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基因图谱构建与数字化传承路径研究
2021-06-20魏昀赟高云鹏
魏昀赟 高云鹏
摘 要 灵水村传统民居建筑整体保存良好、建筑装饰艺术文人气质鲜明,兼具艺术观赏性和文化特性。分析研究灵水村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基因并构建基因图谱,基于新媒体艺术的角度提出适宜的数字化传承路径,旨在促进灵水村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保护与更新。并进一步激发其发展活力,推动灵水村尚“学”观念和村落文化的传播发展,为长城文化带文旅数字化产业格局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建筑装饰艺术;文化基因图谱;数字化传承
引用本文格式 魏昀赟,高云鹏.文化基因图谱构建与数字化传承路径研究——以灵水村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为例[J].创意设计源,2021(2):58-62.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Gene Map and Digital Inheritance Path
—Take the Decoration Art of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Lingshui Village as an Example
WEI YUNyun,GAO YUNpeng
Abstract Lingshui village residential building is known as the model of traditional village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northern China.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well protected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At the same time, the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art literati temperament is distinct, the production is excellent, exquisite and elegant, and the cultural heritage is deep.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cultural gene of Lingshui village's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 decoration art and constructs the gene map.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new media art, it puts forward the appropriate digital inheritance path, aiming at promoting th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of Lingshui village's residential building decoration art, further stimulating its development vitality, promoting the spread and development of Lingshui village's "learning" concept and village culture, and providing cultural tourism for the Great Wall culture It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dustrialization.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art; culture;gene map;digitization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长城文化带沿线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数字活化呈现研究”(项目编号:19YTC036)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文化基因的研究样本
中国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的批复中强调:积极推进长城文化带发展建设,加强对世界遗产、历史建筑、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保护,凸显北京历史文化整体价值[1]。长城文化与特色传统村落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新进程。灵水村作为长城文化带第一批次收录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历史文化名村[2],村落历史可追溯至辽金时代,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山地四合院形制的民居建筑被古建筑专家冠以‘中国北方明清乡村建筑的典范”[3]。