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预测预报技术的推广应用
2021-06-20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作物产量及质量不断提高。但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极易感染各种病虫害,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并降低了农民收益。因此,要想降低农作物病虫害损失,就要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及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要注意提升预报准确度及防治能力。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弱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不良影响,相关人员要努力提升技术水平,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度,提升防治水准,为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1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问题
1.1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及时
农作物病虫害具有一定的发病规律和发病时间。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病虫害问题,就要把握住病虫害发病时间,并根据其出现的时间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在防治病虫害时,若没有掌握正确的病虫害防治时间和传播路径,很容易导致后期防范不科学,防治效果较差。
1.2防治方式单一
目前,农民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时,通常采用化学防治方式,这种防治方式容易导致农药残留在农作物中,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周边环境也容易遭到污染。若长期使用化学防治方式,容易破坏农作物的免疫系统,使得农作物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较差。
1.3病虫害种类过多
在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类型较多,例如害虫数量有几千种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若种植地区生态环境较差,更易感染各种病虫害,且危害性较大,害虫繁殖速度较快,对农业的危害性更大。
2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的必要性
中国是一个粮食大国。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不科学,将会严重影响农业的健康发展,危害国家粮食安全。其中,防治方式不科学、防治时间有偏差是影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来,中国已开展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预测预报工作,预测预报工作可以有效地防止病虫害泛滥,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减少人力和物力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效益,推动当地农业发展。预测预报工作可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提升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措施
3.1开展信息化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要想提升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需要详细记录病虫害发生时间,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从根本上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水平。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作物病虫害预防工作效率提高,工作人員可以非常清晰地了解到病虫害发生时的环境条件、特点和危害程度,为后续的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科技手段被应用在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中,显著提高了预测水平。农业工作者要积极引入先进技术测预报工作,建立病虫害监测基地,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情况的监测,并根据相关频率与动向,科学判断农作物生长情况。
3.2科学选择防治方式
生物防治技术已经成为了中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新型手段。它是利用自然规律,在不破坏生态环境与生态平衡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害虫天敌来达到防治效果。生物防治技术效果较好,可保护环境,不会造成农药残留。
物理防治技术主要是通过光、气等物理因素来达到防治的目的。比如,在害虫频发区域安装一些电铁丝网,当害虫被铁丝网内部的灯光吸引过来时,触碰到电网就会因触电而死。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达到防治效果,需不断研究最合适的物理防治工具。
综上所述,农作物病虫害对农作物健康生长产生不良影响,阻碍了中国农业的良性发展。因此,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及时对农作物病虫害时间和规律进行预测,提高预测水平,防止病虫害扩散,推动中国农业发展。
(辽宁省凌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