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沂南画像石的表现技法与风格分析

2021-06-22任政

艺术品鉴 2021年17期
关键词:画像石刻画技法

任政

一、前言

画像石起源于战国,盛行于两汉,作为汉代的建筑构石,是集绘画和雕塑于一体的建筑装饰,展现了汉代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是汉人的生活写照。中国汉代画像石遗存最多的地区——山东省,省内有60 多个县市发现和出土过画像石。而在山东省沂南县界湖镇北寨村的发现的汉墓群,是我国目前发现最完整、学术研究价值最高的汉墓。目前通过考古发掘出土画像石42 块,画像 73 幅,为东汉晚期最成熟的画像石作品。从艺术形式考虑,沂南画像石不仅继承了战国绘画的古典、朴实,又发展了魏晋时期的气节、风度,反映出中国早期人物风俗画的基本特点。

二、雕刻技法

沂南画像石雕刻技法种类丰富、式样繁多,大致分为拟浮雕与拟绘画,具体可分四种样式,即以线为主的阴刻线、凹面线刻、减地平面线刻以及以面为主的浅浮雕。

(1)阴线刻。在一块完整的石面上,雕刻物象全部用阴刻线条来表现,雕凿线条与用笔描绘线条相比,相对简单、拙朴。雕刻者或在阴刻线完成后在物象轮廓内施刻麻点、虚线或鳞纹等虚线,以突出质感。这种技法以刀代笔,用线条表现人物形象,呈现出传统中国绘画的基本艺术手法。虽然是在坚硬的石面上进行绘制,石上的阴刻线和白描中的线条一样,也追求线条的流畅感、表现力。

(2)凹面线刻。在粗糙的石面上为了更加丰富雕刻线条的效果,将人物或物象轮廓内雕成凹面,视觉效果比单纯的阴刻线醒目强烈。轮廓用阴线刻,轮廓外石面或光滑或刻成竖线纹。《乐舞百戏图》场面浩荡、气势雄伟,舞者形象动态生动,感染力强。

(3)减地平面线刻。在平滑的石面上运用减地技法刻画人物形象,使其余的物像自然的凸起于平面,细节处再用阴线、朱线或墨线勾绘物象轮廓。减地平面的线刻技法突出了人物形象,线条疏密适当,造型比例合理[2],使得石面的视觉效果变得强烈,换句话说,此技法体现了古人在艺术创作领域的聪明才智。

(4)浅浮雕。该手法与圆雕工艺近似,在制作过程中,浅浮雕技法将减地平面线刻发展成弧面,运用弧面取代外轮廓线,赋予其视觉上的强烈立体效果,是以面为主的立体表现。物象轮廓之外运用减地手法,使得物象整体凸出,且呈弧面状。匠师可以按照需求的不同刻画出不同的弧面,用来表现物体全方位的立体效果。

除了上述四种雕刻技法之外,还有少量高浮雕、透雕。雕刻技法的多样性使得沂南画像石轮廓清晰,人物姿态动作传神,洗练而准确。通过《车马出行图》等作品可以看出此时期已经奠定了中国人物画的基本特点:不着力塑造背景、着重突出主题,不求细致,但求传神,通过概括而简练的动作表现人物的真实情感,逐步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三、绘画题材与内容

人们目前所见的汉代绘画基本都是出土于汉墓,例如帛画、壁画、画像石以及画像砖等。沂南画像石从招魂升天到生活礼仪,涉列广泛、内容充实。从内容上看,沂南汉画像石上刻有诸多生活图景,其中有《车马出行图》、《乐舞百戏图》、《庖厨图》、《仓廪图》等。按照画像的内容和位置,可以大致归为四组:第一组是室门画像,以室门横额上的攻战图为主,配以神话人物和神兽等画像。第二组是前室画像,其中刻画了各种奇禽异兽和神仙人物,配以伐鼓、拥篲等。第三组是中室画像,以中室横额上的乐舞百戏图、出行图及丰收宴享图为主,在此基础上添加历史故事、神话人物、飞禽走兽以及各种图案,画面整体十分丰富,具有厚重的艺术创作气息。第四组是后室画像,其中刻画了侍女捧奁、送馔、备马等图像,反映了主人生前的优裕生活。

