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为胶东革命保留火种

2021-06-21白汉坤

山东画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胶东火种游击队

白汉坤

“一一·四”暴动失败后,于得水、王亮、刘振民、邹恒禄等率领部分幸存人员转移到昆嵛山,坚持斗争,为胶东革命保存了一支宝贵的火种。这支经过血与火考验的队伍是“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的延续,又被称为“昆嵛山红军游击队”。

游击队的队长是于得水,原名于作海,今威海市文登区葛家镇洛格庄村人。他7次负重伤、13次受嘉奖,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屡建奇功,是《苦菜花》中于得海团长、《山菊花》中于震海队长的原型。

敌人为了扑灭昆嵛山革命火种,在界石“联庄会”设了一个“卡子”,有五十多个匪丁。于得水智勇双全,通过化装找人,骗开界石“联庄会”的大门,一举拔掉这颗危害巨大的“钉子”。在这次行动中,于得水腰部连中两颗子弹,其中一颗没有取出来,但他仍坚持战斗。一次,他腰里残留的子弹引起伤口化脓,队员们看了都害怕。于得水说:“怕什么,死不了。腰里的子弹用剃头刀子取出来,敷上榆树皮,三两天就好了。”说完就让队员取子弹。队员说:“只听说过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故事,咱用剃头刀取子弹,队长真是英雄啊!”

当时,游击队分成“黑、白、明、亮”四个战斗组,暗喻革命一定会冲破黑暗,奔向光明。

吕凤斯生于文登葛家,是《山菊花》女主人公“桃子”的原型。20岁时,吕凤斯嫁给了于得水,在丈夫的影响下,也走上了革命道路。吕凤斯非常机智。1933年的一个晚上,于得水在家里召开了一个碰头会,没想到被村里的坏分子告密了。第二天天刚放亮,敌人就把于得水的家包围了。吕凤斯听见有人进了正间屋,就推了于得水几下,小声说:“不好,快起来!”接着,她对外大声说:“你们慢点进来,等俺穿好衣服。”大部分敵人脚步迟疑了。说时迟那时快。于得水翻身打破灯窝子纸,拿过锅台上挂的菜刀,往炕头一拍,高声喊:“不怕死的上来!”接着对吕凤斯说:“快把匣子枪拿来!”吕凤斯往炕西边一闪,碰得桌上的东西“哗啦啦”直响。敌人以为他拿起了枪,赶忙撤出屋外。其实,于得水没有带枪。于得水乘机从炕上一跃,跳到炕前的桌柜上,又窜到大柜顶上,双手抱住横梁,双脚向上用力蹬开屋笆,松开手,伸头缩肩钻出屋顶。

他们的家被封了,一个孩子受惊吓死了,父亲和吕凤斯被抓去,好不容易被保出来。于得水的一个叔叔因为不肯去找于得水,被关在牢里四五十天,死在了狱中。吕凤斯出狱后,有家不能回,只能四处借宿,领着孩子乞讨。“一一·四”暴动失败后,传言于得水的头颅被挂在了文城西门城墙上,吕凤斯悲愤交加,和孩子穿上了孝服。敌人软硬兼施,想要吕凤斯改嫁,她死也不肯。

于得水找到妻子,告诉她不要相信谣言,要坚信革命一定会成功。此后,他带领游击队寻找战机,主动出击,打击敌人,并且勇于担当,通过攻打垒子盐务局,为胶东特委筹集经费。

韩复榘派部队在昆嵛山反复“清剿”,但一无所获,硬着头皮向蒋介石“报捷”,说昆嵛山“赤匪”已被“肃清”。后来,他们见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标语传单满天飞,袭击、进攻遍地起,不得不派兵第二次“东征”。但是,任凭敌人用尽心机,红军游击队的旗帜始终在昆嵛山上高高飘扬。

昆嵛山红军游击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北方沿海地区保留下来的唯一一支红军队伍,也是山东省唯一的一支红军。1937年12月24日,昆嵛山红军游击队赶赴天福山参加起义。在起义中,以这支队伍为主体组建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

(选自《红动齐鲁——山东红色故事选粹》)

猜你喜欢

胶东火种游击队
来自奥林匹亚的火种
冬奥会火种灯采用哪些高科技手段
第八章 超声游击队 ——声能
古韵悠长,“大汉胶东”
消极认同到积极认同
指挥员
观水
鱼儿的火种
小铁道游击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