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前稀释式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在心脏手术中应用

2021-06-20龚超群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5期

龚超群

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应用术前稀释式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0例行心脏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参照组(采用异体输血方式)与试验组(采用术前稀释式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每组各25例,所有患者均于2020.1-2020.12收治我院,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术中回收血量与术前预存血量明显增加,库血输注量明显多于参照组,失血量比参照组少,P<0.05;在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指标对比中,试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心脏手术治疗中应用术前稀释式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效果确切,能够有效增加术中回收血量与术前预存血量,减少异体输血量,改善患者APTT以及PT血液指标,值得运用。

关键词:术前稀释;术中回收;自体输血;异体输血

【中图分类号】R31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5-103-02

临床绝大多数心脏手术均需要长时间治疗,且对患者造成的术中创伤较大,极少数患者能够避免术中或术后输血。据调查数据表明[1],临床心脏外科手术中约有80%患者需要接受输血治疗。随着我国心血管病病发率不断增长,人口逐渐呈老年化趋势,心脏手术治疗例数也随之有所增加,同时手术对于血液制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献血人群及适用血型相对较少,导致心脏手术治疗工作无法正常进行。研究表明[2],自体输血可保障患者在术中出现红细胞丢失现象,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机体耐受力,在临床中是一项能够为患者提供新鲜全血的输血方式,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脊柱手术或关节置换术、肿瘤手术等各类大型治疗工作中。而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是能够将患者治疗过程中输血失败的剩余血量加以处理,进行回输的一种血液保护方式。本文旨在心脏手术应用术前稀释式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纳入我院2020.1-2020.12收治我行心脏手术治疗患者,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25例,参照组男女各13、12例,年龄39-76岁,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心脏瓣膜置换术以及冠状动脉搭桥术各有11、8、6例;试验组男女各14、11例,年龄39-76岁,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心脏瓣膜置换术以及冠状动脉搭桥术各有12、9、4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方法

予以参照组异体输血辅助心脏手术完成治疗工作,根据输血流程开展输血治疗。

试验组予以术前稀释式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治疗,在患者接受全身肝素化以及麻醉诱导后,采用自动采液控制器从患者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将肝素血影流之ACD-A的储血袋内,控制血液引流量在10-15ml/kg为宜,另将等量羟乙基淀粉注入另一条静脉中;根据患者血压情况,调整适量胶体输入量。在手术进行至主要步骤或血流动力学稳定较差的情况下终止回输自体血。在体外循环开始后,通过体外循环机开展血液稀释工作;将术中术野出血、术中创面出血使用血液回收机吸入储血器内,随后经过浓缩、离心以及清晰等工作制成红细胞悬崖,在术后将其输注至体内。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主要含有:术中回收血量、术前预存血量、库血输注量以及失血量。

(2)比较两组输血前后血液指标,主要含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指标对比

试验组术中回收血量与术前预存血量明显增加,库血输注量明显多于参照组,失血量比参照组少,P<0.05,见表1。

2.2血液指标对比

输血前,两组APTT与PT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输血后,试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3討论

临床绝大多数心外科手术均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虽有一定疗效,但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多,且治疗时间较长,对血液具有较高依赖性[3]。随着人们对自我安全意识的逐渐提高,对异体输血治疗带来的危险性也所有了解,故术前稀释式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4]。自体输血不仅能够有效达到患者手术用血量,且在改善血源缺少现象的同时,避免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疾病或不良反应,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术前稀释式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主要指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抽取其体内适量自体血,同时补充等量胶体或晶体液稀释血液,确保在术中发生出血情况时能够减少血液有形成分丢失,同时需在合适时间将自体血输注至患者体内的一种输血方式[5]。术前稀释式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一般适用于术中无法进行等量血液数值的补充治疗或术中出血较多、体外循环下开展的心脏直视手术。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术中回收血量与术前预存血量明显增加,库血输注量明显多于参照组,失血量比参照组少,P<0.05;试验组APTT与PT指标高于参照组,P<0.05。通过稀释血液来减低血液粘稠度,起到改善脑缺血的作用,与此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心肌血流量,保护心肌正常运作。

综上所述,在心脏手术治疗中应用术前稀释式联合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效果显著,能够明显减少手术治疗中异体输血总量,增加术中回收血量与术前预存血量,改善患者APTT以及PT血液指标,值得运用于推广。

参考文献

[1]郑显良,姚中吉.回收式自体/异体输血对心脏手术患者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9,32(8):786-789.

[2]郑伟健,方卫平,汪欢,等.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老年患者不停跳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8,53(10):1602-1605.

[3]徐铭军,刘野.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在产科中的应用进展与评价[J].中国医刊,2018,53(12):1301-1304.

[4]马印图,王更银,李烛,等.自体成分输血在1例Rh阴性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9,32(1):76-78.

[5]徐培,杨进,刘震,等.2种急性血液稀释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CI、SVV及异体输血的影响[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8,31(12):910-913.

桂林市人民医院 广西桂林 54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