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BA联赛外援主导化问题审视与纾困之道

2021-06-20聂鑫任明亮郝建峰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聂鑫 任明亮 郝建峰

摘 要:CBA外援的使用一直是体育领域较为关注的议题,如何正确、有效的使用外援,而且不过于依赖于外援是中国篮协当务之急需思考、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数据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CBA联赛外援主导化问题源由进行挖掘,并解读不利的影响因素,然后根据CBA实际情况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研究结果:CBA外援经历了二十年的不断发展,已成为联盟核心支柱,并且主导着整个联赛发展。外援主导化对CBA联赛乃至中国篮球事业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经济、竞技成绩、文化、人才培养几个方面。对此,我国管理部门应完善现有外援管理体系,加强本土球员培养力度,扩大本有市场,打造专属赛事品牌。

关键词:CBA联赛;CBA外援;外援主导化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21)03-0081-07

Abstract:

The use of CBA foreign aid has always been a topic of concern in the field of sports. How to use foreign aid correctly and effectively and not rely too much on foreign aid is an urgent problem for CBA to consider and solve.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data statistics, 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his paper excavates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 of foreign aid dominance in Chinas CBA League, and interprets the unfavorable factors, and then explores th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BA. Research results: CBA foreign aid has experienced 20 years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core pillar of the league, and domina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league. The leading role of foreign aid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CBA League and even Chinese basketball, which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aspects of economy,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culture and personnel training. In this regard, Chinas management departments should improve the existing foreign aid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local players, expand the existing market, and create exclusive event brand.

Key words:

CBA League; CBA foreign aid; Foreign aid leading

CBA联赛是指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是由中国篮球协会所主办的中国最高等级的篮球联赛。CBA联赛经过二十多年成长逐渐成为了亚洲顶级篮球赛事之一,在CBA联赛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的趋势下,CBA联赛早已成商业化的篮球联赛。各支俱乐部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纷纷高价引进优秀外援,外援已成为各俱乐部的绝对核心球员。随着时间推移外援的核心地位越发稳固,联赛逐渐形成对外援形成依赖的发展态势。2019年9月11日中国男篮遗憾结束了北京男篮世界杯之旅,本次成绩未能达到预期理想的成绩。中国男篮在本届男篮世界杯的失利引起了我国篮协的高度重视,不禁思索起现有的培养体制。CBA联赛不仅是中国顶尖篮球赛事,还承担着培养国家队未来人才的重任。但近年来外援主导化问题越发严重,各支球队依靠外援打球现象过多,间接导致我国篮球人才培养质量下降,严重影响到我国篮球竞技的未来发展。因此,对CBA联赛外援主导化问题进行细化研究,挖掘问题根源所在,寻找问题解决的突破口,是当下我国篮球发展的大势所趋。

