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合思政的教学设计实践与反思
2021-06-20谭艳斌胡乐天
谭艳斌 胡乐天
[摘 要] 作为高校育人主阵地的专业类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脱节是最大痛点。高等学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必须从专业课下功夫,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育人目标,深挖专业知识体系中蕴含的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方面的思政元素,巧妙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专业课知识和技能传授过程中,融合思政元素,充分发挥“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 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保险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5-0099-03
课程思政,要求教育工作者把育人当作根本任务,充分运用和发挥课堂的育人主渠道功能,培育出具有深厚家国情怀、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在高校中,专业教育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据70-80%以上的比例,因而专业课程教学成为高校育人的主要阵地,而目前专业教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脱节现象严重,导致这块主阵地的育人作用难以有效地发挥。
2020年6月1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简称《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纲要》提出:“专业教育课程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因此,本文以经管类专业的“保险学”课程为研究对象,把笔者在近两年在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实践做分享和反思。
一、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融合思政的现状
教师是做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关键。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和内涵是否准确把握、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对教学过程的把控能力,均对课程思政效果产生影响,从目前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合思政的现状看,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一)专业教师的认识不深刻、主观能动性欠缺
长期以来,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处于“兩张皮”的尴尬境地,各自为政,即便在教育部提倡各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学校层面积极响应,举办教学比赛、组织课题申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但是没有形成全员响应的状态或没有全面铺开的举措,这与制度建设欠缺有关系,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没有与职称评定、评优等激励机制挂钩,导致教师主动性欠缺,响应者甚少。
(二)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中的思政教育过于零散随意
专业课教师还存在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全面的问题,专业课教师本身对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缺乏认识,因此难以做到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大多数教师是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和认知开展课程思政,思政教育过于零散随意,缺乏对整门课程思政元素的充分挖掘和梳理,课程思政的开展缺乏系统化和整体性。这些因素都直接导致了课程思政建设推进的效果不尽人意。
(三)缺乏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的支持,效果大打折扣
专业课的教师,更注重在知识和技能传授方面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而课程思政方面的教学缺乏设计,大多数采用讲授法,这样的直接讲授灌输,不免生硬,难以真正吸引学生,甚至可能会引起学生反感。至于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更是少有涉及了。上述因素导致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教师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专业课教师虽然进行了思政教育,但是效果大打折扣,是否达成思政教育目标也无从检验。
二、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合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实践
“保险学”课程是金融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也是其他经管类专业的主修课程。“保险学”是一门研究保险及保险相关事物运动规律的应用型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明确什么是保险、保险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保险业的起源与发展,掌握保险合同的相关重要问题及保险的各项重要原则,了解保险运行的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同时,作为一门应用性课程,我们发现它涉及的领域是多元化的,包括金融学、法学、医学、数学、经济学以及自然科学,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也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在与思政元素相互融合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将笔者在本门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摸索的一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进行分享,以抛砖引玉。
(一)“保险学”课程思政教学总体设计