灵水村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制作精良,典雅精美,文化意蕴深厚,相较于门头沟其他传统村落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平实简朴,充分显示出封闭士大夫的风尚,代表着京郊传统村落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精湛技艺和高超水准,其装饰文化基因在长城文化带沿线传统民居之中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特殊性。反观灵水村发展现状,城镇化的推进、村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民居建筑的荒置或破坏性改造,导致民居建筑本体的残缺以及装饰艺术基因的毁坏和丢失,其保护与传承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基因”在生物学中是生物体进行生命繁衍的基本遗传信息单位。“文化基因”是内在于各种文化现象中,并且具有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传承和展开能力的基本理念或基本精神,以及具有这种能力的文化表达或表现形式的基本风格[4]。其亦是复制、传播、统摄、标示文化活动和发展态势的信息单位。“文化基因工程有四项基本任务:在追根溯源的历史求索中寻找文化基因;从全球史观高度评价文化基因;在全球化浪潮中力保文化民族性、传承文化基因;在面向世界、多元文化、综合创新中优化文化基因”[5]。“文化基因图谱”是将文化基因遗传信息进行识别提取、属性归类、有序排列、系统梳理,从而厘清文化基因的内部结构和发展规律并以图像资料和逻辑结构的形式可视化表达。在数字信息时代背景下,以尊重和保护灵水村民居建筑装饰文化基因为前提,对灵水村装饰艺术文化基因进行提取并建構基因图谱,引入适合的数字化路径进行创造性生产传播和数字化传承,为长城文化带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以及装饰艺术注入新的发展活力,促进其活态性发展传承。
二、文化基因图谱的建构过程
(一)文化基因的提取
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在整个传统民居建筑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标识着民居建筑文化的发展形态和生命力。灵水村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文化基因作为长城文化带基因的重要分支和宝贵遗产,随着外来文化和城市文化的渗透影响,其文化基因的保育和挖掘、文化基因图谱的建立和传承是葆有地域特色和乡村文化精神内涵可持续性的发展要求。提取、厘清其装饰文化基因的表达形式及各要素间的内部逻辑,分门别类建立文化基因图谱,可推动灵水村装饰文化基因的科学性、可表达性、数字活态性。
对于文化基因的挖掘可参考以下原则。(1)解构性原则。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细节,解构剖析灵水村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文化基因的具体属性,并对其编码序列组合、结构形式、发展规律进行逻辑整合。(2)独特性原则。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基因中具有影响深刻的决定性因子,其表达形式、繁衍发展、进化异变的整体或部分具有唯一性和特殊性。(3)典型性原则。相较于其他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文化基因的模仿、传播过程,具有保存良好、优势突出、功能完善的表征。(4)综合性原则。对于文化的基因的筛选和挖掘以是否符合良性变异为重要考量因素。
(二)文化基因的解构
根据所提取的文化基因内在形成机制差异进行分类。其中,以物质文化基因与非物质文化基因(意识性文化基因)此分类最为常见。“物质文化基因是以实体物质的形式存在,通过物质材料呈现、传播与传承,非物质文化基因是以精神状态的形式存在并通过口头讲述和亲身行为等方式来表现和传承”[6]。梳理灵水村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物质性文化基因和意识性文化基因,解析其物质性表现形式,即图案类别、造型特征、元素特征、构图特征、色彩特征、装饰部位、装饰手法等,同时分析意识性文化基因即图案寓意、工艺技法、历史演变、思想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仪式等。促进装饰文化基因图谱的完善建构与数字化传播。
1.物质性文化基因解構
灵水村宅院民居建筑装饰艺术色彩形态以青灰色为主,淡雅精美,保留了材料的固有色和砖、石、木的自然肌理。将采集的图案基因样本根据题材内容进行读取分类,主要包括动物、植物、人物、博古、文字以及装饰纹样六大类。动物图案有鱼、马、鹿、蝙蝠、蝴蝶、麒麟、喜鹊等,植物题材有莲、梅、兰、竹、菊、玉兰、牡丹等,人物题材有典故张良拾履、典故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等,博古图案有花瓶、花盆等,纹样装饰有步步锦、盘长纹、龟背纹、灯笼框、亜字样等[7],文字题材主要有单字、词语、对联等。构图特征主要包括单独形、对称形、重复形、连续形。具体如表 1 所示。
灵水村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应用砖雕、石雕、木雕的工艺表现手法,寄托了灵水村村民对功成名就、美好居住环境的追求和向往。灵水村砖雕装饰多应用于影壁、屋脊、墀头、门龛、门楼等,题材多样,村内现存大量影壁和照壁多为仿木砖雕,图案和文字丰富。屋脊也是灵水村民居砖雕细部装饰的重要部位。“灵水村屋脊为清水脊,此脊层数较多,其最大特色是正脊两端部用花草砖雕和蝎子尾作装饰”[8]。石雕作品多为浅浮雕的工艺手法,常见于迎风石,题材以花草、博古、装饰纹样为主。木雕的装饰常见于传统民居建筑门罩、窗户、隔扇,多为硬木花卉透雕,精致秀美。隔扇和窗棂纹样每家每户装饰不一,和谐之中富有变化和韵律,有步步锦、盘长纹、龟背锦、灯笼框、一码三箭、菱形方格、风车样式、十字海棠等纹样。灵水村传统民居装饰艺术装饰重点位置如表 2 所示。
