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中的难题与应对举措
2021-06-20孟凡琨李婵娟孙佳鑫
孟凡琨、李婵娟、孙佳鑫
(1.威海市交通工程建设事务服务中心,山东威海264200;2.威海市政务服务中心,山东威海264200;3.威海市交通运输事务服务中心,山东威海264200)
0 引言
进入新时代后,专家学者针对城乡二元结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弊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在顶层设计层面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方案,旨在通过推动总体经济发展,使城市文明、乡村文明获得一体化发展。因此,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十分有必要对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难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探寻解决之道。
1 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概述
1.1 背景
交通工具的发明与应用解决了地理空间方面的阻隔,缩短了人与物的流动时间,在整体上提高了三大产业的全要素生产效率。以我国为例,自从提出城乡“一元结构”后,根据交通工具的重要功能,提出了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政策。具体而言,在“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间,我国基本完成了“村村有路,村村通车”的基本目标,为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必要基础。
进入“十四五”后,我国立足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一步提出了深化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在交通强国战略下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另外,近年来各界在交通强国、交通运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不仅涉及了建立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也提出了以交通基础建设促进农村社区宜居性、促进城市空间与城乡边界的多元融合等新思路。由此,我国为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方面的政策支持、学理方面的理论支持。
1.2 现状
城乡交通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城乡产业布局、就业、社会保障、社会事业一体化发展的有效动力因素。从实践经验方面看,在交通强国发展方向、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目标牵引的大背景下,目前在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中,已在管理体制、运营模式、组织方法、效益评估等各个层面,配套实施了多项政策、落地了多种相关项目,也使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成为迈向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重要实践途径[1]。
但是,从城市交通一体化发展现状看,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交通行政”的壁垒,以“交通网络”为基础,真正实现统筹管理城乡经济、文化、教育、市场、管理的目标。所以,推动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同步发展,让农民借助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共享国家发展红利,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等蓝图与梦想,仍需通过实实在在地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加以实现。根据当前普遍认识到的困难看,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集中体现在城乡交通一体化规划、客运市场一体化、生态环境污染等方面。因此,需要通过对其进行深入研讨、具体分析,梳理清楚其中的因果逻辑,才能进一步制定有效的治理方案。
2 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中的难题
2.1 城乡交通一体化规划难
在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中,进行统筹规划十分关键。具体而言,在城乡一体化交通工程项目中吸收了工业设计思想,明确了从项目研发、采购、施工、试运行、运维管理的基本构成。因此,在城乡交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阶段,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十分关键。
从目前的规划难点看,主要原因是行政管理方面的“二元结构”管理思维仍然没有打破,乡村交通方面主要以县级单位为主进行统筹规划,而省、市级的城市交通规划中,往往倾向于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在规划理念、规划目标等方面不统一的情况下,即便是统一规划的蓝图,也较难在“一张图”的情况下获得有效实施。从次要原因方面看,城乡交通一体化规划过程中,信息交互通道少、数据共享程度较低,而且规划中牵涉到多个部门,审批流程多、审批时间长,在审批、修改、再审批等方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各部门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会使统一规划方案的客观性受损等。
2.2 客运市场一体化推进难
目前,城乡客运市场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传统型客运市场、地域拓展型客运市场,均获得了快速发展,而且出现了传统型客运市场缩小、地域拓展型客运市场扩大的现象。具体而言,在县级以下的城乡客运市场中,受到私家车数量增长、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人口加速迁移方式见图1),公共交通的优势相对减弱,同时,传统型客运市场逐渐缩小,除了位于主要公路沿线的农村外,出现了某些村子出行无公共交通工具的现象。
