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在场”引领作用

2021-06-21陈露苗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63期

陈露苗

【摘要】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探索方兴未艾,反思以往,主要是缺失了教师的“在场”引领作用。教师的“在场”引领作用体现在阅读前的激趣,阅读中的通读任务设计以及阅读后的成果分享。教师的“在场”引领最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推动语文教学“回归本质”。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在场;教师引领作用

配合着统编教材的推行,整本书阅读教学这一概念也得到各方的重视。许多一线教师反思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的缺失,多方面阐释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设计出了许多思路清晰、生动有趣的阅读指引,充分发挥了一线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领作用。这些引路人是诸多一线教师的榜样。笔者认为,教师的引领作用可称为教师的“在场”引领作用。

“在场”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在场”指“在”“存在”。“在场”即显现的存在,或存在的显现意义。相当于我们汉语的“在—不在”和“有—无”的“有”。

在以往的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往往缺少系统的方法,更重视让学生自己读。教师在这一过程是不“在场”的。当然,并不是说这种阅读方法是错误的。其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在场”,让学生自在阅读,也是阅读教学的一种模式。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由意志,让学生能够享受阅读的乐趣,它与教师“在场”的阅读模式是并行不悖的。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在场”这一概念强调的是教师在学生整本书阅读过程中要处于一种显现的存在,或者说教师的存在要具有显现的意义。他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阅读态度和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不同状态,去指引、引导学生回到阅读本身,进入文本,运用思维,培养能力。

一、整本书阅读在中考的体现

2019年中考全国各省语文试题都有考查名著阅读,虽然形式不同,但可看出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以2019年广东省语文中考卷为例:

2019年广东省语文中考卷名著阅读出的是《西游记》,从所出的三道题目来看,要求学生对这部名著要进行整本书阅读,关注其中的细节。比如,第一题对书中地名、人物要牢记;第三题更是典型的体现整本书阅读要求的题目:《西游记》中很多人物既保持着动物性,又有神的本领,还兼有人的特点。当然这道题的指向性比较明显,出题人降低了出题的难度。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这道题抓住了《西游记》这部小说创作的精髓,指出这部小说塑造人物的特色,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对书中人物要有一定的思考。这也告诉我们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

除了广东省的中考卷,其它省市中考卷也有体现整本书阅读的要求。

比如,2019年广州市中考语文的名著阅读题:

第6题的第(1)小题是基础题,考查的是基本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记忆。

第6题的第(2)小题是一道3分题,要求勾连《西游记》《海底两万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三部名著,找出一个“有担当的人”这样的人物形象并进行分析。可以说,这体現了部编教材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

当然,整本书阅读的目的并不仅仅指向中考语文卷中的这道名著阅读题。部编版语文教材的主编温儒敏指出:“统编本语文特别重视读书,重视读原著。为何如此重视‘整本书阅读?一是让学生相对完整地接触一些原典,给人生发展“打底子”;二是有意针对网络阅读带来的‘碎片化阅读和‘浅阅读倾向,让学生多少回归完整的、健全的阅读,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三是‘读书养性,用‘整本书来‘磨性子,培育毅力,涵养心智,祛除浮躁。

整本书阅读承担着给学生的人生发展“打底子“、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以及涵养心智等重大任务,使得教师不得不更加重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指导。

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首先要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会读整本书,成为真正的阅读者。由于多年来这方面的不重视乃至缺失,如何知道学生善读整本书,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以及阅读其他名师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场”引领的教学方法,接下来将逐一进行阐释。

二、激趣——阅读前“趣”指引

教育家顾明远在《中国教育路在何方——教育漫谈》中指出:决定学生学习兴趣的是他的学习动机,即人的一种内驱力,是人的活动的内在动机。内部动机是什么?就是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当他对某一学科、某种知识感兴趣,就有一种深入探究的冲动,促使他去努力追求。当然,外部动机也可以使它转化为内部动机,经过多次奖励和引导,可以使学生对学习本身逐步感兴趣。但这种奖励应该是精神上的,物质奖励容易引起负面效应。

整本书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只有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让学生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让他们有一种深入探究的冲动,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则需要教师的“在场”引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推进者。四大名著作为经典文本,是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很好的选择。部编版教材的编者将其中的《西游记》和《水浒传》选入名著导读,让它们成为初中生的整本书阅读材料,应该就是出于为学生的人生“打底子”这样的考虑。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编者将其放在七年级,有其合理之处。除了阅读方法上的指导——精读和略读,更看重这部小说的精彩情节和它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地位。不过,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半文半白的语言,大量古诗词的运用,以话本为基础创作的小说等因素,都会成为学生整本书阅读的障碍,使得他们刚翻书便产生畏难情绪。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在场”引领、激趣,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动机。

可以在学生正式阅读之前,设计这样的导读活动。选择最经典的86版《西游记》影视作品中的片段,如,三打白骨精。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开展“原来你是这样的《西游记》”活动。首先,播放三打白骨精影视片段,让学生仔细观看;接着让学生阅读书籍中相应的章节,并将两者不同的地方找出来;最后,小组竞赛,鼓励学生踊跃答出自己找到的不同,找到则给本小组加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