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姚县百合产业的发展

2021-06-19王文梅

云南农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百合农户生产

王文梅

(大姚县农业农村局,云南大姚 675400)

一、发展现状

大姚县人工种植百合历史悠久,2014年之前种植规模小而分散,商品化程度低,以食用为主,药用较少。2014年,六苴镇引进“宜兴百合”示范种植,并引进百合收购商,在其带动下百合种植面积迅速增长。2017年,全县百合种植面积3115 hm2;2018年百合种植面积8359 hm2,总产量8386 t,总产值1.62亿元;2019年,全县百合种植面积1.02万 hm2,其中宜兴百合2091.4 hm2,川百合8147.6 hm2。全县有百合种植专业合作社4个,百合标准化种植基地2个,百合种植营销企业1个。大姚百合种植面积位居全省前列,百合种植逐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产量、效益逐年提升,在促农增收,特别是带动贫困地区农户早日脱贫致富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有利条件

(一)市场远未饱和,发展空间大

综合分析国内近10年来的百合市场,尽管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但从未出现过供大于求的情况。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姚本地百合的知名度也不断提高,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供需之间存在一定的缺口,有较大发展空间。尤其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百合系列产品也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本地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若进行产品精深加工,优等鲜品百合保鲜包装后进入北京、上海、广东等一线城市,常年市场需求30万t;中等品可作商品种球销售,次等品可烘干品,市场空间巨大。

(二)区位优势突出,种植条件便利

大姚县位于楚雄州西北部,距州府楚雄市120 km、省会昆明289 km,东邻永仁县、元谋县,南连姚安县、牟定县,西接大理州祥云县、宾川县,北与丽江市永胜县、华坪县沿金沙江相望,距铁路站点80 km,交通运输便利。百合基地建设选择在水库、坝塘、河流等可灌溉区域,土地平整,土壤肥力条件好,生产、生活设施便利,有充足的农用水资源满足百合产业发展的需要。

(三)环境气候适宜,产品质量好

大姚县地处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6 ℃,年平均日照时数2526 h,年均霜期56.8 d,相对湿度55%,年均降水756.3 mm。水资源较丰富,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的干物质积累,能满足百合生长发育的气候要求。适宜区域范围内森林覆盖率高达67.1%,远离城镇,空气清新,无工业“三废”,生态环境十分优越。田地灌溉用水主要以自然降雨为主,辅以水池、水窖积水,引用山泉水浇灌。种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未受外来物质污染,又是百合种植新区,虫源病源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也正在逐步减少,生产的百合产品品质优、耐贮运、色泽鲜,因此大姚县是生产百合的理想之地。

(四)科技体系健全,指导服务水平到位

大姚县现有县、乡农技推广人员130名,其中副高级农艺师25名,农艺师51名。技术力量雄厚,科技人员业务能力强,有能力抓好产前、产中一系列生产配套服务,指导百合种植户科学种植。与省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农业科研院所和百合企业研究机构开展合作,2019年5月“董学会院士专家工作站”落户大姚,初步建立了以科研和应用相结合的科技支撑体系。通过引进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筛选出适宜本县推广种植的百合新品种松花岭2号、安徽宜兴百合等品种,总结集成百合高产栽培模式。近年来依托新型农民培训、党员素质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阳光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农业科技人员深入12个乡(镇)的田间地头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通过各种形式培训、观摩学习、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利用,集成推广中耕管理和病虫害绿色防治等百合生产技术,培养了百合种植大户1200户余。群众掌握了百合种植管理技术,生产的产品品质好,产量与效益逐年提升。一批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正在普及推广,充分发挥了科技在百合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五)经济效益显著,群众积极性高

大姚县在推动百合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是靠行政命令强迫群众接受,而是通过树立典型,示范引导带动群众。新街镇大箐村,六苴镇波西村一部分百合种植户在近10年时间里一直坚持不懈地种植,百合种植效益最高达到3万元/hm2。1 hm2百合带来的收入比1 hm2粮食高出十几倍,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百合种植中。县、乡(镇)及时总结和推广了典型农户种植百合的成功经验,组织村组干部群众学习观摩,并邀请百合种植能手“传经送宝”,现场指导、现身说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群众从实践中认识到种植百合的好处后,“组看组、户看户”,自觉扩大百合种植面积,百合种植产业在大姚县已有雄厚的群众基础。

