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北植棉区棉花不同播期土壤氮素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2021-06-21刘帅胡启星孙巨龙白志刚崔爱花

棉花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棉田氮素养分

刘帅,胡启星,孙巨龙,白志刚,崔爱花

(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江西 九江 332105)

土壤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土壤养分是土壤质量的关键因素[1],氮素是作物从土壤中获取量最多的元素之一,也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之一[2]。对于土壤氮素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从多角度进行了分析[3-4]。土壤空间是不同区域高度相关的连续变异体,具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5],这就导致即使在相同土壤类型下,不同空间位置土壤氮素也具有明显差异[6]。不同播期棉株冠层发育进程差异较大,由此导致的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亦差异较大[7],进而导致棉株对于养分的吸收不尽相同。

土壤氮素是影响棉花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探索棉花不同播期对土壤氮素空间分布的影响,全面精确地了解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实现土壤氮素高效利用的前提,为指导赣北植棉区棉花实现高产提供重要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9年在江西省棉花研究所试验基地(江西省九江市,29°42′N,115°51′E)进行,试验材料为中棉425(CCRI 425),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提供。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播期处理,分别为M1(5月10日)、M2(5月20日)、M3(5月30日),3次重复,采用直播方式,等行距种植,播种密度为8.25万株/hm2,行距为76 cm,小区面积为54.72 m2。

该地块土壤类型为壤质灰潮土,播种前耕作表层有机质含量为1.43 g/kg,全氮为1.05 g/kg,速效磷为65 mg/kg,速效钾为248 mg/kg。播前施用复合肥450 kg/hm2,并于开花期追施复合肥(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分别为25%、10%和16%)600 kg/hm2,施肥方式为棉行间沟施。试验地耕作制度为多年棉花连作,冬季空闲。田间施肥、打顶、化控等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生产相同。

1.2 取样与测定方法

在棉花收获结束后进行田间土壤取样,取样日期为11月15~16日。取样方法为空间网格法:即以棉行位置为横向距离0 cm点,向垂直棉行的左右两边每间隔20 cm为横向距离各取两点,共计5点,取样点依次为横向距离-40 cm、-20 cm、0 cm、20 cm、40 cm;在每个点处垂直地面向下每间隔20 cm取一点,即0 cm、20 cm、40 cm、60 cm、80 cm处取样(图1),每个小区样品共计25份。取回土壤在室内自然条件下风干,磨碎,过100目筛(0.15 mm),测定土壤全氮含量。

图1 棉田土壤网格取样法

土壤全氮含量测定方法为凯氏定氮法[8]。

1.3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统计分析,空间统计采用Surfer 12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s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 播期对棉田空间位点氮素的影响

空间异质性是客观存在的,为分析不同播期下网格取样法下空间相关性,采用环境科学空间统计软件(GS+)对3个播期的土壤氮素含量进行半方差函数模型拟合。M1、M2和M3播期的块金值与基台值的比值分别为0.0597、0.0020和0.0004,而一般认为块基比<0.25时,空间变量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9],可以看出在该取样尺度下3个播期均存在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

由图2可知,土壤氮素水平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在横向距离0 cm的土壤表层处,各处理氮素含量分别为1.03、1.02、1.00 g/kg;土壤氮素在表层0~20 cm处含量较高,M1、M2、M3在该位置氮素含量分别为0.74~1.06 g/kg、0.85~1.12 g/kg、0.83~1.03 g/kg;在土壤深度20~60 cm处,各处理氮素含量分别为0.64~0.83 g/kg、0.60~1.03 g/kg、0.70~0.96 g/kg;在土壤深度60~80 cm处,各处理氮素含量分别为0.59~0.71 g/kg、0.54~0.67 g/kg、0.60~0.76 g/kg;总的来说,棉田土壤氮素随播期推迟而增加,即M1播期

