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事业单位“微作风”问题研究与应对策略

2021-06-20李双成

公关世界 2021年10期

李双成

摘要:对于四风问题,中央已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介于作风问题与不良风气之间的“微作风”问题,如“吃拿卡要”“圈子文化”“好人主义”等,一直是困扰在广大群众身边的“疑难杂症”,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对群众造成干扰。

关键词:微作风问题 吃拿卡要 圈子文化 好人主义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微腐败”问题,已经在中央持续的“打虎拍蝇”行动中有所好转,而对于基层存在的“微作风”问题,还缺乏一套完整的条例规范,对基层“小官僚”存在监管空白。一部分离职工群众最近的服务管理者,因不在纪检监察监督体系的覆盖范围内,便有恃无恐、作威作福,群众在生产生活工作中心情不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被这群不起眼的问题小吏所影响。

一、微作风问题产生原因

(一)吃拿卡要

人性中的贪婪与占有心理作祟,在萌发状态时表现为爱占便宜,在获取权力之后,相对的阶层发生变化,演变为吃拿卡要。掌握权力便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利用话语权对职工群众生产生活产生干扰,进而满足自己的控制欲望与利益需求。吃拿卡要心理是阶级人性使然,在未获取权力之前,难以实现。这不仅仅是一个人性善恶的问题,还是一个阶级问题。毛泽东同志说:“有没有人性这种东西?当然有的。但是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人情评判在部分地方普遍存在,公正受到人情因素干扰,双重标准在一些圈子中若隐若现。

(二)圈子文化

圈子文化也可以称为关系文化,中国人情社会浓重的原因是受传统儒家思想长期熏陶。受祖先崇拜与礼制文化的影响,“攀高枝”“处关系”“拉人情”成为部分人群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说明了在传统社会,熟人之间已经建立了非常紧密的联系。儒家提倡的核心思想中的“礼”,在人与人之间的来往中被异化。“礼”被物质化、庸俗化,“礼尚往来”也成为部分腐败官员借以收取贿赂的幌子。人有维护同一阶层立场的习性,习惯于以自我视角或“圈子利益”来看待问题,在一些组织若想实现个人发展,不得不进圈子、攀关系,否则很容易被排挤。小圈子不除,会出现系统问题,圈子文化犹如传染病一般,这种病毒以一种隐蔽不被察觉的方式传播,初时表面上平静,被当成和谐团结,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和谐变成情感利益,在人与人之间这无疑是良善的,但在公权力职场中这种现象却是腐朽的,“公”逐渐过渡成“私”,公共权力蜕化成私人资本。

(三)好人主义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强调坚决防止和反对好人主义。好人主义是党内生活中的一种不良风气。一无立场、二无原则、三无底线的好人主义,实际上是侵蚀党内良好政治生态的害人主义、坏人主义。当前部分人群对“以和为贵”存在片面理解,自以为当“老好人”就是求和,却没有想到,这反而间接地助涨了“坏人”气焰,坏人没有受到惩戒,助长了社会的不正之风,导致正直群众心理失衡。坏人因未受到惩治,依然我行我素,反复去做一些侵害他人权益的事情。部分恶劣分子不断尝到为非作歹的甜头,进而得寸进尺、越做越大,黑恶势力的形成就是社会中好人主义泛滥后结出的恶果。

二、微作风问题的特征和危害

(一)隐蔽性

《韩非子·喻老》中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典故,比喻小事不察终将酿成祸患。 正因为微小,所以难以觉察,在人情社会环境下,更添困难。吃拿要可以说成“人情来往”,卡是因为缺少“礼尚往来”,圈子文化可以说是“广结良缘”,好人主义可以讲自己“知礼重义”。边界较难把握,难以分辨,对各类情况分析不清,易被混淆,真真假假隐蔽而行。

(二)传染性

人都有从众心理,看到他人以此方式获得利益,看到他人不当“好人”得罪到人,又发现进圈子才是个人发展的捷径。长久以往大家都有样学样,用权力占便宜、当好人卖人情、进圈子攀高枝。这部分人表面上都获取了私人的实在,久而久之那些为人为权公道正派者,信念便会出现动摇,自己正派、管事却讨不得好,不如走捷径学“套路”,深入“反省”之后,总结出所谓的“官场哲学”,将之奉为经典。

(三)腐蚀性

古人有云:“小善渐而大德生,小恶滋而大怼作。”刘备临终前对其子刘禅之遗训亦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都强调做事必须要谨小,要慎微。大恶源自当事者进行小恶时,公众对其的放任,其错误思想行为在这种沉默的环境中逐渐滋养放大,终致恶果。