(六)整合资源,加大扶持力度

县委、县政府整合扶贫项目与资金,统筹用于百合产业发展。对百合种子扩繁给予每公顷补助2000元,对5 hm2以上规模种植分层次给予400~1200元补助。对电子商务平台销售、购买烘烤设备及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给予补助,2018年全县共兑付补助资金316.77万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百合种植的给予种植补助与产业扶贫资金叠加扶持,对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新型经营主体以奖代补给予扶持。通过政策激励,帮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自强自力脱贫,引导广大种植农户因地制宜,扩大种植规模,提升效益,坚定了群众大力发展百合种植的信心和决心。

三、制约因素

(一)产业化程度低

大姚县内没有百合精深加工、产供销一条龙合作组织或企业;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少,与市场不能有效对接,带动作用微弱,与广大百合种植农户利益联结较为松散。同时,市场体系不完善,仓储、包装、运输等基础条件差,金融、技术、信息等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业要素交换和对外开放程度低,物流成本高。

(二)投入成本高

一年生产周期的大姚百合投入成本8000元,宜兴百合成本6000元;二年生产周期大姚百合成本投入1.4万元,宜兴百合成本1.1万元,均高于其他农作物。农户如果规模种植,成本压力大,而分散种植又不能与市场有效对接,市场波动大,农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三)市场信息不对称

由于农民种植百合主要以农户为单位分散经营,缺乏对市场的宏观了解,每年种植品种、种植面积等完全是靠上一年市场行情来决定。而百合的市场行情在上下年之间的波动很大,农户缺乏供求信息和各流通环节的引导,难以预测百合产销趋势,一边是市场需求巨大,一边是百合产品销不出去,导致百合生产出现区域性滞销、结构性过剩,影响了经济效益。

(四)营销力度不够

在国内市场上,安徽龙牙百合、甘肃兰州百合、江苏宜兴百合等已经打响了品牌和地域知名度。大姚百合与之相比,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农户缺乏市场营销的理念,品牌意识不强,满足于简单的“生产-销售”模式,市场营销力度不够,不能与消费市场有效对接,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需求。品牌不响,知名度低制约着大姚百合产业的市场拓展。

四、发展对策

(一)建设示范基地,夯实发展基础

合理规划布局发展区域,加大百合生产基地建设。以六苴、新街、昙华、桂花为核心种植区域,建成有机、绿色、生态百合标准生产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全县其他8个乡(镇)百合产业发展。加强百合生产区域的排灌系统,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修建沟渠,改善灌溉条件,加快高稳产基本农田地建设,建设滴灌工程,配套水、电、路设施,不断改善百合生产条件,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高百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二)加快科技推广步伐,提高百合品质

加强与农业科技院校合作,转化利用科研成果。定期对农业科技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科技人才的自身素质。加大科技服务力度,组织农技人员将已探索出的百合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通过举办培训班、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及时传授给广大种植户。调查品种资源,引进兰州等地的优质百合品种,解决品种退化、品质与产量下降等实际问题。抓好百合种子的高科技培育繁殖,加快优质品种的更新换代,不断提高百合品质。

(三)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升级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龙头企业,大力扶持百合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127个村集体经济的作用,使之有效连接市场、基地、农户,形成“农户+合作社+企业+市场”的格局,增强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切实解决农民不敢种、种了卖不掉的顾虑。采取“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组织”的运作模式,以龙头企业为运作核心,从百合生产计划到生产过程中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抓标准化生产、加工,直至最后的统一销售,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格局。加大科研力度,开发生产百合饮料、百合八宝粥、百合粉、百合高锌产品以及多肽百合素等特色产品,进一步提高百合附加值,延长百合产业链。

(四)强化信息服务,打造百合品牌

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对国际与国内同类产品的产量、市场需求、价格变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预测分析,及时发布市场供求信息、价格信息,通过各种途径指导农户和企业生产,组织、帮助农民进行产品销售,以降低农户种植风险。借助政府力量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特别是在外销地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树立“大姚百合”品牌形象,扩大其知名度。组织开展质量认证,统一使用“大姚百合”证明商品标专用标识,提高质量,规范市场秩序,杜绝假冒伪劣产品,以品牌带市场,以市场促产销,提高市场竞争力。

新出土的大姚百合

猜你喜欢

百合农户生产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阿宽的生产小组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风吹百合香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清心消暑话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