1 CBA联赛外援主导化问题的演进

随着CBA联赛的不断发展,外援已成为联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外援占据着各支球队主要资源,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很多外援还抱着打短工和赚快钱心态,导致外援问题紧张,外援的使用一直是社会争议问题。笔者根据相关资料将CBA外援主导化问题划分为六个时间阶段(见图1),分别是1995年初始阶段、2000年探索阶段、2005年发展阶段、2008年追星阶段、2010年主导阶段、2017年控制阶段。早在1995年,第一名外援米哈伊尔·萨芬科夫加盟,这也是CBA联赛外援的历史开端[1]。随着比赛对抗程度的增加,外援身体素质优势越发明显,主要体现在进攻能力与关键球处理能力两个方面。外援身体优势明显,而且观众对外援认可程度较高,迫使各支俱乐部球队不得不引进外援,甚至不惜花高价钱引进知名球员,此时CBA联赛进入引进外援的发展时期。2008年以后CBA联赛外援数量大幅度增加,外援已成为各支俱乐部球队致胜的关键法宝,也是球队商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使用外援已外援成为各支队伍致胜手段之一,并且形成常态化。外援为球队乃至整个联盟带来了巨大效益,外援已成为CBA联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10年以后,单外援已经满足不了各支球队的竞赛需求,迫使各支球队开始引进双外援,CBA进入双外时代。此时外援主导化问题逐渐显现,并形成追星趋势,各支球队纷纷引入大牌球员,如浙江队的J.R.史密斯、新疆队的肯扬·马丁、广厦队的钱德勒、青岛队麦迪。此时CBA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盲目和混乱,许多球队一味追求眼球效应,砸下重金聘用NBA球星,导致本土球员上场时间压缩,无法得到上场锻炼的机会。2015—2016赛季CBA更是执行了“三外援”特殊优惠政策,并且四川队成为CBA 历史上第一支夺冠的“三外援”球队,之后,“三外援”特殊政策问题更成为舆论的焦点。如:人民日报: “三外援政策该不该?”; 北京日报: “川辽总决赛含金不足,四川男篮夺冠为何反受质疑?”; 西安晚报: “不利于培养本土球员,三外援政策应该取消”等负面消息。CBA外援问题成为中国篮球事业热议话题,如何把控外援使用成为中国篮协的主要课题。2017年后,篮协逐渐认识到外援主导化的严重性,相继颁布一系列政策,防止主导化发展。但解决问题效果不够明朗,无法有效控制外援的正确使用。而且2018年,篮协推出史无前例的外援新政,一支球队可以在一个赛季最多有8次更换外援的机会。2010年后,CBA联赛进入外援主导阶段,此阶段我国年轻球员不能得到优质培养环境,对于本土高水平年轻队员培育乏力。在2012年伦敦和2016年里两届奥运会的失利上可以显现出,還包括2019男篮世界杯中国男篮未能取得2020奥运会直通资格且关键球处理出现多次失误、缺乏稳定投手等问题,部分媒体、球迷归责于联赛中外援主导比赛限制了国内球员的培养[2]。不难看出,我国CBA联赛各支球队为追求商业化发展及球队整体排名,不惜高价引进外援,这种现象已在CBA联赛各支俱乐部球队中不断蔓延。各支球队频繁使用外援以及过于依赖外援个人能力,迫使外援形成主导化趋势。外援主导化问题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已成为CBA联赛以及中国篮球事业的绊脚石。

2 CBA联赛外援主导化问题的浮现

2.1 数据方面

球员个人数据可以反映出运动能力与球队地位,一般情况下各支队伍核心球员基本是比赛中数据较高球员。对于CBA联赛各球队的核心球员,主要通过球员在各项数据排名皆可一目了然。近三个赛季共有90名球员进入CBA联赛得分、篮板、助攻排名榜前十名,其中11名为国内球员,79名为外援球员,人数相差比率达到(12%:88%),显然位居榜单前列的国内球员寥寥无几。从图2可知,得分方面,近三个赛季本土球员仅有1人进入CBA联赛得分榜前十名。篮板方面,近三个赛季本土球员共有5人进入CBA联赛篮板球榜前十名。助攻方面,近三个赛季本土球员共有5人进入CBA联赛助攻榜前十名。显然,本土球员在各项数据明显差于外援球员,能够进入联赛排名前十名的本土球员实属不多,而且均为国内明星球员。在各项排名数据的衬托下,CBA联赛外援主导化现象暴露无遗,外援球员核心地位越发明显。如今CBA联赛已经进入数据时代,各支队伍为追求赛季成绩,一般选用数据较好球员作为本队核心球员。由于外援球员的各项数据明显好于本土球员,所以大部分球队选用外援作为本队核心球员,这种现象间接导致了年轻本土球员已无法在联赛立足。

2.2 时间方面

一场正规的篮球比赛是有一定时间限制,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比赛并决出胜负。所以,并不是全队每一球员都可以获得足够的上场时间。教练员在有限时间的比赛内,分配球员上场时间是一件非常关键的事情。教练员一般分配明星球员或表现较好球员上场时间较长,实际每一名球员的上场时间可以反映出该球员的作用与价值,也称为球队地位。本研究统计了近三年CBA场均时间排名前二十中外援与国内球员占比情况(见图3),其中2017—2018赛季和2018—2019赛季本土球员在CBA联赛场均上场时间排名仅占20%左右,其中80%以上来自外援球员。从此数据来看,外援占据了大量的上场时间,上场时间的流失,可能会间接导致本土球员上场时间不足或基本没有上场机会。虽然中国篮协出台了一些控制外援上场时间的管理政策,但实际上未根本此问题,各支球外援还是可以获得充足的上场时间。外援占据大部分上场时间,导致年轻本土球员无法得到上场机会。如今,CBA联赛朝着市场化发展,促使各支球队重金招募国际知名外援,并以外援球员为核心建队。在商业化衬托下CBA联赛外援主导化现象越发严重,其现有管理办法效果不佳,并出现事态不断恶化局面。