三、微作风问题解决策略

(一)作风建设全覆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随着国际局势愈来愈紧张,局部区域越来越动荡,“全國一盘棋”战略必须加速全力推进。全国人民紧紧凝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还有什么比这一次的宣传更能打动人心,更能触到痛点?各国有企事业单位、机关组织团体非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的时机到了!基层问题依然严峻!光靠党员还远远不够,必须加入新血液,由各级党委、支部制定一系列约束非党员干部作风行为的规范,将共产党问责条例、作风建设等新时代先进管理思想理念推广落实,分级分类分段在单位内建法立规,推动一次全国性范围针对公有单位的规章制度修缮,使非党员干部作风问题在内部能够受到实际的监管惩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象延伸,用法治的形式纳入单位内部制度规章,补充监管空白,营造社会良好风气,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的合法权益。

(二)斗争中考察干部

这里的斗争指的是信奉社会主义价值观,对一切非正义的行为采取斗争的行动。新时代领导、党员、干部必须是积极作为、敢于斗争的才干。官场职场上一直存在一种隐蔽的不良风气,对于非正义不正确的事情喜欢沉默、怕得罪人、怕丢选票。这种攀处关系、明哲保身的观念,源自封建儒家“中庸”的思想,以非辩证的方式定义团结,以“团结”求团结,前一种所谓的团结不过是一种虚伪的名利需求,自私自利的社会观念,不去作为的官僚场风。考察干部要着重注意两个极端,第一个极端是一种较为明显的官僚作派,表现于对下属的粗暴对待、整人卡人、吵骂吼凶、说一不二,这种官僚源自封建专制思想、命令主义、官本观念,这类错位因较为明显也好理解,容易解决。第二种好人主义就非常隐蔽了,这类人东拉西扯,看似所有人都对他印象不错,实则是交际之术作祟,在一个地方怎么可能不存在恶劣、错误、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生活中必然存在恶质的东西,作为领导干部怎么可能做到不得罪人?这里又要防止一部分干部的形式主义,表面管一下,不痛不痒,甚至明“管”暗拉,这种干部的毒害并不比前一种差。要考察对象的斗争实践,看一个人结不结圈子,就看看他的斗争事实,共产党领导、干部、党员敢于和一切不符合社会主义先进发展方向的东西说不,敢于和一切恶质的行为作斗争。建立干部斗争日志,看看各级党员都批评了什么错误、指出了什么问题、斗争了什么恶劣。

(三)健全基层职工保护机制

不让“微作风”监督沦为形式的有效办法是制定一项具体的制度让基层职工的权益受到保护、声音获得尊重。制度要细致明确,把每一种情况考虑在内,避免基层管理对职工的不正当压制。公示说明,从以下着手:1.在任何情况下,即便是有犯错误,对管理者的谩骂、讥讽、呵斥都有拒绝接受,投诉的权利。2.一般情况下,管理者不得对你私人时间有任何干涉。私人时间你与管理者身份平等,对方不得用公职身份进行压制。3.你有辩护、解释、发表的权利。管理者必须倾听并向上级反应你的意见,对于不听,争吵,淡漠等不良回馈可直接与上级反应,上级的回复作为不能让你满意,可直接与监察联系。4.你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权利,不得以工作名义凌驾于法规之上。5.在受到或感觉自身受到不公平、不公正的对待时,你有权当面质疑,无法满意可直接与上级反应。上级必须将问题汇报监察,不得有任何隐瞒。只有在一个安全、平等、舒适的作风环境中才能实现人民民主。照看好多数职工的利益,让管理者为民服务。以上内容要做好宣传,宣传不是一语带过,也不是一会一议,要做出文件声明,纳入制度规章,谨防形式,为营造单位和谐风气奠定基础。

(四)建立干部选聘追溯制度

确保公权力不被人情寻租,防止亲亲疏疏、团团伙伙、山头宗派,必须建立干部选聘追溯制度,以功业绩为首要评判标准,充分調动各级职工群众积极性,让潜在的管理干部们专注于单位工作实干。

四、结语

新时代、新时期、新形势下,“吃拿卡要”“圈子文化”“好人主义”绝不是一个小问题,要扼住微患咽喉,切中败坏要点,把它当作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作风问题无小事,要防微杜渐,谨小慎微,坚决履行党中央下达的廉政任务,将党的主张通过本单位、本部门的法定程序宣传落实出去。要直面问题、提振精神,扼制“不想抓”的懈怠思想弥漫,要善于亮剑、克己奉公,杜绝“不敢抓”的风气蔓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治国理政“100句话”之:“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N].央广网,2016-05-23.

[2]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N].中共网,2011-11-17.

[3]坚决反对好人主义(思想纵横)[N].人民网,2018-02-07.

[4]从国学经典引述看——习近平论防微杜渐[N].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12-23.

[5]“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当代实践[N].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9-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