“保险学”课程分两大模块:原理部分与实务部分。原理部分主要介绍保险的概述、保险合同和四大基本原则;实务部分包括人身险和财产险。结合市场需求与育人要求,“保险学”课程思政主要融入“四个自信”“爱国情怀”“职业操守”“诚实守信”“法治意识”“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等思政元素,具体融合的大致路径如下:
保险概述内容。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保险的概念、分类和职能等。课程思政可以通过结合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四个自信”以及建立对保险行业的认同感。
保险合同内容。这部分的教学,聚焦于“合同”知识,在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义务履行这块,可以通过收集并呈现保险合同欺诈的反面案例,从而引导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和诚信的道德观。
保险的四大基本原则。包含最大诚信原则、保险利益原则、近因原则、损失补偿原则,首先最大诚信原则就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众的“诚信”,后三个原则,则可以通过保险行业道德风险事件的例子呈现,引导学生建立务实求真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建立“重合同、守信用”的诚信意识和法治意识。
人身保险的内容,除了讲授传统的人身保险产品的特点外,结合业界“互联网+”的新发展后涌现的各类新型产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可以通过举办“互联网+”保险产品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人身险种的健康险知识,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近年来健康险关于融合健康管理的新发展,了解“健康中国行动”国家战略,逐渐养成学生深入实践、关注现实问题的习惯,主动了解金融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财产保险内容,除了机动车辆保险,其他的险种对于学生来说,缺乏感性认识,容易枯燥无聊,如果能够引用一些与国家层面相关的一些超级工程、一些责任纠纷、进出口信用纠纷案例,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思政目标也能顺利达到。下文将以财产保险中的工程保险为具体案例,展示专业课程融合思政的具体实施。
(二)专业课程融合思政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工程保险为例
与人身保险、机动车辆保险的贴近生活特点不一样,工程保险涉及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学生相对接触少,学生感性认识少,知识点相对比较抽象和枯燥,如何解决知识点过于抽象的问题,同时又能思政育人呢?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国家工程或建设项目作为具体案例运用到教学中,自然渗透思政教育的德育元素,同时达到教学目标与思政德育目标。
工程保险的三大种类:建筑工程保险、安装工程保险、科技工程保险。因此,对应设计了三个思政案例,分别是:第一,“建筑工程保险”教学内容,对应选取了已经推进建设多年的“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一带一路建设有五通目标,五通目标之一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建筑工程保险可以形成呼应,以此为案例,在传授建筑工程的知识要点过程中,穿插讲述保险为“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工程保驾护航,同时展示“一带一路”建设几年来取得的成就,展示了在全球经济发展中,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很好地向学生传递着“富强”的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安装工程保险”教学内容,选取2018年10月通车的港珠澳大桥这个国家超级工程为思政案例。港珠澳大桥从提出构想到顺利通车,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成果的有力见证。结合课程知识点“安装工程保险”,其中港珠澳大桥在海底隧道的建设安装工程方面,可帮助理解安装工程存在的风险。其中在讲述安装工程保险的主要风险点——“人为危险”这个知识点上,重点突出了建设者们是如何不屈不挠,克服了建桥过程中面临的不计其数的世界级难题最终建成的过程,学生产生崇敬之心,爱岗敬业的理念逐渐在学生心中萌芽。
第三,科技工程保险的“航天保险”教学内容,有机地将知识点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巧妙融合在一起,还做成了一个微课:“航天工程保险与中国航天的那些事儿”。航天工程具有哪些风险、如何进行风险管理、费率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点,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讲述过程中娓娓道来,融合得天衣无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們也看到,在航天工程保险的保驾护航之下,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航天事业的发展水平,已经赶超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发达国家,目前我国航天卫星数量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发展速度让世界震惊。通过这段历史,让学生自发产生民族自豪感,让爱国情怀根植于心。
三、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合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反思
(一)紧扣专业,把握学生的兴趣点所在
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必须找准学生兴趣点所在,可事半功倍地提高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有调查显示:课堂上学生关注的兴趣点排序第一的是社会生活类,第二是专业相关类,第三是国家文化类,第四是时政话题类。思政案例的选择,可以围绕这四个方面进行。“保险学”课程本身与社会生活关联度很大,在保险合同内容的教学,就可以引用大量与社会生活相关的思政案例,或者可以紧扣本专业的方向,选择时下的热点新闻或者事件,也可以是与本专业领域相关的事件。比如,“一带一路”建设,可以说是紧扣了经济专业领域的,而港珠澳大桥的通车或者嫦娥探测器自主着陆月球背面等事件,则是当下的热点新闻事件。
(二)自然呈现,课程思政力求“润物细无声”