2.3 薪酬方面

目前,CBA诸多球队为追求球队价值、提高球队整体实力以及促进球队商业化发展速度,而不断在以高价钱招募国际知名外援。高价钱引进外援导致国内资金外流。本研究将CBA联赛球员按薪酬划分五个档次(见图4),第五档为体制内球员,体制内球员是从CUBA联赛或省队选拔出较为优秀球员,通过签约入选CBA联赛,即为年轻球员,年薪一般在10万左右。第四档为普通轮换球员,该类球员是年轻球员得到一定历练,能力有所提升,具有上场机会或出手机会的球员,该类球员年薪一般在30~100万之间。第三档为国手、主力球员,该类球员是指在球队具有一定地位,能够分配到更多上场时间或出手次数球员,如韩德君、翟晓川等,该类球员年薪一般在100~200万之间。第二档为明星球员,该类球员是指在CBA联赛具有较高影响力度,如易建联、周琦、郭艾伦等,该类球员年薪一般在400~700万之间。第一档为外援,外援能够球队带来较高利益,外援球员年薪一般在1 300~2 000万之间。显然,外援薪酬是CBA联赛薪酬体系的顶端,拥有着千万年薪。较高的外援薪酬占据着CBA联赛资金链,并且吸纳着我国篮球市场资源,增加我国市场经济负担,使国内资源外流。

3 CBA外援主导化问题的源由

3.1 运动技术悬殊

根据孔鑫[3]对CBA2014-2015赛季外援与国内球员数据进行对比,得出外援外援后卫在身高和体重方面都大于本土后卫,外援后卫比本土后卫上场时间多,得分、篮板、助攻、抢断多,在投篮命中率方面,外援后卫在二分和三分命中率高于本土后卫球员,外援后卫球员在罚球命中率方面低于本土后卫[3]。白淼[4]对2016—2017赛季CBA联赛半决赛球队中外后卫球员技术统计对比分析,得出CBA联赛本土后卫球员与外援相比体重差距大,比赛经验、篮球意识、节奏掌控和时机把握以及比赛关键时刻的心理素质均不如外援球员。张磊[5]对2016—2017赛季CBA常赛中外优秀小前锋攻防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外援小前锋在场均出手机会和场均得分方面均多于国内小前锋球员,有较强的终结能力和造杀伤能力。在比较接近的上场时间内外援小前锋得分效率更高。

3.2 球星光环因素

各支球队为提升球队整体知名度,扩大球队商业市场,不惜花费重金招聘知名篮球明星,NBA球星作为篮球行业内的佼佼者,随着NBA市场在中国庞大扩展,NBA球星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力也不容轻视[6]。大多数NBA球星均来过CBA联赛淘金,如马布里、麦迪、阿里纳斯、阿尔斯通、布泽尔、邦其威尔斯、JR史密斯、哈灵顿、约什史密斯、威尔森钱德勒、奥登,弗朗西斯、肯扬马丁、比斯利等球员。2012年NBA巨星麦迪加盟青岛双星俱乐部,麦迪的加入为青岛队乃至整个联盟带来巨大收益,其中青岛队的赞助商数量增加就是最好证明。利用球星光环增加商业化发展是每个俱乐部主要战略,此战略有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增加知名外援上场时间和出手次数。

3.3 观众审美需求

外籍球员一般相对国内球员都具有一定的身体或技术优势,所以在比赛过程中带给观众视觉效果冲击较高。观众对外援依赖源于观众对审美的追求。审美追求动机表现的是运动竞赛作 为一种特定的审美目标时,能够较好地满足观众特殊 的审美需要。马克思美学理论指出“人类积极的社会 实践活动是创造美的活动”。如此来说,运动竞赛是人类在文明发展过程中,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文化成果,是人对自身审美价值的再现。因而运动竞赛观赏 活动自然也是一种审美活动,人们在观赏過程中获得一种审美享受及满足。如运动员发达的肌肉、匀称的体型、优美的线条、灵动的体态和动感的身姿,总能给观众无尽美的遐想,提供一种人体美与运动美的审美需要。同时,观众也需要运动竞赛呈现出的奋发进取、勇于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美和充满活力的生命 美来激励自身。除此之外,运动竞赛能满足人的一种审美崇高感,崇高的本质是“灵魂伟大的反映,能够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7]”。

