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如何在教材中挖掘读写结合训练点

2021-06-22张小青

课外语文·下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材

【摘要】读写结合训练中,要善于在教材中挖掘读写结合的训练点。为此,要重视教材辅助系统提到的知识点,从而把握单元知识要点,开发出有价值的读写结合训练点。还要重视教材中布局谋篇典型的地方,词句精妙的地方,找到读写结合点,训练学生的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重视文本语言有想象的地方和与生活关联的地方,训练学生的思维表达和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

【关键词】教材;读写结合训练点;写作材料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15-0073-02

【本文著录格式】张小青.谈谈如何在教材中挖掘读写结合训练点[J].课外语文,2021,20(15):73-7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关于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新课标中非常重视,有30多个地方提到了“运用”这个词。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能给学生更多的实践、运用的机会是很重要的。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的。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课本是学生读得最多的范读本。因为无法很好地利用手中的教材,从中找到“读写结合”的教学点,所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虽然用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却收不到很好的读写教学的效果,无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课堂教学读写训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找到合适的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来提高读写结合的效果,这点很重要。如果读写结合训练点找不准,训练常常会流于形式和表面,写作训练就落实不到位。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师生共读的阅读文本就是我们手中的教材,这是我们读得最多、读得最细的文本。那么,利用好我们手中的教材,从中挖掘对读写结合有利的训练点,在课堂教学上为学生提供现成的写作材料,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显得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在教材中挖掘“读写结合”训练点呢?

一、重视教材辅助系统提到的知识点

新版教材设置了许多教学辅助系统,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进行思维和写作训练。如“单元导读”“思考探究”“积累拓展”“单元写作”等。我们在阅读“单元导读”时会发现,单元导读对教材在语言运用、写作表达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在单元导读里的要求是“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品读课后的“思考与探究”,我们会发现,除了文章的思想内容,有些课文在语言积累、运用、感悟方面都有明确的具体要求。比如七上第一单元《说和做》在思考探究练习里,设置了一条题目:“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在品读“积累拓展”中,我们发现,这部分助读在学生课堂知识运用、课外知识拓展等方面起到指引作用。比如七上第一单元《邓稼先》,在“积累拓展”部分设置了“搜集整理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再看第一单元的“单元写作”,单元写作内容是“写出人物精神”。在里面的写作提示里,其中就有“可以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我们整理组合这些单元的教学辅助系统,并与课文联系起来,就能在把握这个单元的知识点的同时,找出这个单元的读写结合训练点。比如在学习这个单元的课文《说和做》时,我们设计出读写结合点:“写一段话,写出人物的两到三个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所以我们如果重视教材系统的各个知识点,是可以从中找到读写结合的训练点的。

二、重视文章布局谋篇典型的地方

初中阶段,在读写训练方面,应该对学生在文章的结构篇章、布局谋篇方面进行相应的训练。所以我们在做读写结合训练时,也应针对文本的结构、构思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比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结构上最突出的是开头开门见山,点题,点中心,引出下文,结尾处呼应前头,点题点中心。这样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初中学生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文章结构之一,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并运用的文章结构之一。所以,阅读《背影》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写一篇结构与之相似的文章,如《妈妈的手》《爸爸的白发》等,让学生学习运用文中开门见山、首尾呼应、点题点中心的文章结构形式。又如贾平凹《一棵小桃树》,这篇文章是一篇“睹物思人”的文章,随着事物的变化,人的思想感情也跟着变化。我们从中可以找到一个读写训练点。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设置一个练笔,用“你看到了什么,你会想到什么”的句式来写一句话。还有这篇文章的结尾,通过改变人称,由“它”改换成“你”,把间接抒情变为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作者的情感,并且点题,点出文章的中心,情感直接而且深情。这样的结尾也可以作为一个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可以布置学生写一篇以第二人称为主的作文,如《有你真好》,让学生去领会和运用第二人称叙事和抒情与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区别。

能够找到教材中对于学生来说很实用的结构篇章、布局谋篇的地方,利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如何去布局结构一篇文章,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好处。

三、重视文中精妙的词句

一篇优美的文章,需要用精美的语言形式去表达。恰当、精妙的词句的运用,对情感表达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在教材中,教师需要精心寻找词句运用精妙的地方,并以此作为读写结合的切入点,来训练学生在写作中通过恰当、精妙词句的运用来表达情感。如学习朱自清《春》一课,对春天热切盼望的心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反复的修辞,来强调热切盼望的心情。教师可以此为一个训练点,引导学生发现其独到的表达效果,并有针對性地引导学生去仿其句、练其句、用其理。再如本文用比喻、排比修辞来描写事物,也是语言运用出色的一个方面。如“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以此为结合点,引导学生运用修辞,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事物,如让学生仿写句子“看,天上的那一朵白云,像_______,像______,像________”。找准文中的训练点,可以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叶圣陶所言:“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的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的。”注重优美语句的读写训练,让学生的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起来。

四、重视教材中的语言留有想象的地方

为了能给读者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文章有时适当地留有一些想象的地方。在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时,教师要紧紧抓住文章中那些留给读者想象的地方,引导学生去思考 “这个地方为什么不直接写”,“为什么写到这个地方作者不往下写”或者“接下来情节将如何发展”。比如《秋天的怀念》:“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当“我”听到别人说到母亲临终前的这句话时,“我”当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如何反应。这就是一个重要的留有想象的地方,值得作为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来写一写。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抓住作者情感表达的留白点,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去想一想人物此时此刻的心路历程。如学习《卖油翁》,文章的结尾“康肃笑而遣之”,这是文章的一个留有想象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卖油翁用事实展示“熟能生巧”的道理后,有所感悟的陈尧咨会怎么做呢?他最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通过想象补充相应的内容,去领悟文章的主题,充实拓展文章的内容,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对学生有情感教育和价值观的教育。

五、重视文章中与生活有关联的地方

生活就像一本丰富多彩的书,而文章就是生活的艺术再现。在读到与自己生活相类似的内容时,学生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并且内心会有深刻的感受和领会。现实生活与文章的内容密不可分,教师就可以在此找到读写结合的一个切入点。比如课本中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背影》,父爱的最集中的体现是父亲艰难爬上月台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而父亲的背影这个形象是学生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形象之一。这样的内容很容易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这为读写结合训练提供了条件,如老师提问:生活中,父亲或母亲什么时候的背影最深刻地印在你的脑海中?这个背影是怎样的形象?为什么有这个背影?你看到这个背影时,你的心情如何?课堂教学中抓住课文中与学生现实生活中有联系的内容,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联系自己的生活,这样学生就有事可写,有话可说,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读和写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像一对密不可分的兄弟。让学生从读中学写,并且以写促读,实现提高读写训练的有效性,教师就要巧妙地利用教材,善于在教材中挖掘读写结合点,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架构起学生读写结合的桥梁,就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晓奎.读写教学结合的缰绳[J].语文教学通訊,2014(2B).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张小青,女,1971年生,广西防城港人,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问为中学语文。

猜你喜欢

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模因论对开发对外汉语教材的启示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