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艰难时刻,传递感动人心的“好看”
——嘉报集团《“痕”好看》系列报道解读
2021-06-22叶丰收田建明
文_叶丰收 田建明
优秀的新闻作品,一定是感动人心的。2020年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是每一位中国人面临的巨大挑战,民众对疫情信息有巨大的需求。对疫情中担任“瞭望塔”的新闻媒体而言,除了及时传递一线抗疫战情和前线最新消息,如何以更新的传播手段展现媒体的责任担当,提升准确积极信息的触达率,传递艰难时刻的真情大爱,亦是需要精心构思的同题作文。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痕”好看》系列报道是一组制作于疫情初起时的新媒体新闻作品,采集制作过程中我们作为生产者也常常处于被感动的状态。
策划缘起:捕捉一组闪现人性美的“表情包”
回望当时的疫情,消息满天飞。焦虑、担心、感动……那些天,全国人民的情绪起起伏伏。但有一群人,他们没有时间想太多,接到出征的命令,立刻整理行囊踏上行程。他们是春天里的逆行者,他们是战“疫”前线的勇士。他们和亲人分离,来到各自城市的防控救治点参与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救治。他们离开家乡,来到湖北,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嘉兴的医护工作者中,也有一批这样的逆行者,他们没有丝毫犹豫,向着最紧急、最危险的疫情一线进发。疫情初起的2020年2月,嘉兴就派出5批共104名医护人员前往湖北,其中大部分都在武汉,他们是所有在“嘉”人挂念的对象。
作为地方媒体,嘉报集团没有派记者深入武汉抗疫一线采访。但在嘉兴城乡各地,嘉报集团的记者奔波于疫情发布会、医院、关系重要民生的场所,及时准确地传递最新的本地疫情防控信息。除了守好原有纸媒阵地,嘉报集团还积极利用旗下多个新媒体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疫情防控宣传。此时地方权威媒体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披露和解读,可以增强阅读信息的公众心理承受能力和包容能力,大大降低流言蜚语和负面舆论的传播。但是,我们觉得还不够,我们要怎么记录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怎么向家乡人民传递他们的勇敢、付出以及他们的乐观精神?怎么展现留在嘉兴、投入高强度工作的平凡普通医护人员的面孔?这些问题,一直盘旋在《“痕”好看》系列报道的策划人和主创者脑中。
2020年2月初,我们看到这样一张照片——一位身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走出病房后,在走廊被拍到疲惫面容上挂着的微笑。在这一艰难时刻,他的微笑有着别样力量。我们被打动到,这不就是最能闪现人性美的“表情包”吗?我们立刻组建了聚焦医护人员“表情”的报道团队,开启了关联报道的策划采集工作。从一开始,我们就确定了要同时收集到驰援武汉的嘉兴医护人员以及留在嘉兴参与确诊患者救治的医护人员的影像素材,缺“一”不可。我们也确定了最终要用更多新媒体的方式来呈现这组报道,让在“嘉”的人民群众放心,我们的医护人员在辛苦付出的同时,人是安全的,心态是积极的。
我们明白,地方媒体进行重大事件报道时,站位和格局不可避免会受到一些限制。然而,权威媒体的使命责任,需要我们有突破困难的决心,需要我们成为输送社会正能量的通道,在困难时刻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发挥我们党媒的优势。
素材采集:定格瞬间展现“平民英雄”的人性光辉
在疫情初起阶段,我们做这样的素材采集工作注定是不容易的。身在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在跟时间赛跑,上岗期间,他们一刻不停地救治患者,这个时间段我们绝不能影响他们。而等他们拖着疲惫身体回到宿舍,我们又想让他们抓紧休息,不忍心打扰他们。经过跟主管部门及驰援武汉的嘉兴医疗队联系沟通,我们在尽可能不影响他们工作和休息的前提下,明确了跟医护人员连线的方式。同时,我们也联系了嘉兴一院。嘉兴一院是疫情期间嘉兴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集中收治医院,在得到允许后,我们可以进入救治一线采集医护人员的素材,但是每一次安排的时间都非常紧凑,需要我们多次采集。
在前期的策划中,我们明确了这组报道是聚焦一线医护人员脸部表情的宣传。2月10日开始,团队中的记者兵分几路开始了素材采集工作。2月中旬,又一张关于医护人员的照片震动了我们的内心,那是一张摘下防护眼镜后的脸部照片。这张照片让我们重新思考了之前的素材收集方向,决定向这张照片学习,将收集的表情素材聚焦到医护人员取下口罩和防护眼镜后的面部特写。
跑医疗线的记者施兰在团队的“催促”下,利用驰援武汉医护人员空隙时间进行连线,关注医护人员取下口罩和拿掉眼镜的瞬间,记录他们的疫线心声。摄影记者田建明则先后几次来到嘉兴一院,用相机面对面记录医护人员。负责新媒体技术的陆巍,每天都在思考这组报道更适合的新媒体表达方式。过程虽然不易,但我们还是在十来天的时间里,收集到丰富的素材。整理素材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被感动,医护人员对于生活、对于疫情后的期待真实且朴素——