3.4 俱乐部利益因素

苏建军[8]提出俱乐部作为职业赛事的构成主体,其在市场中的竞争中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通过对广东宏远、上海哔哩哔哩等俱乐部实地走访,目前CBA大部分俱乐部主要精力集中在赛事竞赛方面,很少将人力、物力和时间花费在赛事俱乐部发展上。由于CBA的管理者宁肯牺牲改革的发展最佳时机、公众利益、俱乐部利益,只要管理者自身的地位没有收到极大的威胁,各自的利益都会被冠以国家利益而彻头彻尾的掩盖。导致俱乐部的发展愿景仅仅停留在以竞赛成绩为主的发展思路上[8]。

4 CBA外援主导化问题的导向

现如今大多数二线球星来华打工,偶尔有少数一线的大腕球星也临时来CBA联赛,以“走穴”形式加盟各俱乐部,这样显然对中国篮球以及CBA联赛造成严重的冲击[9]。实际上CBA联赛引进外援行为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主要看管理者如何把控、协调。根据现有CBA联赛外援管理办法来看,引进外援及外援使用弊大于利,暴露出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如CBA联赛二十多年成长之路反射出利益的,背后捆绑一系列产业链,由于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变快,人们追求精神物质也在不断变化,满足感远远高于之前。所以现如今形成了我国国民追求国外高水平球员精彩竞技表演趋势,迫使各支队将外援视为球队核心地位人员,主要围绕外援进行发展,导致权衡发展出现不均衡(见图5)。近年来CBA联赛中的管理层、俱乐部、观众、教练、本土球员对外援依懒性越发明显,外援统治化局面逐渐形成。

目前一些优秀外援逐渐被吸引到CBA联赛中来,尤其是在 NBA 停摆期间,大多数NBA 球星陆续加入CBA 联赛之中。球星加盟一度将 CBA 联赛的影响力推向顶峰,球星场次更是场场爆满,受此影响,球队对外援的依赖程度越发增加。在赛场上外援拥有最多的上场时间以及处理关键球的权力,与此同时外援对联赛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对国内球员的影响也达到了最大值。国内球员的上場时间以及处理关键球的机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直接影响到了国内球员的成长[10]。

CBA外援主导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划分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见图6),其中CBA外援主导化直接的影响有大量资金外流、限制国内球员上场时间、对中游和传统强队产生公平冲击、形成对外援依赖。间接影响有让观众形成国外篮球文化、降低国内球员运动寿命、培养过多国外球员、失去外援使用资格后成绩下滑。这些不利影响涉及到不同方面,其中有经济影响、传播影响、文化影响、竞技影响等。显然,CBA联赛外援主导化现象对我国体育行业后置影响较大、影响范围较广泛。所以,我国相关管理部门应及时有效控制此现象,防止CBA联赛外援主导化的发展。