山东省作为全国出土汉画像石最多的省份,其中的车马出行图像在汉代时期数量巨大[3],而其中艺术造诣最高、影响最深的就是《车马出行图》。《车马出行图》由四幅内容截然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画面所组成,从画面内容上看,宅第前刻画有车马仪仗,人们神情肃穆,拜伏于地,准备迎接归来的主人或到来的贵客。而《仓廪图》刻画了粮仓前停放的装运粮食的牛车,仆人们正在量谷装袋,而监工此时席地而坐,十分生动形象。《庖厨图》刻画了宰牛、剖羊、抬猪以及烧火做菜的生活场面,反映了当时人们生火饮食的真实场景。《百戏图》刻画了奏乐、载竿、击鼓、飞剑、跳丸、戏车以及盘舞等精彩场面,画面突破了一般的时空联系,着重塑造又系统概括的描绘了生动热烈的场面。其深刻地反映出主人生前拥有的各种财富,从山林田池到宅第高楼,画面将这些内容都总汇起来,构成了一幅完整又丰富的庄园繁华图。

从沂南画像石可以看出,汉代艺术从审美想象开始走向现实生活,其中的政治、经济、民族、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风俗人情等诸多方面都在画像石中得以呈现,可以看作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翔实记录。

四、造型特点

中国人物画的造型,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独特的魅力。战国帛画《人物御龙图》、《人物龙凤图》充分发挥了线描的表现力,具备了中国人物画的首要特征——用线造型。在画像石人物造型中,也体现出该特征。同时还体现出中国古代绘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特征。从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中国古代绘画就特别重视“传神”。沂南画像石也生动的阐述了这一绘画特点。雕刻者的技法高超之处,就在于精准的捕捉对象活动的一瞬间,并采用阳线刻、阴线刻、浅浮雕等多种造型手法对人物动态进行精彩的捕捉,使得定格的画面流动起来,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和速度,体现了雕刻者对现实生活的准确表达。所有这些舞蹈射猎、车马出行、百戏、农耕、宅院、历史故事等都是风俗画的早期雏形,奠定了中国人物画传神写意的精神。

沂南画像石对于人物形象的表现比同时期的其他地区更自由活泼,技法更加成熟,例如门额上的《攻战图》,画面左侧的兵士形象刻画,从外貌特点可以看出,都是深目、高鼻、戴盔、短衣,鲜明地体现了胡族人的外貌特征。在线面刻画方面更是展现了线条的灵活多用,刀法明快,纤劲纯熟,颇富行云流水的意蕴,从侧面反映出石刻匠师手工艺刻画技巧的娴熟。

五、构图与透视

沂南汉墓画像石构图既有独幅的绘画作品,也有分层分格构图的方法,即在一个平面上同时表达包括多个不同的画面,具有十足的空间递进意味与浓郁的艺术装饰效果。画像石将人物、物品以及建筑三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动中带静,交辉相依,构成了一幅幅生动又真实的画面。虽然画面的内容是平面的,但是在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画面的叙事性以及人物的神采刻画上依然可以看出汉画的朴拙、高超,具有充足的艺术表现力。

从汉画像石的创立,到逐步发展,再到走向成熟,其中的绘画艺术原则为汉代及以后的中国画、壁画所继承。包括其中的散点透视法,具有对称均衡的造型艺术效果[4],成为中国画区别于西方绘画的显著特点之一,而填白法也同样成为中国绘画的重要构图手法,并广泛运用于多种题材的多种方面,适用性较强。由此可见,汉代画像石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意义深远,成为推动中国画发展的一大动力。

沂南汉画像石使用了两种空间透视的构图方法,即散点透视法和焦点透视法。其中仅散点透视构图法就有四种表现形式,底线横列法、底线斜透视法、鸟瞰斜透视法以及上远下近鸟瞰透视法。这四种散点透视构图法往往多种并用在同一个画面中。在第35 幅的《丰收宴享图》中可以看到,画面左半部是粮车、粮堆、粮仓以及监收粮谷、过斗收粮的人等;右半部在准备饭食,有屠宰、烹饪、操作和一应器具、器皿,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汉代生活的真实场面。通过沂南画像石可以看出,在绘画中,散点透视比焦点透视更适合表现气势恢宏的壮阔场面。沂南画像石的构图技法对中国绘画的构图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奠定了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截然不同的创作理念、构图形式,逐步形成中国画独树一帜的艺术表现特征。

六、结语

沂南汉墓的画像石作为一种独特的石刻绘画,是汉代艺术中最为璀璨的艺术表现之一,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以简练的线条语言、极具形式美感的构图、夸张的造型,塑造出雄浑、博大、古拙的艺术形象,彰显了汉代的大国气度。从历史发展来看,画像石具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是其后各朝代难以超越的艺术精华。画像石从各个层面形象而具体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生活和思想面貌,开辟了描绘现实情境,立足当时生活的人物风俗画先河。

猜你喜欢

画像石刻画技法
《汉代画像石题榜隶书艺术研究》评介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论20世纪琵琶“轮指”技法的演变
手绘技法表现
沂南北寨——大型画像石汉墓
刻画人物如何『传神』
汉画像石造型特质在三维动画IP角色塑造中的应用研究
作品一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刻画细节,展现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