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康复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的应用研究

2021-06-20凌世娟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5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针刺

凌世娟

摘要:目的 探究脊柱脊髓损伤(TSCI)术后应用中医康复的效果。方法将2017.01~2020.12本院72例TSCI术后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抛硬币法进行分组,包括A组36例,予常规康复训练;B组36例,基于康复训练实施中医针刺康复技术,观察康复效果。结果术后8周,B组疼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且降低幅度大于A组(P<0.05);术后8周,B组脊髓功能分级较术前改善,且改善程度大于A组(P<0.05)。结论中医康复能够提升常规康复训练的效果,即减轻疼痛及改善脊髓功能,在TSCI术后患者中应用效果确切。

关键词:针刺;中医康复;康复训练;脊髓功能;脊柱脊髓损伤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5-131-02

脊柱脊髓损伤(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TSCI)是由外力所致的脊髓压迫或断裂,可引起感觉、运动功能的障碍[1]。手术是治疗TSCI的重要手段,可恢复脊柱的正常解剖,降低死亡率。但术中操作存在一定的创伤,刺激机体出现应激,增加并发症风险,影响预后。因此,如何强化术后康复效果,一直是临床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康复训练是恢复脊髓功能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体位训练、运动训练等,以减少脊髓功能的进一步损害,但单一康复训练结果存在局限性,故有学者提出利用针刺、推拿等中医康复技术[2]。为进一步探索中医康复的效果,本文将2017.01~2020.12本院72例TSCI术后患者纳入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7.01~2020.12本院72例TSCI术后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抛硬币法进行分组,包括A组36例,B组36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TSCI诊断参考《外科学》[3];②经临床检查确诊;③有明确的外伤史;④均行手术治疗;⑤有手术治疗指征;⑥损伤至入院时间≤48h;⑦胸部(T1)以下受伤;⑧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①伴全身严重感染;②存在麻醉禁忌证;③存在手术禁忌证;④伴其他部位骨折;⑤严重器质性疾病;⑥患血液性疾病;⑦免疫系统损害者;⑧合并恶性肿瘤。A组:男26例,女10例;年龄25~60岁,平均(46.59±5.13)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10例,暴力5例,高处坠落11例;损伤节段:胸髓11例,腰髓25例。B组:男27例,女9例;年龄25~60岁,平均(46.45±5.04)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11例,暴力5例,高处坠落10例;损伤节段:胸髓11例,腰髓25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 方法

A组:常规康复训练。①体位训练:初期指导患者应用硬板床卧床并取正确卧位休息;协助患者翻身。②运动训练:a.卧床阶段:指导患者进行坐位、关节练习,翻身练习、肌肉牵张练习。b.移动练习:由病床至轮椅移动;向上举重,练习肩膀间肌力。c.站立练习:嘱患者蹲起,角度约30°~90°。d.行走练习:利用平衡杠一步一步行走。上述练习30min/次,1次/d,5次/周。e.大小便锻炼:嘱患者取仰卧位,双手重叠置于患者脐周以顺时针进行按摩,15min/次;对于大便失禁者可使用卫生棉条,借助润滑剂塞入直肠,留取一部分于肛门外,并用胶布固定。排便1~2次/d。持续锻炼8周。

B组:基于上述康复训练实施中医针刺康复。取穴:大椎、肾俞、腰俞、上星、阳陵泉、足三里、身柱、腰阳关。嘱患者取俯卧位,使用华佗牌0.3mm×50mm毫针顺着棘突方向进针0.5寸,得气后,以提插捻转法刺激2min;以平补平泻法进针,连接华佗牌SDZ-Ⅱ电针仪,选择疏密波,设置输出频率100Hz,电流强度以患者未感觉疼痛而肉眼可见肌肉震颤为宜,留针30min。1次/d,5次/周。持续针刺8周。