2.意识性文化基因解构
灵水村举人宅院众多,传统民居建
筑装饰艺术具有士大夫风尚和浓厚的文化气息。莲、梅、兰、竹、菊在灵水村的装饰图案中运用广泛,寓意宅院主人品行高洁,为人君子。92 号门楼左墙腿为浅浮雕莲花图案,刻有“读书便佳”的文字,右墙腿刻有“为善最乐”字样,照壁中心为“戬毂”字样,楹联也刻有装饰文字。举人宅院中影壁璧身常选用文人所喜爱的装饰图案菱形格,中间刻制祥瑞文字。长城文化带传统民居建筑人物砖雕装饰较为稀缺,灵水村人物图案砖雕作品具有典型性和特殊性。谭国绍宅正房东西墀头砖雕内容为“张良纳履” 和“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的历史典故,寄托宅院主人以古为鉴、汲取教益、勤勉好学的道德情操。
“灵水村蕴含着儒、释、道三教文化”[9]。历史上的灵水村仅庙宇就有 19座,根据《清凉山志》记载可知,佛教文化在灵水村有着很深的根基,虔诚信徒众多。莲花作为道教和佛教的文化符号,应用于民居建筑门神龛装饰中。佛门八宝之一的盘长图案应用于门窗装饰和迎风石,象征着长久永恒。儒家思想“礼”“乐”制的文明规范和等级纲常也反映在民居建筑装饰文化中,民居装饰规模、构件、图案、色彩符合社会教化规范,不可僭越。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观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大地情节的精神境界,内化为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准则,灵水村建筑装饰材料就地取材,装饰艺术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和谐的秩序和审美,造型特征和构成形式具有对称感和韵律感,给人以崇高庄重、和谐朴实的视觉平衡感。
(三)文化基因图谱的建构
通过田野调查法实地采集装饰基因、文献研究法挖掘和解构灵水村装饰艺术文化基因,形成灵水村文化基因的谱系图和信息图像数据库。将其整体组织结构与内部逻辑关系进行系统化、有序化梳理,形成文化基因图谱的整体逻辑架构,并根据装饰题材的分类及其数量确实出灵水村装饰图案的基因结构,(见图1),最后建构出灵水村民居建筑装饰文化基因图谱。所建构的文化基因图谱是一个动态化、可更新化的数据库,随着调研的深入及长城文化带各村落装饰文化基因图谱的深入建构而清晰明确。
三、文化基因图谱数字化传承路径
2013 年,灵水村凭借《爸爸去哪了》的亲子综艺节目而走进大众视线,现今作为旅游景点正处于中期修建之中,对于传统民居建筑及装饰文化的数字化产业进程还处于起步时期。历史的风化侵蚀、战争和文革的破坏、拆建偷盗等因素致使其亟待保护。介入现代信息技术加以保护发展,可以使其具有科技先进性、便捷性、可持续发展性、创新性等优势。
从文化基因系统发育的视域出发,建构灵水村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文化基因图谱,应用文化基因良性变异的基本原理和新媒体艺术“文化为体、科技为媒”的传播视角。以灵水村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基因图谱为主体匹配相契合的数字化传播路径(见图 2)。应用数据库系统、数字绘图、数字建模、数字动画、增强现实技术、数字影像、虚拟现实技术等数字化手段,在原真性的基础上多元化创新,促进灵水村传统民居装饰艺术文化基因的更新和完善,扩展灵水村民居建筑装饰文化的传播方式和路径,提高其应用价值。
(一)装饰图案数字化保存
“以图像、音频、视频、地理信息系统、3D 动画等先进技术对相关文化遗产进行精确细致地数字化,充分利用数字媒介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交互立体的传播渠道构建,将文化遗产传播的内容全方位呈现,使得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更大范围地学习、研究和传承”[10]。根据集成的数字资源建立动态网站是灵水村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数字化保存的必要基础。综合运用图文扫描、高清拍摄、无人机拍摄、倾斜摄影、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对灵水村民居建筑装饰艺术进行精度数据采集和现场勘测,保留装饰图案的质地、色彩、纹理和细节,随着长城文化带传统村落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不断开发而日益完善。建构动态更新、系统全面、安全存储、兼容共享、便捷检索、多元互动的综合性装饰艺术动态网站,日益形成全面共享的长城文化带传统村落民居建筑装饰文化基因数据库和动态网站,成为大众交流研究、学习传承的综合性开放服务平台。
如故宫《紫禁城祥瑞》APP(见图 3)将故宫文物进行数字化采集和保存、文物上的装饰图案进行二维图像的创意转化,通过手机端和电脑端可欣赏八大瑞兽图案。同时,点击装饰图案可获取其出自的文物,再次点击也可以获取具体的文字介绍,以数据库的形式实现文化遗产的深度互动共享。随着装饰文化基因数据库的开发,借助数字绘图软件 AI 完成装饰图案的原真性复原和现代语言的转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现代风格的矢量装饰图案可以重复利用,适合多途径、多场景的数字化应用传播。在绘制装饰图案的艺术创作过程中提取装饰图案的主体特征,提炼装饰元素的组织形式、形态和色彩,结合现代设计语言和审美情趣,将其二维化、简洁化处理,强化灵水村建筑装饰文化的视觉符号和审美意志。
(二)装饰技艺数字化展示