图2 三个播期的棉田土壤氮素空间分布

2.2 播期对棉田空间剖面线氮素的影响

为观察棉田土壤空间剖面线氮素变化情况,在横向距离40 cm处(约为棉行中间位置)和横向距离0 cm处(棉行位置)观察氮素水平变化。

在横向40 cm处,M1处理在纵向距离0~20 cm内土壤氮素水平逐渐降低到0.78 g/kg以下,在20~80 cm处土壤氮素保持在0.6 g/kg与0.78 g/kg之间,M2处理在纵向距离0~40 cm内土壤氮素降低速率较小,该位置氮素含量为0.9~1.12 g/kg,在纵向距离40~60 cm内降低速率较大,氮素含量为0.65~0.9 g/kg,M3处理土壤氮素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均匀的降低趋势(图3)。

图3 横向距离40 cm处土壤氮素含量纵向变化

在横向距离0 cm处,M1处理在0~20 cm处氮素含量下降速率较大,在20~80 cm处氮素含量降低速率较小,M2处理在纵向距离60 cm处氮素含量较低,为0.60 g/kg,之后随纵向距离的增加略有升高,M3处理在纵向距离0~80 cm内氮素含量降低速率较为一致(图4)。

图4 横向距离0 cm处土壤氮素含量纵向变化

由图5可以看出,在棉行位置(横向距离0 cm),M1处理在横向距离-40~40 cm内变化不大,M2、M3处理氮素含量低于棉行中间位置(横向距离40 cm);在纵向距离40 cm处,M1、M3处理在横向距离0 cm处氮素含量低于-40 cm和40 cm处,M2处理在横向距离0 cm处低于40 cm处。随着纵向距离的增加,各空间剖面线氮素含量有所降低,且随着播期的推迟,在横向距离0 cm处氮素含量有降低的趋势。

图5 纵向距离20 cm处土壤氮素含量横向变化

图6 纵向距离40 cm处土壤氮素含量横向变化

2.3 播期对棉田空间区域氮素的影响

将横向-13~13 cm处看做棉行区域,将-40~-13 cm、13~40 cm处看做行间区域,将纵向0~26 cm处看做棉田土壤上部区域,将26~53 cm处看做中部区域,将53~80 cm处看做下部区域,以不同空间区域分析氮素含量差异

由表1可知,随播期的推迟,棉行位置氮素含量逐渐升高,且M1处理显著低于M3;在行间位置,氮素含量亦随播期的推迟呈升高趋势,M1处理显著低于M2、M3处理;在同一播期下,棉行处氮素含量与行间处差别不大。同一播期下,氮素含量在上部区域最高,中部次之,下部最低;在上部、中部、下部空间区域,M1处理均低于M3处理。

表1 棉田不同空间区域(g/kg)

3讨论与结论

以往的研究表明,在连作棉田中,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与棉花根系分布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根系生长处由于长期存在根系残留物,导致根系所在位置养分含量较高[10]。本研究中棉行位置氮素含量与行间位置差别不大,这可能是由于赣北植棉区田间施肥方式和降雨量大引起的。李腾,等[11]在对土壤速效磷的研究中发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速效磷呈现出逐渐递减的趋势,且在0~40 cm土层较为明显。赣北植棉区5月10日播期处理土壤氮素含量在0~20 cm土层下降速率较大;5月20日播期处理在0~40 cm土层下降速率较大;5月30日播期处理在0~80 cm土层均保持较大的下降速率。

随着播期的推迟,有效生育期缩短,从而影响棉株生物量和养分累积[12],间接影响土壤氮素含量。杨长琴,等[13]的研究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棉株生物量降低,同时植株和生殖器官的养分积累量也有所降低。本研究发现晚播(5月30日)棉田土壤的养分含量较早播(5月10日)高,这与棉株发育情况有直接关系。

综上所述,赣北植棉区土壤氮素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与播期的推迟大致呈负相关关系,但不同空间区域略有不同;采用空间网格法对棉田土壤进行氮素空间分布分析,有助于精确了解赣北植棉区长期连作棉田土壤质量情况,为棉田施肥、土壤改良等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棉田氮素养分
浅埋滴灌下不同滴灌量对玉米花后碳代谢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不同施氮量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点
人工助迁多异瓢虫和化防2种模式对棉蚜的防效及天敌种群动态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增强叶片氮素输出对水稻分蘖和碳代谢的影响
苹果最佳养分管理技术
养分
年轻时的流浪,是一生的养分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牧草盲蝽发生与为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