驰援武汉第四医院重症隔离病区的嘉兴一院30岁男主管护师姜泽伟说:我期待能有机会和家人到武大看樱花。
驰援武汉蔡甸区方舱医院的嘉兴二院32岁主治医师陆磊说:疫情结束后我就想正常上班。
驰援武汉天佑医院的嘉兴中医院38岁主管技师沈晓华说:希望到(2020年)4月9日时我们已胜利回“嘉”,我可以给儿子过生日。
39岁的病区副护士长田陈红说:疫情过后,我想好好给孩子做顿饭……
这些有人情味的话语极具“共情”的力量,让我们真切地看见一个个鲜活的人,看见这群“平民英雄”的“本色”,感受到他们平凡中闪烁着的人性光辉。
产品制作:整合运用多种新媒体手段让效果最大化
当驰援武汉和留守嘉兴的两组医护人员素材放在团队面前,感动之余,怎么用好这组素材,成为我们思考的关键。此刻,我们策划这组报道的设想已从最初的“表情”进化到聚焦医护人员摘下口罩和防护眼镜的脸部瞬间,这个瞬间最打动人心的,就是医护人员因长时间戴口罩和眼镜而在脸上留下的“痕印”。我们确定尽快推送主题为《“痕”好看》的系列新闻作品,不拘泥于报社某一个传播平台,而是将我们能利用的全部平台都投入进行报道和推送转发。无论是追求传播效果还是强调精准人群的到达率,都需要我们进行传播方式的深度融合和综合运用。
《“痕”好看》这个主题名称,突出了我们聚焦的点——医护人员脸上的“痕印”,且谐音为“很好看”——反映了医护人员阳光开朗、不惧危险的状态,也点明在一线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就是我们心中“最美的人”。
媒体融合,给这样的新闻主题提供了更好的表现载体。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图等各种技术手段和呈现形式的综合利用,是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人员必须具备的意识和基本功。但是,面对这些素材,我们考虑到融合并非是形式的堆砌。每一种形式都有优缺点,策划采编人员要实现的是对素材的合理化使用。在收集素材的过程中,我们也动过拍录视频的念头,但最终我们决定避开,因为视频收集周期长,而且对我们跟医护人员的接触度要求高,我们不想太过打扰医护人员的工作。
如何使用好收集的图片和文字素材?主创者的决策方案是,针对驰援武汉和留守嘉兴两地医护人员各推出一个方便转发和传播的H5作品。考虑到配上正能量的原创背景音乐,能对H5作品的感染力起到恰到好处的提升,我们还联系了嘉兴本地音乐团队,请他们演唱了原创音乐作品《为了人民的需要》。
对两个H5作品的标题,我们进行了认真考量——聚焦留守嘉兴参与新冠确诊病患救治的医护人员的作品标题为《你笑起来“痕”好看》,聚焦嘉兴驰援武汉医护人员的作品标题为《你在武汉“痕”好看》。巧借互联网歌曲《你笑起来真好看》的热度,我们期待这样的标题可以更好地打动新一代网民,以直观、动态、轻松的方式实现更广泛传播。
报道理念:“化大为小、化远为近、化一为多”展现传播战疫群像
疫情防控大背景下,作为地方媒体,短时间内能拿出这样一组直接反应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容量大、采集广、更新及时的新媒体专题作品,值得骄傲。作品制作前,策划人和主创者对素材进行了多轮细化打磨。两个H5作品正式推出前,我们对细节进行了调整,比如前言部分,我们只用了一个隐约的口罩作为背景图,避开了所有可能导致“无力感”的元素。
准备就绪,2020年2月24日和25日,《南湖晚报》“视觉1+1”推出了《“痕”好看》视觉专题,以相对详实的文字来展示医护人员的“痕”好看,同时通过南湖晚报和“嘉兴发布”两个微信公众号以及“读嘉”新闻客户端推送《你笑起来“痕”好看》H5作品。随后,我们又通过多个新媒体平台推送了《你在武汉“痕”好看》H5作品。不同形式作品的综合呈现,构成了对一群抗疫人物的立体展示。这组新闻专题报道,还得到不少兄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的转发。报道推出后,在嘉兴各地引发较大反响。在作品的评论区,市民纷纷为这群“平民英雄”留言。
“因为有你们的辛勤付出,才有我们百姓的安全!感谢你们!致敬!”
“医护人员的标志,‘痕’美。”
“你们都是白衣天使,是英雄,疫情面前不畏缩,不惧怕,是你们的付出换来我们的安康,谢谢!”
“有你们真好!”
“你是最美的最美!”
“你笑起来真好看!致敬!”……
这些留言,也让制作这组新闻作品的我们感动和欣慰。作为反映大事件中“平民英雄”的新媒体新闻作品,我们践行了“化大为小、化远为近、化一为多”的理念,体现了地方媒体在特殊时刻的责任担当。《“痕”好看》以亲切的普通医护人员的面孔,用直观的特写图,跳出“大人物”的框架,让看到H5作品的受众从可感知的视角,看到普通人的“力量”。我们将在“嘉”群众关心和挂念的远方,平移到大家的眼前,那些有“痕”的笑容格外好看。2020年年初的“逆行者”是一群人,身在湖北或身在嘉兴的医护人员是一个群像,我们通过这组作品展现了“多人”的力量。
(作品获2020年度浙江新闻奖新媒体类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