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合作理念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2021-06-21黎海朋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63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

黎海朋

【摘要】目前,“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我国大部分学校都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来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础,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使学校的德育活动行之有策,行之有效。但有的学校在高举“立德树人”大旗的同时,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导致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收效胜微;而部分家长只关注孩子的智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育不重视,导致孩子在校内和校外屡屡出现品德方面的问题。本文将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家校合作理念等方面简要分析如何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中学生;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家蔡元培也曾把德育放在了一个极高的位置,他表示,“德育是完全人格之本”。如果品德不好,即便身强力壮,智力超群,也没有什么益处,只会帮助其作恶。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必要基础,一个学生如果心理不健康,那他就没有接受道德教育的心理基础;学生若在品德方面不过关,文化成绩再突出也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学生。“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成年人或许可以自己进行调节,可是正处于懵懂时期的中学生是很难进行自我排解的。他们缺乏人生经验,出现不良情绪时或者面对挫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进行自我调节。这时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适时引导,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及时安慰,迷茫的心灵得到正确引导,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重视

当今社会,部分家长依然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对学生的期望越来越高,一些家长只是一味关注孩子的智育,而不重视德育,更不用说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了。

一方面,由于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入越来越高,为孩子报了很多的兴趣班、课后辅导班,对孩子的智育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全能”的人,但是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以为意,甚至有些家长觉得没有必要进行心理教育。如果孩子在品德方面犯了错误,大多时候是以“孩子还小,不懂事”为由,轻描淡写地处理,不加以重视。另一方面,一些家庭生活条件优越,富裕的生活使部分孩子十分娇气,以至于进入初中后,某些学生思想极端,心理差承受能力亟需提升。

笔者班上有个学生成绩落后,在班里的表现也不是很好。有一次,在课堂上,他总是发出声响,严重影响了课堂纪律。笔者反复提醒无效后,走下去批评了他几句。他突然站起来拿着笔对着自己的胸口,情绪十分激动。笔者当时保持冷静,把他带到了办公室,等他平静下来后,请来了他的家长,他的父亲知道事情的经过后十分惊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竟然会做出这种伤害自己的行为。从家长那里,笔者得知,这位学生的父母都是在工厂里上班,下班时间比较晚,有时候还要加班,回到家孩子都已经睡觉了。这个学生还有个哥哥读高中,平时都是两兄弟自己在家,父母很少照顾到他们,对他们的学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更加难以顾及了。经过这次的事情,家长也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心理健康上是有很大的隐患的,心理过于脆弱、行为过于偏激,他也表示以后除了在学习上多辅导外,也会多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学校没有建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方面,中学阶段的教学任务相对小学而言更加繁重。各种考试压力、升学压力等原因,使得大部分教师过于重视语数英等主科的教学,而忽视了品德课程的教学。有的教师为了赶进度、抓成绩,占用了学校学生为数不多的品德课。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没有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心理困惑,没有及时地进行疏导。如果心理困惑超过了学生心理年龄具有的承受力,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学生容易产生自暴自弃、自卑甚至厌学等心理问题,这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

2021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我校开学时间推迟了很多。为了调查学生在遭遇疫情期后的心理状况,学校对全部学生进行了心理调查。通过这次调查,笔者发现班上有个别学生在承受着他们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压力,急需教师或者家人进行疏导。其中有个小女孩,平时比较沉默寡言,不爱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但她妈妈十分关心她的学习,她也很乖巧、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可是通过这次心理调查发现,她觉得自己生活得不快乐。于是,笔者利用课余时间找她谈心,从中了解到以下情况:原来她的爸爸平时很爱出去打牌,有时候会因为打牌的事与妈妈吵架,甚至对孩子有粗暴的言语。这导致她现在很害怕看到爸爸,在家里也渐渐地不敢说话,怕说错话挨骂。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笔者十分震惊,一个乖巧、各项表现都非常优秀的女孩子居然在默默地承受着这样的压力,而家长和教师却不知情。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家校合作需提上日程。

二、家校合作,共促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一)家校齐重视,欢乐伴成长

一般来说,中学生的心理是相对比较健康和正常的,但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学生面临各种压力,从而产生各种情绪和困惑。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在关心学生智育发展的同时,也同样不能忽视学生可能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压力。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及时消除他们的压力,进而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

目前,对于中学生来说,学校教育是其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班主任或者是某一位教师的责任,而是需要学校每一位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正所谓,“师者,人之模范也。”学生在校学习,每一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他学习的模范,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到关爱每一位学生,不仅关心他的学习,也要关心他的心理发展。如果作为班主任和品德教师,更要在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完善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的同时加强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班主任和品德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每一节班会课和品德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特殊学生要经常进行谈心、沟通,对有心理疑惑的学生要及时引导和帮助。在和家长沟通时,不仅反映学生的学习问题,同时也要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特殊的学生要多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家里的情况和心理健康情况。

(二)家校共育护幼苗,教育合力待花开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学校教育,更加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可以召开家长会、举行亲子活动,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电话等方式向家长传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知识,让家长意识到,对于学生来说,重要的不只是学习成绩,心理健康也同样重要,不容忽視。而学生健康的心理离不开和睦、愉快的家庭氛围,如果孩子从小生活在充满爱的家里,他很可能会成长为一个充满自信和爱的孩子。知道那位乖巧的小女孩的情况后,笔者立即和她妈妈联系反映了情况,并提醒她在关心孩子成绩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内心以及孩子遇到的烦恼。笔者也提醒家长要想办法缓和这个孩子和爸爸之间的关系,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充满温暖和爱的家。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因此,要充分发挥家校教育的合力。家长和教师肩并肩站在同一战线上,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人。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责任编辑  胡春华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