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之路,创客起步
2021-06-20张皓天方浩然
张皓天 方浩然
基础教育应为孩子的未来、祖国的未来做好准备,打好基础。宁海中学开发科学素养培育校本课程,通过多种活动课程激发学生潜能、提升科学素养、培育科学精神。学校创客课程与多所高校合作开发,基于日常生活情境及社会热点提出问题,设计问题解决方案,并让学生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体悟知识创造的价值,实现深度学习。用科学教育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是新时代宁海中学的教育价值追求。
南京市宁海中学校长 徒香福
2020年12月-2021年3月,我们小组成员参加了第四届中英STEAM国际创新大赛,获得了Grand Prize(特等奖)的好成绩。取得的成绩让我们很振奋,但参赛的过程更让我们受益。
理解大赛主题,形成初步思路
得知此次大赛主题“负责任的消费与生产”后,我们广泛查阅资料并积极请教相关老师。经过一系列的探究与讨论,我們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这也是我们作品的创作理念:
步入新时代,科技得到很大发展,但发展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世界上仍有很大一部分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又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基于此,我们的作品应该立足当下,用未来视角去思考我们应当如何行动、建设怎样的基础设施,才能有助于实现总体发展规划,减少未来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成本,加强经济竞争力和减少贫困现象。从身边小事着手,聚焦民生“真”问题
结合我们对大赛主题的理解和初步的思路,我们开始着手寻找身边存在的“真”问题。寻找过程中,一位组员的亲身经历给了我们灵感。他提到,有一年夏季,他在南京三汉河旁散步时,发现江边的路面异常潮湿。尤其是纪念馆广场边的路面,退汛期供游客观赏风景的台阶、平台已完全被淹没,台阶上的厚重淤泥、湿滑的路面给游客的人身安全带来了很大隐患。
他的叙述让我们联想到2020年南京的特大梅雨季造成了城市的多处内涝,给市民出行带来了很大困难,给交通安全带来了很大问题,货物运输也受到很大影响,这对消费端与生产端都造成了不利影响。讨论过后,我们决定尝试解决这一问题。认真调查、客观分析、科学探究求真理
明确了研究方向后,我们便着手进行研究。在经历了网上查阅和实地调查后,我们发现:南京主城区内涝问题严重的地区有河海大学门口、万达广场、三汉河地区、大华电影院门口等。这么大的南京,如果纯用传统排水系统将雨水排入秦淮河和长江,势必导致像三汉河江水倒灌的问题。所以,我们认为只有结合生态工程和排水系统,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一)设计方案
1.传统排水系统:管道排水、同层排水。
2.生态系统
渗:透水路面,渗水砖;
蓄:湿地公园,下沉绿地;
用:循环利用收集的雨水。
(二)设计理念
经过网上查阅与实地考察后,基于一种善意的、美好的、为了人类更好生活的设计初衷,我们决定结合生态系统与传统管道排水系统,也就是“海绵城市”来解决内涝问题,以达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效果。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构建海绵城市,即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通过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
(三)成果说明与实际意义
根据上述理念,我们利用创客知识制作了一款“海绵城市”模型,并将其命名为“金陵芳洲”。这是我们设想的一个未来城市,主要分为蓄水池、雨水小区、湿地公园、净水器、城市广场等区域。
观其样貌,大片的草地以及树木便是这套雨洪管理系统的生态部分,镶嵌其中的路也不是普通的路,它运用了代表科技的渗水砖,这两者的结合大大增加了城市的吸水功能。被吸的水通过管道下渗,在得到净化后,便在蓄水池中储存起来,以待不时之需。我们也做了一个概念性的水资源再利用,即蓄水池中的水在大数据合理调控之下,被定时送到城市广场浇花,以体现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由迁移。开阔视野培养自信,增长见识收获快乐
在这次大赛过程中,我们利用了物理、化学、地理等多学科知识,学科融合提高了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为了制作作品所查找的大量资料,让我们的知识体系在广度与深度上都有了大幅提升。不仅如此,我们还明显感觉到,我们的逻辑思考能力、科创与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南京现存的实际问题,亦更加明确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通过我们的创客故事,希望你也能够喜欢上创客,享受思考与创新所带来的快乐,提高对未来的前瞻性。我们也有信心可以将我们的作品运用到实处,为更多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