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论、实践与价值: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三重向度

2021-06-20朱慧

公关世界 2021年10期
关键词:时代化世纪马克思主义

朱慧

摘要:站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起点,我们面对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重任、矛盾风险挑战以及治国理政考验,要在理论上跟上这个时代,必须辩证把握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三重向度,即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的理论向度,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向度和坚持人民立场的价值向度,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行动指南,为解决全球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方案,让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继续焕发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理论向度 实践向度 价值向度

正如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所说的,“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要在理论上赶上这个时代必须辩证把握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三重向度,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行动指南,为解决全球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方案。

一、理论向度:把握继承和发展相统一的创新逻辑

无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还是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都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壮大起来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新时代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具体而言,就是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与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科学化与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

(一)处理好民族化与时代化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沿着横向的空间向度和纵向的时间向度展开,最终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和时代化。”新时代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首先要处理好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与时代化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民族化的历史不会终结。”精准判断基本国情是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前提。另外,不仅要能够科学把握本国的基本国情,还要对当前时代特征作出准确判断,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与时代化的统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论断的核心是一个“变”字,在不断变化下,唯一不变的是更应当增强“四个意识”、牢牢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处理好科学化与大众化的关系

“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所以要使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的批判的思想武器转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必须处理好“群众掌握理论”这一环节,既不能丢弃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也不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束之高阁。新时代用理论武装全党说到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的根本方法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要使理论真正深入群众,为群众所接受和掌握,还必须不断创新理论教育的方式方法。总之,要使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仍然焕发生机,既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学理性原则,又要设法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接地气”、入人心。

(三)处理好中国化与全球化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新时代,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是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马克思主义不断突破地域限制日益开拓、实现世界化的时代。这个时代,各个国家、各个地域之间的联系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必然走向,合作共赢成为各国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具体来说,一方面要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用好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媒介争夺抢占意识形态阵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树立好中国形象。另外,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体系,绝不能囿于本国、本地域的制约,必须加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

二、实践向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工作方法

思想和行动、理论与实践的作用不能相互替代。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每一次质变和飞跃无都是在革命和建设运动的生动实践中实现和完成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一切理论的特有品质,新时代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于现实的实践活动、把握好理论创新的实践向度。

(一)坚持问题导向,回答时代提出的现实问题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主题词,新时代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最终必须指向现实。第一,要在努力缓解社会主要矛盾的过程中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必须深刻把握矛盾转变的现实根据和基本内涵,深入领会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时有意识的将目光更多倾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等领域。第二,每个时代各有各的不同,要在努力回應时代课题的过程中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呈现出许多新特点,面临许多新问题。”互联网时代催生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科技等新兴技术,给我们的信息安全乃至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一定的风险与挑战;全球化使各个国家更加紧密的同时,也导致国际关系变得复杂,加大了国际治理难度;科学技术革命引起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到人民的身心健康。要使马克思主义得以在21世纪创新发展,必须紧扣时代课题,为人们解决好现实问题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二)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双向互动

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须臾不可分割,同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也是辩证统一的。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尊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学习贯彻关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辩证思想,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双向互动中谋求发展。要学会抓住创新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侧重点,一方面,必须在实事求是的路线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本质规定性及本质特征是理论创新不得放弃的根基。另一方面,不能仅停留在阐发、解释原理的浅表层面,必须使理论充分结合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具体实践,要用创新发展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使理论得以落地,在创新实践中检验创新发展的理论的合理性和真理性。

三、价值向度: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马克思主义归根结底是寻求人类解放的理论,是否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说到底就是在根本立场问题上是否捍卫人民利益。从这个维度上来说,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它之所以能够经历时间的洗礼在于始终如一的人民立场,新时代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必须一以贯之。

(一)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21世纪推动理论创新首先应当关照现实的社会,努力以创新发展的理论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四个词凝练概括了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为营造和谐美好社会氛围提供了科学标尺。从这一维度出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要以创新的理论充分阐释自由概念,充分保证人格、言论等自由,但要注意自由不是随心所欲恣意妄为。其次,要在深刻总结马克思关于公平正义已有论述的基础之上,针对当前社会有损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深化发展理论,为解决诸如升学机会受限、就业门槛高、看病难等事关民生发展的不公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最后,要合理运用好法治兜底工具,用法律底线持守公平正义,创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

(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始终将寻求人类解放作为毕生的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秉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如果说19、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聚焦的是人类解放问题,那么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应当坚守马克思致力于人类解放的初心使命,将目光转向持续推动解放的基础上,促进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第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解决好阻碍人类发展的难题,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第二,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也应当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参与者,所以新时代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还必须尊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设法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让广大人民在参与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从而提升百姓的参与感、成就感和获得感,从而促进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

四、结语

新时代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向度、实践向度和价值向度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如前所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习近平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已经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在处理好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与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科学化与大众化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全球化三对辩证关系的实践运动中,要在处理解决时代向我们所提出的现实问题和现实课题的活动中,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良性互动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理论,自觉站稳站好人民立场的价值向度自然也应当成为我们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必然价值选择。因此,选取理论、实践与价值这三个维度展开讨论对于新时代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不言而喻的作用,必须将理論、实践和价值这三个向度统一起来,做好理论创新和发展工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7.

[3]赵昕.新时代改革开放与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双向互动与创新发展[J].甘肃理论学刊,2019(05):73-79

[4]何毅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N].学习时报,2018-05-18(1).

[5]邱仁富.论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需要彰显的五个主要特性[J].探索,2020(01):38-49.

猜你喜欢

时代化世纪马克思主义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My School Life
世纪中国梦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错过这些复古店,要等下个世纪
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的当代意义
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探究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考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