5 CBA联赛外援管理体制的谋划

5.1 管理政策的不断细化

CBA 联赛外援管理制度不健全,纵观 CBA 联赛历史,外籍球员的引入与联赛的发展息息相关,总体来说主要经历了单独选择、集中选秀、自主引援三个阶段,与此同时外援使用制度也在不断更迭。诚然知名外援的引入,无论是在球队整体实力还是CBA联赛的观赏性都有大幅度的提升,但随着 CBA 联赛商业化的不断深入,也爆发出一些一直未能妥善解决的问题。外援主导化问题由来已久,尽管知名外援的到来对CBA联赛的观赏性、球队实力、曝光度等有促进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男篮在国际大赛上频繁失利,外援与本土球员俨然成为一对矛盾体[11]。外援对CBA联赛有利有弊,最主要如何平衡有效的使用外援,显然CBA联赛对外援的管理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伴随着2019年北京篮球世界杯决赛的完美落幕,本次北京篮球世界杯正式结束,唯有不足的是中国男篮在本场世界杯成绩不佳,此事件引起了国家体育总局以及中国篮协的高度重视。随之北京篮球世界杯结束半月之余,北京时间10月17日,CBA联盟投资人在北京召开股东会议,全票通过了外援新政,也就意味着从下赛季开始CBA外援要变成四节四人次。今年的男篮世界杯,除了阿联苦苦支撑,其他球员的表现不能令球迷满意,由此也引发了关于CBA外援是限还是不限的讨论,被中国球迷熟知的斯科拉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CBA应该放开外援限制,让国内球员感到压力,改变现在拿着高薪水不努力训练的局面。斯科拉的话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越来越多人支持开放外援限制,增强竞技水平。显然CBA这次的改变是限制了外援的上场时间,这样是不是让国内球员的压力更小了呢,让我们看看CBA具体要做出哪些改变,这次会议主要的决策就是外援政策的更改,工资帽的更改,以及加强青训[12]。理论上此政策对限制外援主导化问题具有一定作用,但开展之后效果不得而知。而且,对此政策CBA公司与篮协内部还存在着分歧,本次会议的结果是CBA公司自己决定,篮协没有进行干预。目前,CBA外援管理体系效果还不够明朗,现有体系无法有效根治外援主导现象。因此,应出台细致的外援管理政策,是有效解决外援主导化的一种有效方法。

5.2 提升“本土球员”的核心地位

目前外援在CBA联赛场上可称得的上是绝对的主力和核心,他们占据这篮球场上的主动权,无论是在篮板、助攻、得分、抢断各项数据都占据着榜首的位置,很多俱乐部流行着这样的口号是“输赢看外援”,国内球员和各队的教练员都把胜利的希望压在了外援的身上,使国内球员没有担当,没有处理关键球的机会。长此以往对中国篮球的发展很不利,再加上现在 CBA 对外援上场的制度要求逐渐的放宽条件,打破了我们国家培养篮球运动员的规律,他们的到来影响了我们国家篮球运动员的成长成才和发展,对于国内球员的培养是一个很大的威胁[13]。

随着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出台及落地,近年来 CBA 联赛的人气回升,但整体上,联赛出于上升状态但国家队始终下跌,而联赛的投入资金和外援的作用是造成这种“不符”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外援的身高水涨船高,俱乐部在外援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外援的数量、质量较以往都有明显提升,并逐渐主导了异常比赛的胜负,而本土成员沦为“角色”球员,本土球员弱化致国家队低迷。CBA 联赛仍旧承担着为国家队培养和输送优秀球员的任务,这一基本的目标仍没有发生变化,尤其是在中国男篮低谷时期,CBA 联赛应该主动承担改革重任,处理好外援主导与本土球员缺乏有效锻炼之间的矛盾,将更多的赛场资源向本土球员倾斜,进一步限制外援在比赛中的上场次数与时间,在一个较长时期的稳定,让联赛成为年轻球员最好的成长舞台;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要进一步增强本土球员的信心[14]。增加本土球员轮转安排,安排本土球员执行关键战术,构建本土球员培养办法。虽然此方法有损俱乐部商业化利益,但长久于此,有助于提升球队整体实力和培养更多国内优秀球员。此外以本土球员为球队建设核心,还有助于缓解外援主导化现象。

5.3 与本土球员形成利益共同体

市场营销实质上在很大程度是就是品牌的竞争,联赛品牌亦是联赛竞争力的有力保证,这一点从 NBA 联盟对于品牌打造的用心和成效便很容易理解。目前 CBA 联赛亦十分重视对联赛品牌的打造,但从现阶段来看,CBA 对于联赛品牌打造是任重道远的。目前在品牌打造方面,CBA 联赛管理者仍需要向 NBA联盟学习更多的成熟经验,甚至不惜牺牲部分现阶段的利益,从长远的角度,塑造更成熟的联赛品牌[15]。培养本土球员是体育联赛重要投资与砝码,只有提升本土球员竞技水平,联赛整体才能长足发展。NBA联盟虽是商业联盟,但重视美国球员培养,优先选择美国国籍球员,深度挖掘美籍球员竞技水平,培养出诸多国际篮球巨星,同时也打造出美国篮球品牌(NBA联赛)。运动员是联赛发展的关键主体,运动员发展好还直接影响到联赛。因此,CBA联赛在打造联赛品牌同时应加强本土球员培养竞技水平,增加本土球员发展机。确保商业化稳步发展的前提下,提高本土球员竞技能力,打造国际知名巨星,扩大CBA联赛国际影响力度。与本土球员形成利益共同体,打造自己联赛品牌,塑造专属联赛风格。

