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分析
2021-06-21方美霞繁昌县瑞丰工程检测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芜湖241200
方美霞 (繁昌县瑞丰工程检测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 芜湖 241200)
1 引言
在工业化发展背景下,部分建筑功能有所改变,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系统性开展了多种扩建形式,以期提升资源节约效果,减少施工消耗时间,加强经济成本控制效果。以原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起点,为其增设钢框架,形成混合式结构框架,作为应用较为广泛的扩建形式。
2 性能分析试验设计
2.1 试件设计基础情况
试件设计期间,确定为三种差异性结构框架的钢筋混凝土试件。三种试件名称分别为试件一、试件二、试件三。三种试件框架参数配置具有一致性,跨度属性确定为1200mm,高度属性确定为1500mm。框架梁截面积规格长为200mm、宽为160mm。框架柱截面规格长与宽均为160mm。
试件三的框架结构为X型角钢支撑,对其开展加固处理。试件二的加固形式为:使用混凝土剪力墙,厚度为50mm;在纵横两个方面,逐一完成单层配筋;剪力墙加固方式,是借助规格为10 mm螺纹钢筋固定在框架上。在研究试件结构性能期间,使用工字钢、剪力墙两种方式,分别从支撑、加固两个视角,测定试件性能,分析性能包括试件性能结构的破坏过程。
2.2 材料力学属性
三个试件,均为混凝土材料,强度规格确定为C30。混凝土的材料力学属性如表1所示。钢材料力学属性如表2所示。
表1 混凝土的材料力学属性
表2 钢材料力学属性
2.3 加载流程
运行电液伺服系统,针对试验三个试件增加横向荷载。作用器一侧连接于反力墙,另一侧使用高强螺杆固定在试件顶梁位置,横向荷载经由顶梁,将作用力传递给试件。试件地梁在地脚螺栓作用,在地面上处于固定状态。在顶梁两边分别完成侧向支撑设计,便于对抗加载程序中试件横向形成的位置偏差。
在试验开始前期,应系统性检查试件预加载情况,保障其加载、量测等应用处于常态。试验分别使用外作用力、位移相互交叉的控制方式,完成加载,试件在屈服前期,依据荷载控制效果,完成各类加载,每个等级循环一次荷载加载,在到达开裂荷载、屈服极限时,逐一减小加载值。当试件发生较为明显破坏现象时,停止试验。
3 试验方法
3.1 试件一
在加载初始时期,横向荷载未达到15kN,其中推力为正值、拉力为负值。试件在此阶段中尚未表现出裂缝问题。在荷载增加至15kN时,试件结构顶部、底部两个位置表现出细微裂缝问题。当荷载值达到21kN时,框架顶部、底部横向表现出新裂缝,梁柱节点位置表现出扩展式裂缝问题,裂缝具有交叉性,在框架底部、地梁连接固定位置均含有细微裂缝。
在荷载值增加至40kN时,试件一框架顶部、底部、中部各位置相继形成新的横向裂缝,梁柱节点位置表现出斜裂缝延展现象,框架达到屈服状态,屈服期间产生位置偏差值为30mm。在此之后,开展位置偏差控制荷载增加的试验,当荷载值增加值66kN时,试件一框架整体表现出较大的裂缝,梁柱节点出现多种贯穿式裂缝,同时存在混凝土掉落现象,试件一的性能测试结束。
3.2 试件二
在荷载施加初始阶段,横向荷载未达到60kN时,试件二未表现出裂缝现象。当荷载值增加至60kN时,在试件二加固剪力墙周边产生细小裂缝。当荷载值增加至80kN时,试件二框架柱底端位置形成横向裂缝。当荷载值增加至120kN时,试件二剪力墙裂缝数量、裂缝深度明显增加。当荷载值增加至140kN时,剪力墙结构表现出两个交叉式裂缝,梁柱节点位置表现出较多的细小裂缝。
