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山花舍”VI 设计与雁纹团窠图案
2021-06-22焦钰惠
焦钰惠
一、雁纹团窠平棋
团窠纹又称团花,雁纹团花平棋图来源于莫高窟第361窟(如图1),是中唐时期的作品。这个时期的作品是唐朝鼎盛时期之后的又一次高潮,装饰图案不仅更加丰富,还融入了不同地区的文化。而雁纹团花图案就是这一时期融合本地特色演变而来的。
图1 雁纹团花平棋
莫高窟第361 窟发现的这幅壁画中的雁纹,称之为衔环雁,图像中的圆环是光明、权力的象征,也是当时祆教艺术的体现。然而当脱离了特定的文化语境,图案本身的含义便不再占主体地位,甚至来说在其他领域或地区进行传播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文化的差异性导致该图案很可能与当地文化相融合进而产生新的内涵,或者往往保留美的形式,舍弃内涵寓意,结合当地文化进行一定的改变。因此,衔环雁更多地展现了它的装饰功能以及吉祥如意的象征意义。
联珠纹是波斯王国典型的一种图样,随着丝绸之路传入我国,是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纹饰,在唐锦中的应用及数量最多。莫高窟361窟的联珠纹对雁纹平棋图案是将圆形联珠纹置于莲花之中,与众不同。莲花花型单纯,片片花瓣分明舒展,没有过多的装饰,趋于清澈雅致,增添了不少艺术色彩。
二、“绶带鸟”图案寓意的演变
“绶带鸟”纹图案是一种外来的美术元素,通过丝绸之路由波斯传入中原腹地。张籍《凉州词》云:“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此诗描述了丝绸之路商业的繁盛景象,也彰显出这个时期唐朝的大气与自信。这一时期河西政治渐趋稳定,丝路畅通,中原文化以其厚重的底蕴和诸多外来文化在此交流、碰撞、融合。常见的组合图案在早期是出现在联珠团窠中的立鸟纹样,鸟形随着艺术的传播逐渐脱离其原来的寓意而走向装饰程式化的发展方向。立鸟纹起初流行于织锦中,演变到唐代,称之为“鹘衔瑞草”或“雁衔绶带”。这种系绶带的鸟有着独特的演变过程,它象征着波斯人王权神授的观念,这也是它最初的象征意义。随着文化的传播,立鸟图案渐渐本土化,出现了公鸡、鸭,而且逐渐出现特征的模糊化,这种模糊是经历了传播后的交流又出现的雁纹、雀纹等变化。
三、“雁山花舍”VI 设计
雁山花舍的标志(如图2)结合雁纹团花平棋图,由两个叠加的“雁羽”形图案与花朵的外形组合而成,三个图形呈叠加状态,有对称美满之意。图形主体色彩为藕粉色,四周点缀野葡萄紫的团花造型,寓意着团圆美满,情感和顺,日久天长。文字部分采用瘦长无衬线的设计,体现花店文艺气息的同时对部分笔画做弧线处理,和花朵的柔软外形不谋而合。文字色彩为火砖红,是从雁纹团花平棋中提取的颜色,寓意像花儿一样热烈,像莫高窟绝美的壁画一样带给人美的享受。图案的线条犹如相互交错的藤蔓,又像细密丰满的雁羽,有如影如形,密不可分之意,亦有处处相通,和顺之寓。整体标志从对称造型和色彩上都洋溢着东方温柔的幸福感,在应用部分,通过重复排列的方式应用在包装纸上(如图3),充分体现了作为一家花店想要带给大家的理念与体验。
图2 雁山花舍标志
图3 雁山花舍包装纸
具体来讲,在设计构思时,运用象征的设计手法,首先考虑到雁纹图案早期代表散发光芒,后本土化以后有吉祥的含义,另外外形圆润,色彩鲜艳,配合有团圆象征之意的以平瓣莲花围成的团窠图形,更是增添了中国传统壁画独特的韵味。图案上对参考纹样进行了提炼,取圆、弧、缎带、雁嘴等特征,与花瓣、花蕊、花朵的外形做统一处理,用雁羽象征花朵,代表美满,团圆,并在图案交界处添加阴影,使图形整体看起来更有立体感。同时在图形设计上借鉴几何体的设计手法,用圆形切出整体图形,并进行对称表现,增强整体标志的识别度,外观简洁大方。风格上,将雁纹图案的传统纹样与现代几何极简风格相结合,既包括传统文化中的美好寓意,又体现出商业的现代感。最后利用图文结合的表现形式,将图形放在中间,形成视觉中心,文字排列在两边,做瘦体字加弧线设计,第一不会影响视觉中心,第二更具有浪漫文艺的感觉,第三与图案的线条有一定的呼应,更加整体。
四、结语
文化是可以流传的,美好的寓意也会给现在设计带来新的生命力,从设计方面来看,我们可以从中华五千年的艺术发展脉络中,感受到流淌着的深厚底蕴和审美习惯,那就是我们在不断追求与开拓的过程中实现艺术的目的,通过创新与融合,创造新的图案样式来启发和丰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