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文化视野下的日用瓷设计研究
2021-06-20张颖
摘 要 消费社会中商品交换不仅是为了获得物的使用价值,而且是为了实现对符号价值的占有。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论述物的符号价值和消费文化视野中的设计特性,阐述日用瓷的设计趋势应以个性化设计为重点,以清晰的设计定位去迎合各个阶层消费者的品位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活动。在完善日用瓷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更好地满足日用瓷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充分发挥现代设计的功能在日用瓷产品中体现更多对人的尊重和关怀。
关键词 消费文化;符号;日用瓷;个性化设计
基金项目:景德镇陶瓷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近现代景德镇手工圆器制瓷技艺研究,项目编号:01003002048
0 引 言
工业化席卷人类三百年之后的谢幕预示着另一个时代的来临,第三次转变期的到来,伴随着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劳动方式的进步,引起了人类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新,人类以全新的观点审视周围,重新思考人与物、物与物、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中提出了商品的两个因素,在时代发展中被赋予新的意义,这不是对原有理论的颠覆,而是在新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原有理论的补充,以动态的视野看待物与人的关系。日用瓷作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器皿,最初的呈现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在消费社会到来,消费文化弥漫的当代社会,日用瓷的发展趋势要以全新的眼光审视。在人和器的关联中,符号的价值不断加强,人们对于器的消费已经超越了最初的使用意义,而是以占有符号为旨归。
1 消费文化中的符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劳动力素质的不断提高和企业现代管理模式的改良完善,新一轮的社会变革悄无声息地开始了,这就是消费社会的兴起。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价值观念被改变,经济的发展丰富了现代人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全新的文化感受和体验。物的包围代替人的包围,隐喻着人的生活空间的转变,物的存在被符号化,物的消费成为符号消费,物的实用价值向符号价值转变,物的占有成为一种社会分级的方式。
1.1符号消费
美国哲学家皮尔斯说:“将符号定义为任何一个事物,它一方面由一个对象所决定,另一方面又在人们的心灵(mind)中决定一个观念(idea);而对象又间接地决定着后者那种决定方式,我把这种决定方式命名为解释项(interpretant)。由此,符号与其对象、解释项之间存在着一种三元关系。”人们在一般的生活中对符号的直观理解就是用某一事物去代表另一事物。符号消费是以物质的象征和隐喻为最终目的的消费活动,不同于传统以物质财富为消耗的消费活动,这也预示着人作为消费主体在消费结构中被控制,消费动机被设计,消费行为被预测。在今天的消费活动中,被设计的象征性符号成为消费的主体,引导人们的消费活动。从物质消费到符号消费与个人成长需求转变呈现出类似的发展态势,早期以满足生活和生存需要为目的,逐渐演变成以自我实现为归宿。
1.2符号价值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提出: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需求的某种物,这个物是由使用价值和价值所构成。物的有用性使物具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天然属性,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和消费过程中才成为现实的使用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的人类劳动,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鲍德里亚提出“符号价值”这个新的概念是基于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他提出要建立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新范式。实用价值只是物的一个基本属性,更重要的是物的背后所隐藏的符号价值,现代社会中的消费活动便是基于这种符号的交换价值才发生的。符号价值是商品经济发展到当前的产物,它不仅是对传统价值形式的超越,而且是准确界定商品差异与商品世界不平等的一种工具。
2 消费文化中的设计特性
包围着我们的“物”,是经过设计艺术处理过的商品,设计之手赋予物以意义,使其更具有符号性。设计是消费社会中商品及其意义丰富性赋予的主要动力,它主掌审美形式,作为一种商品符号化的手段,为商品形象服务。
2.1设计和需求
设计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满足人的日常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设计的角度来看,被设计之物从设计、生产、使用都是与消费者互为的,与主体无关的物是不存在的。如果将设计的物品作为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一种误解,设计的最高理想是满足人的需求,这是它的根本意义。需要用系统的眼光来解析设计,从设计存在的外在逻辑入手,将其置于整个世界中去。海布迪奇把生产、中介、消费作为解析设计的几个因素,规定设计的本质特性,并决定物体在其它语境中的意义。传统的观点认为设计和造物首先是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为导向的,列宁对此曾有过一段精辟的分析,“如果现在我需要把玻璃杯作为饮具使用,那么,我完全没有必要知道它的形状是否完全是圆筒形,它是不是真正用玻璃制成的,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底上不要有洞,在使用这个玻璃杯时不要伤了嘴唇等等”。这一段描述突出了使用价值作为物存在第一性的重要性,但是在消费社会的大背景下,功能主义的设计在符号价值对使用价值的僭越之下被击溃而消融。消费者的需求从以物的设计向人的关注转变,设计将消费者从单一的上帝角色转变成上帝、仆人二重身份,设计不仅为消费者制造了需求,而且为现代企业制造了消费者。
