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及Cardiac 1 预设重建对肋软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2021-06-22孙亚军
孙亚军 王 达
近年来, 胸部外伤逐渐成为常见的临床急症之一, 其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为肋骨骨折。 肋骨由骨和钙化与未钙化的软骨组成, 由于受到肋软骨部位、解剖结构及骨密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临床上在采用X 线平片、 常规CT 扫描诊断肋软骨骨折时存在一定难度, 经常出现误诊、 漏诊等现象, 进而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及预后[1]。 近年来,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及Cardiac 1 预设重建因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以及扫描时间短、 层厚薄、 图像清晰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为准确判断病情提供了可靠依据[2]。 为进一步证实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及Cardiac 1 预设重建对肋软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两种检查方法对肋软骨骨折的检出情况,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6 月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7 例疑似肋软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 43 例、 女性 14 例, 年龄 21 ~ 68岁 [ (43.17 ±3.87) 岁], 致伤原因为车祸伤29例、 殴打伤 18 例、 高处坠落伤 6 例、 跌摔伤 4 例,所有患者受伤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疼痛、 肿胀等并发症。 本研究经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且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年龄≥18 岁; 首次发生肋骨创伤性骨折; 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病情并同意参加本研究。 排除标准: 伴有心血管或脑血管等功能障碍性疾病, 无法耐受本研究检查; 依从性较差, 无法配合检查; 无法获取完整临床资料。
2 方法
2.1 检查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双上肢高举过头顶, 平静吸气并保持屏气进行扫描, 扫描区域自肺尖至肋膈角。扫描时先使用多层螺旋CT 扫描机 (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128 层炫速双源CT) 采用常规CT 扫描技术进行常规扫描 (参数: 电压120 kV,管电流180 mA, 螺距0.984, 球管旋转速度0.6 s/圈,扫描层厚5.0 mm), 然后在 Standard 模式下进行0.625 mm 薄层重建 (层间距0.625 mm), 将数据上传至 ADW4.4 工作站, 进行常规骨三维重建(窗宽750 HU, 窗位200 HU) 及 Cardiac 1 预设重建 (窗宽 1500 HU, 窗位 -250 HU), 并采用剪切、 多角度旋转等技术进行图像处理, 观察肋软骨骨折及肺挫裂伤、 纵隔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骨折观察项目包括骨折数量、 部位及类型等。
2.2 观察指标
统计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 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肋软骨骨折的检出率。
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肋软骨骨折检出率用百分比表示, 两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 均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及Cardiac 1 预设重建对肋软骨骨折的检出情况对比
57 例患者共95 根肋软骨骨折: 单根骨折34例, 2 根及以上骨折23 例; 骨折分型为线型32 根,错位型54 根, 粉碎型9 根。 Cardiac 1 预设重建对肋软骨骨折的检出率及骨折分型诊断的正确率均为100%, 显著高于三维重建的43.16% 及80.49%(P均 <0.05), 详见表 1。
3.2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及Cardiac 1 预设重建对肋软骨骨折分型的诊断价值对比
多层螺旋CT Cardiac 1 预设重建对肋软骨骨折分型诊断的灵敏度、 特异度及准确度均明显高于三维重建, 详见表2。
4 讨论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交通事故所致的胸部外伤也逐渐增多。 目前, 肋骨及肋软骨骨折已成为胸部外伤常见的临床急症之一, 且常合并气胸、 呼吸困难等严重并发症, 及时、 准确地诊断和判断肋软骨骨折病情, 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3]。 人体共有12 对肋骨, 肋骨由骨和软骨组成, 肋软骨是位于肋骨和胸骨之间的透明软骨, 骨密度明显低于肋骨骨质[4]。 目前, 临床上诊断肋骨及肋软骨骨折的方法主要有X 线平片、 常规CT 扫描等, 但由于肋软骨部位、 解剖结构及骨密度较低等因素, X线平片及常规CT 扫描诊断肋软骨骨折时因无法完全显示肋软骨全貌而易发生误诊、 漏诊等情况[5]。
胸部外伤患者进行X 线平片检查, 其图片多为重叠影像, 骨折线显示效果有限, 对肋软骨骨折的诊断效果欠佳, 经常受密度分辨率、 投照角度、 投照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出现漏诊, 且整体漏诊率偏高[6]。 常规CT 扫描虽然弥补了 X 线平片图像重叠的缺点, 但扫描时间较长, 患者无法在一次屏气中完成, 既影响检测结果, 也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7]。 另外, 常规 CT 扫描层厚较厚, 对多发肋软骨骨折的诊断效果欠佳, 容易漏诊[8]。 近年来,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在诊断肋软骨骨折上因具有扫描时间短、 层厚薄、 图像清晰, 能够更加准确地显示肋软骨骨折的数量及部位等优势逐渐被临床应用[9]。 但在三维重建中采用 VR、 MIP、 MPR 等处理技术时, VR 虽具有立体感强、 可任意旋转角度, 并可清晰、 形象显示肋软骨形态等优势, MIP 虽可真实反映肋软骨密度, 具有较高对比度, 但两者均对肋软骨线型骨折、 肋软骨非错位型骨折的诊断存在缺陷, 较易出现漏诊[10]; MPR 虽可显示肋软骨具体走行, 对同一部位可多角度进行观察, 能够更加细化、 精准显示细小结构, 但不能显示肋软骨全貌, 也容易出现漏诊[11]。 本研究通过对比三维重建与Cardiac 1 预设重建发现, Cardiac 1 预设重建对肋软骨骨折的检出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为100%, 显著高于三维重建, 这可能与Cardiac 1 预设重建过程中能够调换骨窗宽和窗位, 清晰显示肋软骨全貌及具体损伤情况有关[12]。
表1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及Cardiac 1 预设重建对肋软骨骨折的检出情况对比 (例,%)Table 1 Comparison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and Cardiac 1 preset reconstruction in the detection of costal cartilage fracture (n, %)
表2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及Cardiac 1 预设重建对肋软骨骨折分型的诊断价值对比 (%)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diagnostic values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and Cardiac 1 preset reconstruction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costal cartilage fracture (%)
综上所述, 对于肋软骨骨折的诊断, 相较于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Cardiac 1 预设重建可明显提高肋软骨骨折检出率, 临床应用价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