5.4 “归化外籍球员”政策的执行

从世界范围来看,归化外籍运动员提高本国国家队成绩越来越普遍[16]。规划球员在国内大型足球比赛项目中已引以为常,并且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划球员体系(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而国内大型篮球比赛项目(CBA联赛)并不常见。实质上中国篮协可以出台一些关于归化球员的管理政策,如各俱乐部可规划外籍球员,然后按照相应要求向篮协批报,批准后规划球员列入本土球员管理范畴。若CBA联赛出台此政策可以降低资源浪费,提升国家队竞技水平,克制外援主导化的发展态势,实现互利双赢局势。

6 结 论

CBA外援的使用一直是体育领域较为热议话题,如何正确使用外援成为我国篮球事业的主要课题。外援自引入以来,经历二十多年的洗礼,在演进过程中由于市场需求与观众需求的增加,导致外援在CBA形成绝对主导地位。此现象在外援的球员数据、上场时间、薪酬等数据可以显现。如今,CBA商业化市场快速发展,迫使外援使用朝着不利方向发展,形成不利原因是中外运动员技术差异、观众审美需求、球星效益、俱乐部利益等。外援的不利使用,严重影响了我国培养年轻球员时机、导致我国大量商业资金外流。为防止外援主导化问题进一步延伸,CBA应在发展商业化的同时,还要重视本土球员的培养、提升本有品牌价值、形成与本土球员的利益共同体系,以加快我国职业篮球的发展。

目前,我国篮协和CBA公司应根据CBA外援主导化此问题进行研讨,制定相应管理政策,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确保此问题得到彻底根治。篮协对此增加CBA季前赛和选拔赛次数,让更多年轻球员得到锻炼以及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我国媒体应增加国内球员报道机会,传播中国优秀篮球文化。CBA联赛应从商业化转型成共同协助化,以俱乐部全体利益为出发点,携手共创良好的竞赛环境。

参考文献:

[1] 姜宏斌.CBA外援制度嬗变及竞技特征的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5,30(3):111-116.

[2] 姚健.CBA联赛改革的中国特色锻造及优化方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2):73-79.

[3] 孔鑫. CBA联赛2014—2015赛季外援与本土球员的技术对比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6.

[4] 白淼. 2016—2017赛季CBA联赛半决赛球队中外后卫球员技术统计对比分析[D].哈尔滨:哈尔滨体育学院,2018.

[5] 张磊. 2016—2017赛季CBA常规赛中外優秀小前锋攻防能力比较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8.

[6] 王磊,蔡峰,马超.NBA球星文化对我国球迷价值观的影响及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9(2):82-86.

[7] 谢劲,孙南.体育观众观赏运动竞赛动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3):27-32.

[8] 苏建军,耿文光,李振亚,等.基于俱乐部视角对制约CBA赛事品牌定位的影响因素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7,36(3):24-26.

[9] 宁真实.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营销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9.

[10] 董星宇. CBA20年引进外援对联赛影响研究[D].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

[11] 刘排.“中国篮球协会实体化”背景下CBA联赛制度的改革路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8,37(2):89-95.

[12] 二能体育.CBA外援政策再次改革,会产生怎样的影响?[D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7734133045596978&wfr=spider&for=pcl2bVdyM0FOalRmYkxHNEg5 bk1yWTlFWVlSOGVYMUx1eFlTN0Q

[13] 高向楠. CBA外援的引进和使用对中国篮球运动发展潜在危机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

[14] 田万泉. “管办分离”背景下CBA引援对中国职业篮球的影响[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9.

[15] 胡冰洋. 球迷视角下CBA球队商业价值评估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4.

[16] 王占坤,黄衍存.全球化视野下运动员归化现象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7):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