2.2设计是符号化的手段
商品之间因符号差异而具有异质性,造型、色彩、图案和其它感官特征是符號差异化的表象,这些表象构成了商品的差异性。消费者群体的特定审美品位、情趣定位与商品符号差异性形成对照,人们在被设计的符号中寻找认同,并迅速形成一个集合体。设计成为文化分类的表现,被设计的商品成为文化分类的符号,对同种产品进行符号化分类,能够使产品不同系列的符号价值适合相应的消费群体,设计的创新为商品添加了符号价值。社会通过这些物、符号实现分层,在这个过程中,物、符号展示出“权力”价值,设计不仅作为一种符号化的有效手段,更是展示文化权力的工具。一流的设计通过产品符号化,制造出不同层次和阶级的代表性符号,设计出消费者群体和产品的界域。设计使物向非物质化升华,通过产品符号化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改变消费者对产品价值观念的转变。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说,消费者对商品的消费是对被设计的符号这种“非物质”的消费。
3 基于消费文化的日用瓷发展思考
3.1个性化设计
后工业化时代的人强调自我的解放和表达,个性化的设计就是通过差异性对物进行比较和分类,赋予物以一定的秩序性,从而更好地组织我们的社会关系。布尔迪厄曾指出:“在鉴赏趣味中,之所以流行着诸如高雅与低俗、精致与粗劣、独特与平庸、新奇与陈腐等各种类型的等级区分,是因为背后支撑着它们的是整个社会秩序”。日用瓷的个性化设计需要从社会秩序的表象中归纳出不同阶层的特性并以此为导向,以分众营销为手段,以尊重和满足个体需求多样性为目的开展设计工作。个性化的设计前期需要进行市场调查,参考群体的角色地位、生命周期、生活型态、经济阶级来完成消费者细分。以小中产群体为例,小中产阶级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较高的审美品位和人文素养,他们更注重个人消费体验与产品的附加值,这类成熟和理性的人群追求的是精致的高级感和匠心营造的摩登手工艺。为这个群体设计的日用瓷应该引导消费者从精神层面寻找更高的仪式感,围绕手工、精致、理性、仪式感这几个核心,使日用瓷产品具备相应的符号特点和象征意义。
3.2设计与情感
在信息社会中,数字化增强了社会的非物质性,现代通讯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社区的迭代更新加快了人们交流的时效性,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并没有变得更密切,个人的孤独和私人化的生存方式反而更明显。人们一边拥抱和享受现代科技的成果,一边抗拒工业对人和物带来的异化,拒绝产品的形式中携带高科技的特征。工业时代技术深度介入生活造成的心灵压抑,文化的缺失和情感的空洞需要丰富的审美经验来填充,实现它无限的可能性。消费文化背景下的日用陶瓷设计重点不再是实用功能,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人的情感、需要和对形式感的反馈。比如广州松发瓷器以弘扬瓷文化为主旨,重塑以“家”为主题的中华传统价值,将家文化融入企业文化。松发瓷器的日用瓷产品家瓷选取与自然有关的元素以求贴近生活,让人在使用过程中有一种亲切感,松发向消费者传达出一种“用心造瓷,为爱加持”的理念,它更多地关注日用陶瓷产品如何拥抱现代人的生活。台湾的法蓝瓷以“齐物天地美,逍遥仁者心”作为美学追求,实践“以瓷载道,道法自然”为品牌理想,将大自然的花草丰姿、虫鸟的律动融入立体造型中,完美地体现出艺术融入生活,生活艺术化的美好愿望。松发和法蓝瓷两个品牌的日用瓷虽然都是以表现自然元素为归宿,但在方式和风格上有所区别,松发的日用瓷设计主要是通过间接或隐喻的形式去表现自然元素,而法蓝瓷在表现上更为直接和立体,以近乎逼真的手法再现自然中的事物,让人在使用中能感受到工艺美和劳动者的手作之心。
3.3设计与非遗
近几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以传统手工文化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目光,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相关探讨一直没停歇。传统手工艺再设计与产业化结合可以作为日用瓷设计在当下发展新的方向。以佛山、淄博、醴陵、景德镇为代表的日用瓷产区,能通过深入挖掘和开发地方传统美术、戏曲故事、手工技艺中有代表性的艺术元素,分析各式装饰纹样图式、色彩构成体系、材料取用原则等元素,利用现代设计的手段介入日用瓷的生产过程中,在日用瓷的产品和包装设计方面实现非物质文化元素的应用。赋予日用瓷以更深厚的文化价值,让消费者在使用中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润物细无声之势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丰富现代人的精神世界。
4 结 论
当身处消费社会中,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建立以物为媒介,物在符号化的过程具有社会生命,成为创造社会身份的一种手段,人的社会地位通过对物的占有体现出来。消费不仅是经济过程更是文化过程,消费文化为个体塑造其个人和社会身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日用瓷设计要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明晰各阶层的消费者特点,开展个性化设计,迎合现代消费者的品位和审美。生活有其不变的本质,就是人的日常基本需要。好的日用瓷设计不仅是合适的设计,更是人和物的关系能协调一致,物品与幸福、人生意义这些观念能连接在一起的设计。
参 考 文 献
[1](美)皮尔斯著.符号学导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Pierre Bourdieu,Distinction: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translated by Richard Nice,London:Roufledge&Kegan Paul.1984.
[4](法)讓·波德里亚原著.刘成富,全志钢译.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鲍懿喜.消费文化风潮下的设计走向[J].美术观察,2005(10):86-87.
[6]吕金泉.论手工生活陶瓷的工艺魅力[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04):183-186.
[7]张颖.景德镇粉彩技艺活态传承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