当荷载值增加至180kN时,剪力墙裂缝较多,分布在墙面整体区域,梁柱节点位置裂缝有所加深。构件达到屈服时,屈服形成的位置偏差为18mm。在位置偏差控制施加荷载时,在位置偏差逐渐增加时,剪力墙裂缝、梁柱节点两个区域的数量有所增加,同时与墙面交叉裂缝汇合,剪力墙表面混凝土发生自然掉落,钢筋表现出屈服。当荷载值增加至350kN时,剪力墙表现出较为严重的混凝土脱落现象,甚至出现钢筋断裂,框架梁柱节点位置形成的裂缝较深,试件二横向荷载承受能力骤降。
3.3 试件三
对试件三开展荷载施加初期,横向荷载未达到50kN时,试件表面未形成裂缝问题。当荷载值增加至50kN时,在试件三框架柱底部形成了诸多细小横向裂缝。在荷载值逐渐增加时,框架柱底部、顶部逐渐形成新横向裂缝。当荷载值增加至80kN时,钢支撑呈现屈服现象,框架柱顶部、底部逐渐表现出横向裂缝延伸问题。
当荷载值增加至100kN时,钢支撑屈服现象逐渐呈现,框架柱中部呈现出横向裂缝问题,梁柱节点位置表现出其他方向的裂缝。当荷载值增加至125kN时,钢支撑屈服现象具有明显性,框架柱周边逐渐形成新型横向裂缝,梁柱节点位置表现出深度裂缝,在梁柱表现出不规律裂缝现象,试件三到达屈服状态。屈服产生的位置偏差量为25mm。在此之后试件三进入位置偏差控制荷载施加状态,当位置偏差达到50mm时,钢支撑屈服问题较为严重,支撑结构与节点板连接区域,在屈服作用下形成了断裂现象,框架柱横向裂缝逐渐增多,发生混凝土掉落现象,性能试验完成。
4 试验分析
探索三个试件的结构性能,以性能破坏形式为切入点。
4.1 试件一的破坏形式分析
试件一框架结构的破坏形式,与原有框架结构性能破坏具有相似性。试件一框架柱底部,在剪力、弯矩共同荷载作用下,产生了横向裂缝、梁柱节点位置表现出其他方向的裂缝。在试件一横向位置偏差增加时,框架表面、梁柱节点等位置,发生新裂缝,同时加深了裂缝严重性,由此形成混凝土掉落,试件性能受损。
4.2 试件二的破坏形式分析
试件二在横向荷载施加条件下,剪力墙裂缝问题较为严重,以交叉式裂缝为主,裂缝宽度逐渐增加,最终与框架梁柱节点位置形成的裂缝相互汇合。在横向荷载作用下,剪力墙性能破坏以抗侧力为主,提升了外部能量消耗。在剪力墙结构受损后,试件二形成次级抗侧力结构,用于抵抗横向荷载作用。在剪力墙结构受损后,其结构性能在短时间内骤降,由此加固试件承载能力有所降低。
4.3 试件三的破坏形式分析
试件三在横向荷载作用下,最先发生性能受损的是角钢支撑,在其后性能受损的是框架柱身、梁柱节点。试件三结构受损的形式,是以角钢支撑屈服受损后,由此加大了框架柱身、梁柱节点两个位置的裂缝严重性,形成混凝土掉落现象,造成试件性能受损。试件三加固形式为角钢支撑,具有双重抗侧力结构,横向荷载施加条件下,角钢支撑占据第一层抗侧结构,在其形变外部能量消耗的同时,角钢结构受损,加固试件性能有所下降。
经试验分析发现:
①试件一与原有结构性能具有相似性;
②试件二性能横向荷载临界值为60kN,相比试件一、二具有优异性能,由此确定了剪力墙对抗横向荷载的应用优势;
③试件三性能横向荷载临界值为50kN,角钢支撑具有一定加固效果。
5 结论
综上所述,在使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期间,应分别从横向承载力、侧向刚度两个视角,提升框架性能。与此同时,在加固期间,应回避横向作用力对框架结构产生的破坏作用。在加固完成时,应使其在纵横两个方面,均具有较高的形变对抗、能耗节约性能,以此达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性能优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