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进奇妙的虫子世界 探秘南京紫金山昆虫博物馆
2021-06-21嵇刊张洁
嵇刊 张洁
四五月份,又到了去南京紫金山麓登山郊游的好时节。去踏青的游客在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不妨到紫金山里的昆虫博物馆去看一看。
早在2007年,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就牵头对紫金山动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和系统归类。据参与普查的陵园管理局高级工程师董丽娜介绍,紫金山森林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又数昆虫种类最多。目前统计有昆虫共计15目150科847属1188种,其中蛾类28科355属494种,蝶类8科56属92种。那么,为什么在一个昆虫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再建立一座昆虫博物馆呢?
从南京紫金山昆虫博物馆设计伊始,设计者就始终关注博物馆的内容体系以及能够为大众所深刻感知的表达方式,即博物馆要讲述怎样的自然故事、带给观众怎样的感官体验。
每一种昆虫背后,也许都有着纷繁复杂的演化故事,蕴含着地球千百万年来沧海桑田的生命密码,而这些正是昆虫学家长期深入研究昆虫这个类群的动力。
以互动式体验探索自然奥秘
尽管紫金山上蕴含着丰富的昆虫资源,但是要近距离地观察昆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昆虫博物馆,参观者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呆萌的甲虫、绚丽的凤蝶、剧毒的蜘蛛.隐身的飞蛾,能够仔细欣赏昆虫身上的每个细节。
走进馆内的鳞翅目昆虫厅,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异的蝴蝶世界,这里陈列着五彩斑斓、形态各异的蝴蝶标本。王喆介绍,蝴蝶是鳞翅目昆虫中锤角亚目昆虫的统称,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种类有2万余种。
美丽的蝴蝶世界
展厅中央的生态玻璃饲养缸内,展示了不同种类的蝶蛹蛾茧,分别模拟了蝶类和蛾类的不同生态环境,用标本展示它们访花、吸水、趋光等行为习性。
馆内展示的蝴蝶标本不仅漂亮,而且非常细致,连蝴蝶身上的绒毛、翅膀上细小的花纹都清晰可见。其中,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中华虎凤蝶尤其令人惊叹。
中华虎凤蝶是我国独有的一种野生蝶,翅膀上的色彩和条纹可以保护其在森林中不被天敌鸟类发现。由于其独特性和珍贵性,中华虎凤蝶被昆虫专家誉为“国宝”,而南京是其数量最多的地区,它们每年只在早春出现于特定的狭小区域。
南京紫金山有着稳定的地带性森林植物群落,夏季湿润凉爽的空气利于马兜铃科植物杜衡的生长,而中华虎凤蝶的幼虫只吃杜衡这一种植物;冬季,厚厚的落叶还是中华虎凤蝶蛹越冬的必要条件。因此,这里成了中华虎凤蝶的天堂。得益于紫金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昆虫博物馆便有了其独特的优势,除了中华虎凤蝶,很多珍稀且奇特的昆虫在紫金山上都能观赏得到。
依托于紫金山,昆虫博物馆还针对中小学生开发了充分发挥学校、昆虫博物馆各自资源优势的研学课程和馆校结合课程体系,通过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打造昆虫、植物特色课程,用科學的方法引导孩子走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培养孩子探索自然的兴趣。
正因为如此,昆虫博物馆也不再是传统的博物馆,而是以互动体验式探索自然奥秘的创新科教手段,成为一个展示多样生物、探求科学新知的“自然高地”。
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学习、研究昆虫的詹志鸿探访昆虫博物馆后这样评价道:昆虫博物馆以巧妙的设计结构和丰富有趣的内容,带给参观者别样的观赏体验和学习经历。从学术角度来说,内容丰富扎实,能给人们带去有效的科普;从生态层面来说,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昆虫、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让人们在游览之余能有理性的思考。詹志鸿也希望,昆虫博物馆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发挥出博物学的作用,引领更多的人认知自然、热爱自然。
走,与昆虫们来一次亲密接触
人、其他动物包括昆虫、植物,所有的生命都是自然界生态系统的一环,而昆虫是孩子们接触自然的最好媒介。但是,在现实中,很多人对昆虫的兴趣并不大,甚至有些惧怕昆虫。
对昆虫的讨厌或恐惧,其实源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对于自然接触的匮乏。人天性对万物好奇,更不排斥色彩斑斓、形式多样、会动的昆虫,所以我们往往能看到很多孩子开心地接触昆虫,家长们却不敢触碰。相较于“70后”“80后”的小时候,现在青少年对自然的认知要好得多,这得益于国家对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视以及网络的普及。
南京守望自然科普中心创始人张燕宁老师认为,一座城市建造的基础本是动物的生存环境,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一座城市本身就是一座自然博物馆。只是在生态岌岌可危的当下,想深入体验自然也许并不那么容易,也许我们需要采用小型的自然博物馆来搭建城市与自然沟通的桥梁,在图片和数据之后给予他们现场的体验。
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最激动人心的还是可以和活体的昆虫来一次零距离接触。
在馆内,活体的昆虫被分装在一个个透明的养殖箱中。王喆介绍,这些昆虫都有严格的养殖程序,除了每天按时喂食,还要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说着,他展示了一只幽灵竹节虫。
幽灵竹节虫是竹节虫中的另类,因为它同时会模仿树枝和枯叶,它的身体像一段枯树干,足却像干枯的叶片,浑身长满尖剌。最为奇特的是,它的头部长着尖剌,向后延伸的头顶看起来像极了恐怖片里的外星生物,又像“植物大战僵尸”里的僵尸头,因此被誉为“世界上最丑陋的昆虫”。
这只幽灵竹节虫被放出来后,立马抱着树叶大啃特啃起来。“它们对吃很贪婪,”王喆说,“这种昆虫原产于澳大利亚,是被引进的,室温必须在22℃以上,到了冬天,我们还要不停地给它们喷水。”
创新博物馆未来发展模式
昆虫种类数量以百万计,是表达生物多样性非常好的载体。这座昆虫博物馆通过系统、系列的标本和活体展示,传达给观众关于昆虫与自然更丰富的知识。融合各种展示方式,也系统地增加了博物馆的互动体验感,并通过一系列环境营造和艺术装置,尝试呈现生物的自然之美,让公众认识到保护自然的价值与意义。
更重要的是,昆虫博物馆通过自然科普教育、研学教育课程体系开发、文化创意产业孵化等一系列形态,提供了满足公众需求的多种服务,让更多人走进昆虫博物馆,共同来探索这些科学、文化和艺术的空间。
近年来,不少学校的科技活动日、科技创新开放日、科技创新周纷纷出现了博物馆进校园的新模式,其体现的是博物馆通过学校资源,使科普教育影响力在区域内形成辐射效应。与此同时,中小学也越来越多地将研学旅行、暑期社会实践地点选在博物馆,其体现的是学校通过博物馆资源营造更好的教育场域,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原生态的科学魅力,同时也让博物馆更好地发挥科普效应,肩负起自身应有的责任和使命。
博物馆的设计者告诉记者,紫金山昆虫博物馆的开设,正是他们把目光重新投向青少年科普的一步。他们想用寻觅、展示、保护、科普的方式,守护好南京这座大城市中的一方小天地,同时告诉青少年,人类不是城市中唯一的住客,还有许多小生灵和我们共享同一片天地。他们希望用尽量多元的形式,让公众了解科普信息,使公众感兴趣,也乐于参与。同时,他们也期待能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去关注自然。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希望青少年能把这个理念传播下去。
(责任编辑:嵇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