探索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切不可单纯突兀地讲思政,专业课教师应努力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巧妙的植入到教学中,避免生硬的、牵强附会地与专业知识点结合,力争做到“自然呈现”。所谓“自然呈现”,就是不刻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样可以避免了学生对单纯说教的反感与抵触,也确保了课程思政的效果。我们选取的思政案例,本身有可能就是教学本身的案例,教学过程中,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知识讲授中。比如安装工程保险内容在授课中,播放一段港珠澳大桥33节沉管安装的小视频,教师结合视频的播放,介绍安装工程中的主要风险点:人为危险。在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除了机器设备本身的质量、施工方式之外,安装者的技术状况如何、责任心如何是导致危险发生的最主要的因素,港珠澳大桥33节沉管的安装,如此高难度的工程,最后做到了滴水不漏。整个教学过程,即突出了“人为危险”的知识点,又展现了大桥建设者的敬业、拼搏、担当与坚守,激发了学生对建设者们的“中国精神”的由衷敬佩。
(三)完善思政案例库等课程资源建设
建设内容丰富、素材多样、形式多样的思政案例库,有利于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开展。从形式上,思政案例不仅限于文字案例,可以是纪录片、短视频,或自己剪辑制作专题视频,还可以收集与保险相关的网站、网址链接或微信公众号等等,甚至往届学生的优秀展示作品都可以成为好的思政案例。从内容上看,思政案例既可以是正面案例传播正能量,也可以是反面案例,同样具有警醒作用;从数量上看,针对不同的教学主题,尽量收集两套以上的相关配套案例,发布于教学平台,可以辅助课堂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开展,也可以用于课后巩固课程思政的效果。此外,鉴于金融领域的发展性,思政案例不应一成不变,思政案例要根据形势变化,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四)多管齐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课堂教师单纯在课堂上满堂灌,也会使得课程思政的效果大打折扣。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多管齐下,让学生具备更好的专注力,加强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学生更能加深对思政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思考。教师可采用视频展示法、案例法、小组讨论法、微课教学法等。比如,在讲授安装工程保险的知识点,通过视频展示,既让学生了解了安装工程的风险所在,还能很直观地体会到安装的难度及建设者的艰辛。再如航天工程保险,制作10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从嫦娥探测器自主着陆月球背面的新闻事件作为切入点,引入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起点,随着知识点的讲授,穿插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经历的种种困难,到最后取得辉煌成,最后,用中国航天日的设立作为“点睛”,激励着学生坚定航天强国的信念,弘扬航天精神。在建筑工程保险知识讲授中,可以用小组讨论法,学生讨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都参与了哪些一带一路的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风险如何,保险的发展前景等,从而更能认识到“一带一路”的倡议,是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大国担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使学生产生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五)注重拓展和反馈,巩固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课堂上导入的思政元素,由于课堂学时有限,思政案例的详情难以做到详尽地呈现,课程思政的效果未必真能达到理想中的效果。这时,需要专业课教师做好两项工作,以确保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实现:首先,专业课教师做好课后拓展的设计。如设计一些课后思考练习题,或者引导阅读相关的课外书籍阅读,比如,教师可以推荐阅读书籍《迷失的盛宴》,它主要介绍1978-2014年三十多年中国保险业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事件、人物和公司,要求学生利用一个学期时间进行阅读,期末做个閱读分享会。比如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这块,“互联网+”保险产品设计比赛,可以打破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这些课程思政的课后延展环节,让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更好的领悟其中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方能发挥应有的效果。其次,专业课教师必须注重课程思政的评价及反馈。所有的制度顶层设计、案例的选取、多种教学方式的采用,最终通过教学环节传递到学生端,学生能否真正地“入眼”“入脑”“入心”,这时候需要对“育人”效果进行评价与反馈。可以通过设计作业的方式、课堂问卷的形式或者撰写课后收获等方式得到反馈,专业课教师根据反馈不断调整改进教学,提高育人效果。
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应该在专业课这个育人主战场上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在学校顶层制度设计的框架下,强化育德意识,提升育德能力,认真深入挖掘每门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建设丰富多样的思政案例库,力求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呈现,润物无声,通过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拓展和反馈,确保专业课育人目标的顺利实现,完成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引领和精神塑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8.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3]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
[4]马廉洁,等.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的要点[J].教育现代化,2020(29).
[5]肖咏嶷.新阶段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20(32).
[6]顾晓英.教师是做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关键[J].中国高等教育,2020(6).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责任编辑:王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