灵水村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图案经受着时间的侵蚀及人为的破壞,其艺术欣赏效果大打折扣,而有些装饰图案精巧细微、所处位置无法进行静距离观赏,固态化的物质载体也无法领略其中的工艺韵味。“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技艺是 一种制作技巧,一种工艺方式,一种成型手段,又是一种动态的装饰过程”[11]。装饰技艺以及装饰图案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蕴也需要专业性的讲解。
3D 建模技术和AR(增强现实技术)的结合可以带给用户更好的观赏视角和互动体验。首先通过 3D 建模软件 3D MAX、MAYA 完成建筑装饰构件以及装饰图案的数字化修复和建模任务、制作雕刻工艺的数字动画,为传统民居装饰图案的原真性参考和动态性传承提供展示前提。“增强现实具有虚实结合、实时交互的特点,利用虚拟与现实的交融与互动、用户与虚拟信息的互动,拓展了时空领域,让历史信息展示更加灵活、更加完整”[12]。用户通过手机、Ipad 等移动设备扫描想要欣赏的装饰图案即可获得多角度、可缩放、延伸化的观赏视角以及语音和文字的讲解,点击具体的制作工序也可以获取雕刻工艺制料、打磨、打胚、出细、修缮等众多工序的分解动画,受众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了解雕刻艺术的质感、过程和内涵,加深受众对于灵水村传统民居装饰艺术工艺水平的深入认知和情感认同,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
(三)装饰文化数字化转译
灵水村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习俗下,寄托宅院主人功成名就、美好居住理想以及宗教文化映射下的信仰观念,蕴含在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构件和装饰图案之中的文化现象。数字影像是以大众审美为输出,以深化文化内涵为目的,与受众产生直接广泛的文化影响和情感互动的艺术重构语言。灵水村发展历史悠久、文化气息浓厚、民居建筑保存良好、仕人和商人数量众多、装饰艺术精美多样,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艺术素材为数字影像的现代化转译提供丰富的创作灵感。以故事性为线索串联当地典型性文化素材,创作沉浸式的数字影片,受众置身其中获得多感官的情感体验。如《国家宝藏》的转译形式,以历史文物为主题,邀请明星艺人在特定的空间营造中诠释和演绎文物的前世故事。在故事介绍上采用古今交错的非线性叙事手法及多视点的介绍和科普,将传统文物和历史故事生动展现。受众在所营造的完整故事情节中产生代入感和在场感,从而增强参与热情和情感体验。在互动体验中强化和培育灵水村的民居建筑装饰文化,带动灵水村数字化旅游产业发展。
四、结语
灵水村文人特质的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基因作为京郊传统村落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宝贵财富,建构装饰艺术基因图谱,遵循以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为主体、数字化手段为媒介的传播模式,探索数字化保存、数字化展示、数字化转译、数字化旅游的传承路径,促进传统村落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推陈出新、蓬勃发展。以灵水村民居装饰艺术为试点,由点及面,建立长城文化带传统村落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基因图谱并进行数字化活态传播,推进长城文化带传统民居建筑遗产资源焕发全新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R].北京: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2017.
[2]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公布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名单的通知[R].北京: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2012.
[3]中共北京市门头沟区委宣传部.文脉兴旺千年的举人村—灵水[M].北京:
中国和平出版社.2020:133.
[4]毕文波.当代中国新文化基因若干问题思考提纲[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 (2):27-31.
[5]王东.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与现代传承(专题讨论) 中华文明的五次辉煌与文化基因中的五大核心理念 [J].河北学刊,2003(5):130-134,147.
[6]赵鹤龄,王军,袁中金,等.文化基因的谱系图构建与传承路径研究——以古滇国文化基因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4(5):90-97.
[7]薛林平等.中国传统村落(辑北京传统村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3):64-65.
[8]任康丽.古民居屋脊装饰设计的当代启示[J].国外建材科技,2004(2):130-132.
[9]顾大勇.北京门头沟区古民居调查[N].中国文物报,2013-02-08(6).
[10]黄永林.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文化遗产,2015(1):1-10.
[11]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96-97.
[12]康丽娟.增强现实在文化遗址展示中的运用研究[J].装饰,2018(3):97-99.
魏昀赟,高云鹏
北京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