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21-06-21宋德容全成
宋德容 全成
摘要:加强基层防疫队伍管理和设施建设是健全动物防疫体系的重要环节。松滋市在对动物防疫队伍职业化管理方面具有独特之处。以松滋市的实践经验结合畜牧发展的新形势,探讨了当前基层动物疫病防控的优势及薄弱环节,提出了增强基层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基层;动物疫病;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21)03-0030-03
基层动物防疫是有效控制动物疫病发生、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及畜牧业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做好这项工作对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1]。当前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较以前有很大提升,但仍然存在基础设施薄弱、技术人员匮乏等问题,动物防疫手段与当前现代畜牧业发展需求存在差距,在遭遇重大动物疫情时疲于应付[2]。结合笔者在松滋市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对基层动物防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1 松滋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概况
松滋市地处鄂西南,地貌上山区、丘陵和湖区三分天下,畜禽养殖产业发展迅速,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2016—2018年生猪年出栏持续稳定123万头上下,家禽年出栏701万羽,牛羊出栏10万头(只)。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2家,温氏、襄大两家10亿元以上企业引领松滋生猪产业。在当前畜牧业管理模式处于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松滋市积极探索动物防疫新方法,全面规范动物防疫员职业化管理,推进落实养殖企业全方位落实动物防疫主体责任和“先打后补”政策,群防群控,多措并举,形成动物防疫队伍精干、群众实惠满意、工作责任落实的良好态势。
1.1 重新定位动物防疫员工作职能,变“包袱”为资源
松滋市早期的动物防疫队伍从乡村兽医人员中产生,人员素质低、作风散。2006年全省乡镇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全市大部分兽医工作者成为乡镇“以钱养事”动物防疫人员,畜牧部门只负责业务技术指导,形成了工作无抓手、任务难落实、人员情绪大的被动局面。2008年3月松滋市政府召开关于完善动物防疫管理体制专题会议,将动物防疫等公益性服务由过去的乡镇政府委托服务调整为畜牧部门委托服务,市畜牧兽医局负责全市动物防疫工作的组织、管理、监督和协调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动物防疫工作的具体实施,村级动物防疫员从单纯动物防疫注射人员转变成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的人力资源,“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双轨目标责任制得到基本落实。
1.2 精减动物防疫员职数,提高报酬标准
2008年动物防疫体制改革初全市聘用动物防疫员230名,劳务报酬经费及社会保险经费126.5万元,人均5 500元。防疫员缴纳各种保险后少有节余,导致防疫员工作积极性低。松滋市就从人员瘦身、提高待遇方面入手,到2020年全市通过考试考核选拔聘用动物防疫员117名,2016年起市财政逐年为畜牧部门增加“以钱养事”配套资金,动物防疫员劳务报酬加上动物血防、布病净化等专项工作报酬,人均3.6万元左右,全体动物防疫员纳入社会养老统筹,为动物防疫队伍的相对稳定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1.3 拓寬工作责任,挖掘资源潜力
打破原先动物防疫工作的条条框框,重新划定动物防疫员在基础免疫、防疫监管、疫病监测和疫情预警等方面的职责,充分实现动物防疫工作的规范化。针对部分养殖业主防疫法律意识淡薄、防疫主体责任弱化等问题,市畜牧部门变“被动督促”为定期“主动监管”,从扭转养殖业主和散养户陈旧防疫理念入手,加大动物防疫政策及法规宣传力度,确保动物疫病防控无死角;同时全市抽出6名动物防疫员专职从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全程监管,将动物血防查治、布病净化采样、疫病监测采样工作等以专项任务下达分配给动物防疫员,充分拓展动物防疫员工作区间,挖掘队伍工作潜能。
1.4 动物防疫经费分配体现“以钱养事”原则
年初制定动物防疫经费预算方案,加强动物防疫经费管理,把动物防疫报酬精确预算到户、到场、到事,每名动物防疫员明白该干多少事,得多少报酬。年终乡镇畜牧中心组织对动物防疫员进行工作考核,聘请村组干部、养殖场户代表进行评议,根据考核评定等级方法结算防疫报酬,充分体现“以钱养事”、按劳分配的原则。
1.5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整体业务水平
松滋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每年组织1次动物防疫员集中培训,将省、市主管部门提出的免疫规程、疫苗管理、空瓶回收、免疫登记、布病净化等防疫工作新要求及时传达贯彻到每一名动物防疫员,同时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动物防疫员开展动物防疫操作技能、动物血防、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的专题培训,提高动物防疫员的综合技能。
1.6 扎实开展基础免疫
多措施并举落实基础免疫。通过春秋集中免疫、月月补针的工作模式,以乡镇为单位集中组织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猪瘟、羊小反刍兽疫等强制病种基础免疫,全面落实“先打后补”政策。2020年该市共实施免疫猪瘟、猪口蹄疫各101万头(次)、牛羊口蹄疫12.5万头(次)、家禽禽流感免疫1 080万羽(次),免疫密度达到100%,全市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动物防疫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2020年“先打后补”补贴生猪养殖企业21家、禽类养殖企业16家,下发疫苗补助资金55.98万元。
1.7 重点开展免疫抗体监测
每年集中防疫结束后,市兽医实验室组织开展畜禽免疫抗体监测。2020年度春秋2次随机抽样检测畜禽血清样品8 122份(次),检测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为91.8%、猪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为85.9%、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合格率为87.8%;牛A型、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7.6%、94.1%;羊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为87.4%、羊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合格率为89.1 %;鸡新城疫免疫抗体合格率为96.9%、家禽H5、H7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8.1%、99.5%;猪、牛、羊口蹄疫非结构蛋白均未检出阳性,畜禽强制免疫病种免疫抗体合格率总体达标。