进一步讲,在县级以下的公共交通市场中,公共交通的发展造成了传统客运市场的萎缩,而公共交通受到私家车与人口流动的影响,其优势又转变成了劣势。与之相比,地域拓展型客运市场却越来越大,随着城市外延式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公交客运、农村客运之间失去了明确的界限,而且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城市公交向乡村延伸的现象也逐渐出现。尤其在各大城市的“新城”与“特区”建设中,城乡交通的一体化发展相对较好。就整体上看,城乡客运市场的一体化推进难度较大,城市交通、乡村交通的二元分割状态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2]。
2.3 生态环境污染治理难
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中,公共交通、营运车辆数量相对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因交通工具数量的增长而导致生态环境污染。尤其是在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方面,从大城市到中等城市,再到小城市,最后到乡村,更新公共交通工具时存在逐级向下“转移”的现象。不仅没有解决交通工具产生的污染问题,反而将原来污染较大的交通工具,转移到了下一行政区域。简单地讲,城市的新能源交通工具取代了大排量的燃油交通工具,但也存在着部分乡村接收了这种功能多、容量大、价格便宜的交通工具,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并没有解决,而是从城市转移到了乡村。
同时,在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各级行政区划下的公路等级存在差异(城乡道路特征比较见表1),而且,在运维管理方面降低一个行政区划,其运维管理能力与水平也会出现逐级下降的情况。所以,当城市转移到乡村的交通工具上路后,不仅会造成扬尘污染,也会破坏质量相对不高的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因此,需要在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中,从更为宏观的发展水平、要素配置方面对其做进一步研讨,预防城乡交通一体化演变成一种单向发展,而失去了城乡一体化的交互性。
3 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应对举措
3.1 利用信息系统管理,增强统一规划
首先,建议依照“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思路,设置独立的部门专门负责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方面的研发设计工作。这样有利于根据交通规划总体设计理念,结合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中的交通现状调查与交通问题诊断,合理地预测交通需求发展,并结合交通规划设计中的“一张图”进行优化处理,进而在科学规划、评估基础上,调整规划方案,使其满足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需要。尤其在规划设计与有效实践方面,应该严格按照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基本模式,在确定规划方案后严格按照总项目方案—分部项目方案—子项目方案的分解方式,编制分期实施计划,进而保障城乡交通一体化规划方案得到合理实施[3]。
其次,考虑到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复杂化程度,为了保障规划设计的客观性。建议将村级、乡级、县级、市级、省级以及部级的信息管理平台关联起来,建立具有统一标准的城乡交通一体化管理平台。尤其是当前农村地区的村委会普遍配置了自动化办公设施,村级公路、乡级公路、县级公路、市级道路等,均可以通过数据共享的方式实施统一采集、存储、抽取、分析,进而将数据分析结果、实际调研结果进行比较,确保对交通现状调查的全面性、精准性,进一步解决交通问题,规划交通方案,科学地预测其需求情况等。规划设计流程与内容见图2。
图2 城乡交通一体化规划的主要内容与执行过程
3.2 结合总体经济理论,优化要素配置
首先,在城乡客观市场一体化推进方面,建议结合我国政府提出的总体经济理论、供求侧与需求侧平衡理论,合理地从宏观调控方面适度干预客运市场的发展。例如,根据城乡道路的实际特征,在整体发展水平上提高乡村公路的建设标准等,打破“二元”标准的限制[4]。
其次,应增强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要素的功能。建议合理区分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阶段,按照早期、中期、高质量时期来选择不同的生产要素配置方案。例如,早期主要以土地配置为主导、中期以资本配置为主导,进入到高质量时期后,应该形成技术配置主导生产要素配置的基本方案,进而推动城乡客运市场的一体化发展。
3.3 应用生态文明思想,预防交通污染
首先,建议在生态文明思想牵引下,从以生态文明为主导,城市文化与乡村文明同步发展的新格局出发,大力推动县级以下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包括政策扶持、财税支持等,从而推动城市与乡村整体上的交通工具更新换代。尤其是农村地区配套的充电设施建设容易实现,发展电动汽车更加适宜于公交系统的发展,也能够降低污染[5]。
其次,需要从宏观层面出发,按照城市交通发展经验,与农村交通的后发优势,在绿化、景观、运维管理方面加大投资比例,缩小城乡交通融合、过渡区域的整体建设差距。根据现阶段各地区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向好趋势,十分有必要将道路、景观、新能源汽车结合起来,建设生态型的交通网络,进而借助交通网络使城乡之间的各种资源获得统筹管理,扩大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效用,使其产出综合效益。
4 结语
总之,我国在新时代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方案,在总体经济理论牵引下,生态文明、城市文明、乡村文明获得了全面建设。新时期正值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为了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建设目标,仍然需要突出交通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难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措施。通过以上初步分析,建议在当前借助增强统一规划、优化要素配置、预防交通污染的综合治理思路,提高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水平,有效治理发展过程中的难题,为我国总体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交通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