(2)窝产活仔数降低,比常规断奶母猪减少0.2~1.0头;(3)发情持续时间短且反应不明显,与常规断奶方式相比,早期断奶经产和青年母猪的发情持续时间平均缩短1天,发情反应的程度也较弱;(4)情期受胎率下降,比常规断奶母猪降低8%左右。
尽管如此,由于在传统断奶方式下,仔猪因下痢和母猪挤压死亡率较高,而在早期断奶方式下仔猪死亡率低,因此早期断奶对整个种猪群的繁殖性能无负面影响。如仔猪腹泻、生长受阻、甚至死亡等,因此,仔猪早期断奶必须科学进行。
2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2.1 妊娠前期管理
这是胚胎着床的关键时期,若大量采食高能高蛋白饲料,会致使机体代谢旺盛,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影响孕激素的分泌而引起胚胎死亡。因此,此阶段应以低能低蛋白饲料为主,同时减少各种应激。
2.2 妊娠中期
此阶段应喂给中等营养水平的饲料,否则易造成母猪过肥过大,长期多喂还可能造成哺乳期母猪厌食、泌乳力降低,从而影响母猪的后续繁殖力和仔猪发育。
2.3 妊娠后期
此阶段胎儿增重很快,需喂给高营养水平的饲料,尽量让母猪多吃。同时要保证母猪凉爽,高温季节可分多餐喂,适当添加油脂和电解质。
2.4 哺乳期
母猪产后逐渐加料和喂麸皮盐水或电解质水,3天后恢复喂料,尽量让母猪多采食,并充分供应清洁的饮水。反之会造成泌乳量减少,影响仔猪的发育,同时会导致仔猪断奶后母猪发情间隔延长。但从断奶前7天开始,饲料量逐渐减少到原来的70%;4天后减为50%;断奶的前1天要降到原来的25%;断奶的当天对母猪停止喂料,只供应清洁饮水,以防止发生乳房炎。
3 断奶时间的确定
3.1 断奶日龄
主要是根据所需净化的疫病及饲养单位的技术水平而定。断奶越早,切断病原体垂直传播的机会越高。18~20d的断奶日龄范围对大部分猪场是最理想的。母猪大脑、子宫和卵巢均需要时间从分娩中康复,这三个器官通常在分娩后14~15d就可复原。断奶日龄太小(7~10日龄),会严重影响断奶至再次发情的间隔时间。
3.2 关键技术
早期断奶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主要与采食水平有关。由于断奶仔猪采食量低,活动量大,仔猪在断奶后4~6d呈负能量平衡,临界温度下限高。一旦仔猪能正常采食且不发生腹泻,断奶仔猪舍的环境温度可迅速降低。体重为4.0~4.5kg的猪断奶时,猪舍温度应保持在30.6℃~32.2℃,以后每周温度下降1.7℃~2.2℃,直至达到育成舍温度。参阅相关资料研究表明,仔猪断奶1~2周正常采食后夜间圈舍温比白天降低5.6℃,可以提高日增重和采食量,降低取暖保温费用。
4 仔猪的饲养管理
4.1 提早补料
仔猪到2周龄后,母奶所提供的营养已不能满足其生长所需。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从补充料中获得营养显得越来越重要。补料可以防止肠绒毛变短和隐窝加深的程度,从而提高了仔猪断奶后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促进生长;促进小肠中胰蛋白酶分泌量,提高饲料中蛋白质的水解度和消化吸收率,进入大肠未消化的蛋白质减少,从而减少消化不良引起的过敏性腹泻。
4.2 选好断奶方式
断奶前3天要给仔猪服用维生素和口服补盐液,以减缓仔猪的断奶应激。断奶要渐进性进行,即断奶前5天逐渐减少母猪与仔猪接触,减少仔猪吸乳次数,增加仔猪补料次数。仔猪断奶最好在傍晚进行,断奶后1周内做到“四固定”,即猪群、圈舍、饲养人员、饲料维持不变,把母猪赶到远离仔猪的圈里。
4.3 舍内温度的控制
仔猪28~30日龄,温度应控制在22℃~24℃、30~60日龄为20℃~22℃。冬天舍内的温度至少要保持在16℃以上,夏天猪舍采用装排风扇及房顶喷水的办法进行降温,保持仔猪所需的最适温度。
4.4 合理分群
仔猪在断奶1周后,按拆多不拆少,拆强不拆弱,夜并昼不并的原则,同时根据公母、大小、强弱、吃食快慢进行分群饲养。
5 强化疫病防控
5.1 经常保持猪场圈舍、器具和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清洗和消毒。
5.2 采取全进全出制饲养,这样可以防止疫病的交叉感染。
5.3 母猪在产前2周和3周各注射K88、K99疫苗1次,仔猪20日龄注射猪瘟防疫苗1次,28日龄时注射五号病疫苗1次。并根据曾流行过的疫病选择性地注射伪狂犬苗、链球菌苗、支原体苗等。
5.4 注意驱虫:断奶仔猪精神和食量正常以后,立即驱虫,用0.6%伊维菌素拌料投服,每千克料拌药0.1g,连用5~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