1.3 观察指标

以疼痛情况、手术前后脊髓功能完成对康复效果的评价。(1)疼痛情况[4]:于术前、术后8周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其中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9分:重度疼痛;10分:剧烈疼痛。取平均值。(2)脊髓功能[5]:于术前、术后8周采用神经功能Franke分级进行评估,其中A级:无运动、感觉功能;B级:仅存在感觉;C级:仅存在运动;D级:存在部分感觉、运动;E级:存在完全感觉、运动。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VAS评分的比较

术后8周,A、B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脊髓功能的比较

术后8周,A、B组脊髓功能分级均优于术前,且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TSCI是严重的外科损伤,包括颈椎、腰椎、腰骶部的损伤,可导致患者终身残疾。TSCI的临床治疗难度大,多以手术为主,而系统的术后康复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术后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能够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行走、坐立姿势;加强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功能的损伤,改善脊髓感觉、运动功能[6]。本研究中通过体位训练能够帮助患者维持合理的体位,避免对脊柱脊髓功能造成的进一步损伤;通过不同阶段的运动训练能够逐渐帮助患者恢复坐位、站立、行走等功能,逐步实现生活自理,改善预后。但长期的实践发现,单一康复训练效果不理想,故还需寻找更为有效、可靠的康复方案。

中医认为TSCI属“痿症”范畴,多因督脉受损所致,导致气血不畅,经脉阻滞,血气无法通达四肢;或肾精亏虚至脑髓空虚,不能化生五脏经血,导致筋脉失养,故治疗应以活血化瘀、补肾填精为主。针刺是中医特色技术,主要是作用于特定的穴位而发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等功效,可用于TSCI的治疗。本研究中选取的肾俞可补肾壮阳;大椎、上星、身柱等穴位可疏经通络、行气活血;足三里补中益气;阳陵泉可活血通络,主治痛证;诸穴配伍共奏疏經通络、补肾壮阳、行气活血等功效;结合电针能够唤醒脊髓神经元,促进其兴奋性、传导性的恢复,帮助患者脊髓功能重建;还能提升乙酰胆碱水平,提升患者的疼痛阈值[7]。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8周,中医康复组VAS评分低于术前,且低于康复训练组;术后8周,中医康复组脊髓功能优于术前,且优于康复训练组。由此可见,常规康复训练结合中医康复在减轻疼痛、改善脊髓功能方面效果更为显著。赵力生[8]等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中医针灸组脊髓神经功能优于治疗前,且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组,进一步证实中医康复能够促进患者脊髓功能的恢复。该研究中认为,脊髓损伤后可导致中枢神经功能受损,针刺能够调节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促进受损脊髓神经的再生,促进新的轴突联系的建立,从而改善脊髓功能。但本研究缺乏对针刺具体的作用机制的研究,故在今后的工作中尚需做进一步的完善。

综上所述,中医康复在减轻疼痛、提升脊髓功能方面效果显著,可作为一种有效、安全的康复手段应用于TSCI术后患者中。

参考文献

[1]解海霞,苌凤水,沈沉,等.脊髓损伤患者机构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8,28(6):529-534.

[2]何林,陈劲松,刘双,等.康复训练对脊柱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6):173-174.

[3]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93.

[4]张洁,邵文超.针刺配合呼吸训练减轻脊髓损伤后神经痛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12):1510-1511.

[5]曹烈虎,牛丰,张文财,等.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康复治疗专家共识(2020版)[J].中华创伤杂志,2020,36(5):385-392.

[6]李莉,张丽天,沈虹,等.基于目标控制的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预后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9,34(13):85-87,106.

[7]王胜芳,张小容,张海波.补肾活血汤加减、针刺联合高压氧对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9,14(11):3040-3044.

[8]赵力生.中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脊髓损伤患者疗效及功能恢复的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20):5117-5118.

防城港市城区人民医院 广西防城港防城区 538021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针刺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西结合呼吸康复训练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老年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效果及临床意义分析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疗效观察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分析
新疆抓获75名“针刺”嫌犯
针刺治疗术后尿潴留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