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低段口算训练的“四种方式”
2021-06-21卢彩霞
卢彩霞
[摘 要] 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高效化的口算训练十分重要。口算训练的内容与形式如果比较单一,学生的口算兴趣会大大降低。基于此背景,文章对游戏式、分类式、竞赛式、题组式口算训练的方式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小学低段;口算训练;游戏式;分类式;竞赛式;题组式
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很多小学生受制于年龄因素,难以提升口算速度,不能保障口算准确率,由此也会进一步影响其口算速度。众所周知,如果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那么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化解许多困难,尤其是计算中的困难,这些困难的化解有助于学生建构更为丰富的数学知识。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口算水平以及口算能力,是当下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口算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而言至关重要,而数学直觉又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所以数学教师必须重点探究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比较适用的口算训练方式,也就是说优化口算训练的方式,对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游戏式训练,激发口算兴趣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多小学生容易出现记忆力涣散的现象,特别是小学低段的学生,需要教师不断变换口算训练形式,其中,游戏式口算训练能够聚焦学生注意,提高其口算兴趣。
例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时,为了有效拓展学生的参与度,可以选择“开火车”的游戏训练方式:以组为单位,第1个学生开始依次向后,每个学生回答对应口算题的答案。在火车行驶的过程中,要确保“快而稳”,这样才有助于提升口算训练效果。也可以引入中间数字这一题型,能够收到极佳的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6-( )=3,4+( )=9……教师会提前将数字做成卡片,组织学生展开比赛,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准。基于数字卡片还可以设计“找朋友”的游戏,这种充满趣味性的训练方式,可以轻松实现有效的口算训练,不仅改变了机械式训练的枯燥乏味状态,还能够使学生乐于其中,显著提升口算效能。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兴趣才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口算训练的关键助力,学生能够在实际游戏的过程中,完成有效的口算训练,收获显著的教学效能。非常值得强调的是,游戏原本就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将游戏与口算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而低年级的学生一旦有了兴趣的驱动,他们就会更加喜欢口算这种方式,这也就为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奠定了基础。当然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是目标,而游戏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只有途径与目标之间形成完美的搭配关系,游戏才能充分发挥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作用。
二、分类式训练,提升口算能力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不管是接受能力还是对知识的运用水平,都会存在显著不同,所以在组织口算训练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类型选择与其相匹配的口算训练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口算表现,将其分为“马虎类”及“低效类”。
所谓“马虎类”,也就是此类学生在做题时不会认真看题,所以针对这部分学生的要求,就是能够做到认真审题,确保无误之后再写下最终的计算结果。如,可以引入56+7=( )这种类型的口算训练,目的就是为了使他们能够看清算式,特别是其中的运算符号,由此写下结果。
对于“低效类”学生来说,由于受制于大脑思维以及语言表述等多元的因素,致使其回答的准确率普遍较低,实际口算训练中,需要提醒这类学生注意力集中,可以选择比赛训练方式帮助他们提升运算效能。可以选派一组学生,每人分配一组练习,看谁做得又快又好,这种充满竞争感的反复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运算效能。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需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存在的不足,并及时予以纠正,这样才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只有确保对症下药以及专题分类训练,才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所谓分类训练,实际上就是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这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思路,更是一个重要的口算能力培养的思路。事实也表明通过分类训练,对于口算能力的培养,其实有着非常重要的针对性作用。
三、竞赛式训练,保持口算热情
口算训练的关键的是要看到成效,所以需要常抓不懈。每天我都会在课堂教学前的三分钟专门组织学生展开口算训练,同时为了有效避免机械训练的重复性及单调性,我们会对具体的命题形式进行更新或者变式,使枯燥的训练充满新鲜感和趣味性。
例如,在教学完“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一课之后,可以采取“竞答”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具体流程如下: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层次的训练题,每一个层次都包含10道题,要求学生能够在30秒内完成,最先完成的举手示意,还可以上台展示计算结果。针对计算速度稍慢的学生要求其自主完成检验和订正。很显然,这种竞答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不仅提高了计算速度,也确保了准确度,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可为一举多得。
又如,在教学完“两位数的加、减法”一课之后,可以采取“抢答”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具体流程如下:借助课件出示口算题,每次只出示一题,不存在时间间隔,要求学生抢答,得出正确答案之后再出示下一题。每答对一题的学生可以得到三分奖励,如果答错需要扣减一分。除此之外,還要规定抢答正确的学生虽然能够得到加分,但是在接下来的三道题中,不可以参与抢答,如有犯规者需要扣减一分。这种抢答的模式成功地聚焦了学生的注意,而且能够在训练的过程中保持积极高昂的情绪。针对抢答学生的特殊规定,也有效避免了优等生对练习的完全占据,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拥有表现的机会。表面上看,这一活动的流程比上一种稍显繁杂,但是只需要3分钟基本能够实现30人次的参与度,而且这种累积的积分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会特别珍惜现有的抢答机会,为了确保正确率,也会慎重作答。
再如,在教学完“两位数乘一位数”一课之后,可以采取“接力”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具体流程如下:对学生进行小组分配,每个小组都会得到30道难度相同的口算题。小组成员根据座位次序展开有序作答,只有在前一位组员确保答案正确之后,才能够将答题权交给下一位成员,如果出现答题错误,需要答题者自主纠正,之后下一组成员才能继续作答。评比时参照小组的答题量以及具体的耗费时间,为了确保集体获胜,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以及认真的态度。小学生天然有着喜欢竞争的欲望,将这种欲望引入口算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来,可以为口算教学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四、题组式训练,引导口算概括
对于口算这种方式而言,是依托于思维而呈现的一种计算方法,需要口算者在脑海中对具体的计算过程进行分解、拼组等,然后得出正确结果,也可以将其视为多项记忆并存的运算过程,那么如此繁杂的计算过程,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简化?需要教师对口算题组进行精编设计,使学生在口算练习中得以感悟、发现规律,这不仅有利于简化口算过程,也能够显著提升口算速度,确保正确率。
以“20以内退位减法”为例,可以出示练习:
11-9= 12-9= 13-9= 14-9= 15-9= 16-9= 17-9= 18-9=
11-8= 12-8= 13-8= 14-8= 15-8= 16-8= 17-8=
……
先提问:(1)第1组算式的得数具有怎样的规律?为何会出现这种规律?(2)第2组算式呢?是不是存在类似的规律?然后,引导学生小结:在计算十几减九时,可以在被减数的个位加1就能够得到正确结果。
学生充分利用这一规律自主探讨十几减八、减七等,并就此提炼出以下规律:口算十几减九,其答案是被减数的个位加1;口算十几减八,是被减数的个位加2……通过自主归纳及分析,学生不仅能够成功地建立新的口算模式与结构,也最大限度地掌握了口算方法,只需要看到算式就能直接得出答案,顯著提升了口算效能。概括能力其实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对于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而言,让学生进行概括,实际上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寻找口算规律。这种规律虽然不一定是精确的数学语言所描述的,但一定是适合学生的,是学生能够运用得得心应手的口算规则。这实际上就是口算能力的一种体现,而且是较高水平的口算能力的体现。
总之,组织小学低段口算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具备相应的耐心,其次结合多元的训练方法,由此改变枯燥的训练状态,使学生对口算形成积极的良好的情感,并落实具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全面提升口算训练效果。只要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培养,那其他的数学学习能力也就能够得到相应的培养,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口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奠基性的工程,必须认真研究,积极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