1.8 建立动物防疫网格化管理模式
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意见》(鄂政发[2019]20号)文件精神,松滋市建立完善动物防疫工作网格化管理体系,将全市17个乡镇街道及动物防疫重点监管场所划分为5个网格,各乡镇在此基础上按照“科学设置、便于管理”的原则划分成若干小网格,每个小网格配备1名网格员,负责网格管理工作,网格涵盖全市234个村、2 492个生产小组、2 491家畜禽养殖场户、1家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和 5家畜禽屠宰场。网格化管理内容包括检验检疫、执法监督工作及动物强制免疫、动物疫情报告、疫情应急处置、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公益性工作。
2 存在的问题
2.1 基层人员年龄结构老化,专业素质普遍偏低
基层动物防疫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大、学历低的情况,加之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待遇偏低、工作环境较差,无法吸引并留住专业人才。以笔者工作的松滋市为例,2020年聘用动物防疫员117名,其中50岁以上42人,占35.9% %;40~50岁67人,占57.3%;30~40岁8人,占6.8% %;30岁以下0人。学历层次大专以上45人,占38.4%;高中(中专)66人,占56.4%;初中水平6人,占5.2%。过大的年龄层次结构不适应现代动物防疫工作的要求,个别动物防疫员由于文化水平过低,不能够正常操作使用电脑。在专业人员招聘方面,高校毕业生因为编制限制和收入水平不高、环境艰苦等原因不愿意加入动物防疫员行列,动物防疫员队伍后援力量不足,有些地方出现动物防疫人员断档,有事无人做的局面。
2.2 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投入和财力保障不够
完备的动物防疫体系是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实现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畜产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必然要求。以松滋市为例,在 2006年全省乡镇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后,动物防疫“以钱养事”经费与其他行业相比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一是乡镇基层动物防疫人员收入不高;二是在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方面经费投入不充足,基层防疫体系缺少必要的预防、诊断、检疫和监测手段;三是在兽医实验室建设方面缺乏必需的二、三类疫病临床诊断设备和诊断试剂,兽药质量监察、兽药残留监控与安全评估等方面的设施设备落后。
2.3 部分养殖场户防疫观念落后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养殖新技术、新理念的不断推陈出新,政府的各项新政策、新措施也陆续出台,例如病死动物集中无害化处理、动物防疫 “先打后补”及畜禽粪污治理及资源化利用等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都是与时俱进的表现,也需要广大养殖场户高度配合。部分养殖场户由于养殖理念陈旧,对动物疫病防控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存在侥幸心理,不适应当前新形势的发展。在动物防疫“先打后补”政策落实方面,由于该政策设置门槛较高、补贴资金偏少、少数地方政策宣传不到位、基层疫苗供应链配套不完善等因素影响,部分养殖场户特别是中小型养殖场对“先打后补”政策缺乏相应的积极性和认同感。
3 建议
3.1 加强基层动物防疫设施设备投入
特别要完善县、乡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合理选择布局和配备科学的内部设施,建设符合BSL-1标准的兽医实验室,确保每一个县(市)能够具备正常进行抗体监测、常见病原学检测和部分疫病实验室诊断的能力,充分发挥兽医化验室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的技术支撑作用。
3.2 完善动物防疫队伍职业化管理模式
通过培训考核和建立用人激励机制,实现动物防疫队伍职业化管理,逐步提高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的素质。县、乡两级动物防疫部门每年有计划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畜牧兽医和动物防疫技术培训,快速提高动物防疫队伍业务技能。以综合考核方式,对达不到本专业水平或不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动物防疫人员及时辞退或调离。鼓励大型畜禽养殖企业、兽药、饲料生产企业组建以执业兽医为主体的技术服务团队,提供“菜单式”兽医服务。
3.3 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通过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保障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积极鼓励广大养殖单位推行畜牧小区建设,实行畜禽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体系和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重大动物疫情的预警预报、预防控制、应急处置能力和依法监管水平,努力实现基层动物防疫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4 结语
由于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大量中小型生猪养殖场户逐渐淘汰出局。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道路管制和区域封闭,也严重冲击了畜禽养殖行业,同样暴露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3]。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需要加大对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投入。2021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長效机制。动物防疫工作是畜牧业发展中最基础、重要的环节,只有健全了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才能够更好地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长效保证。
参考文献:
[1] 康立军. 对当前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现状的几点思考[J]. 今日畜牧兽医,2020,36(7):45.
[2] 吴双凤. 加快基层动物防疫发展的若干思考调研报告[J]. 今日畜牧兽医,2020,36(12):42.
[3] 蔡鑫华,刘新源. 在“双疫情”下对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思考[J].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20,45(3):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