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见“姐姐”的困境

2021-06-18一寒

时代邮刊·下半月 2021年5期
关键词:姑母困境姐姐

一寒

《我的姐姐》在公映十余天之后,仍然稳居排片第一名,在五一档到来之前,无片能撼动它的位置。这部电影之所以票房高企,是因为它有一个“亲情大片”的名头,比如有观众就联想到了《妈妈再爱我一次》,戏称《我的姐姐》为“姐姐再爱我一次”。

《我的姐姐》是部很“好哭”的电影,而且多数催泪情节的设计都比较自然,哭起来不会尴尬。让人感动的电影向来能获得高票房,不久前的《你好,李焕英》就验证过一次。《我的姐姐》在揣摩观众心理方面做得很精准,它在迎合了社会主流情绪与正向价值观的同时,也给观众留足了讨论空间。

童年时并未得到父母足够关爱的姐姐,要不要在父母意外过世之后,照顾未成年的弟弟;女性在家庭当中,为何要扮演牺牲与付出的角色,并且外界对此习以为常;“长姐如母”这个传统意义上的情感定位,在追求独立与平等的当下,还要不要被继承下去……这些议题,概而言之,可以用“姐姐的困境”或者“女性的困境”来形容。

坦白说,该片在表现“姐姐的困境”方面,是近年来在探讨女性生存与女性价值方面,走得比较深也比较远的一部作品。它采取了一些讨巧的处理手段,比如在姐弟冲突之间加入一些轻喜剧色彩,创造了一个很滑稽的舅舅角色等,让故事拥有了娱乐性,冲淡了悲伤色调,减弱了刺痛感。

虽然影片设计了一个开放式结局,并没有明确交代姐姐是否放弃养育弟弟,但熟悉电影套路的观众都知道,影片的主基调还是温情的,场场哭戏和种种暗示,都指向大团圆结局。有些观众因此满意离场,有些观众虽然看哭了,但哭过之后并不满意,因为他们觉得电影在“和稀泥”,还是把姐姐卡在了牺牲者与付出者这个位置上,不公平。

观众不买账的地方在于,片中的姐姐遭遇了一名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所能遇到的太多不好的事情:小的时候得不到父母的重视,被寄养在姑母家,甚至被姑父偷看洗澡;成年后在工作单位被同事排挤,被男朋友的母亲当成生育工具……面对种种压力,姐姐要奋尽全力反抗,而独立养活弟弟,则成了压垮她人生希望的最后一根稻草。观众为姐姐感到冤屈,也是正常的。

《我的姐姐》的创作者,提前判断到了观众的不满,他们的解决方案是,把“姐姐的困境”尽可能地展现,让更多人看到,产生反思,然后借由姐姐与姑母共同吃西瓜的一场大哭戏,来实现情绪的宣泄,并平静地面对现实,从容地接受命運的挑战,走向生活的阳光地带。这样的结局,对于电影故事而言,是最理想的,对于现实社会而言,何尝又不是?

那么,在《我的姐姐》成为公共话题之后,社会又能为女性的困境做些什么?其实答案是很明确的:首先,要正视我们家庭文化当中一些失衡的地方,要强调家庭成员身份的平等,性别的平等;其次,要强调爱的价值与力量,“只有付出爱才能收获爱”,应该成为家庭价值观的有力支撑;最后,电影所展示出来的各种问题,在讨论之后需要得到现实的反应,包括但不限于关怀与救助机制的参与等。

只有家庭的爱与社会的爱融汇为一体,“姐姐的困境”才能最大程度地得以减少。

猜你喜欢

姑母困境姐姐
跟踪导练(一)
最后的快乐时光
血浓于水的亲情(中篇小说连载八)
因果
我的四姑母
认识“黑”字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巧手姐姐
A Boy and His Tree
娜子姐姐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