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果记忆有味道

2021-06-18戴蓉

时代邮刊·下半月 2021年5期
关键词:萝卜干高山土豆

戴蓉

就像译者新井一二三在译序中写的,日本是个美食大国,有的是“料理家”,但《记忆的隐味》这本书的作者高山直美的确与众不同。她的足迹遍及东南亚、南亚、欧洲和南美洲,也在东京吉祥寺“诸国空想料理店”当过十二年主厨。“她介绍的不单是食物,还包括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例如,市场的气味、火车站的噪音、温度和湿度。”

在越南,高山直美写的是露天咖啡座的老板娘,热带季风气候区骤雨初歇的傍晚,刚洗过澡的小女孩前额上扑的爽身粉,推着自行车卖烤鱿鱼干的小贩。在马尼拉的餐厅里,“天花板上的吊扇,慢慢转动着大片的叶片”,这句话让我瞬间想起电影《情人》里湿热的南洋。

在韩国的火车站台上买的海苔卷,和她吃惯的中规中矩的日本寿司卷不同,因为包了鱼肉肠、煎蛋和腌萝卜干,卷得又不够紧,咬了几口就散开了。这样的纰漏和火车上人们不对号坐座位的习惯一样,看起来粗率,往好处想却是随意和自由。同样是东亚,相似的食物却反映了日韩民族精神气质的微妙区别。

秘鲁红色的虾汤里有浓郁的虾黄和番茄味,也许是把虾壳也烧进去的缘故,吃起来“舌头上有稍微卡滋卡滋的感觉”。列车窗外的山景是连绵的红色,端着饭碗的母亲追着孩子跑,“母子倆都打着肤色和地面一样红的赤脚,卷起一片风尘”。

列维-斯特劳斯把南美称为“忧郁的热带”,在这片土地上,印第安人驯化了土豆。按照饮食人类学家的说法,食物是有“阶层”之分的,不同的食材适合不同的人群。凡·高画过土豆,也写过这样的句子:“吃土豆的人用他们同一双在土地上工作的手从盘子里抓起土豆。”书中《食物的始祖》这篇文章里,老太太用干燥开裂的手指剥开土豆这个细节,和凡·高的描写如出一辙。食物一经她的笔,顿时有了“身世”之感。

谷崎润一郎在《阴翳礼赞》里写过一种吉野山区里用柿子叶制作的饭卷。他感叹道:“我对于缺乏物资的山乡人家竟然能发明如此美味实在钦佩不已。因此当我了解到各个地方都有其乡土风味的菜肴时,就觉得现在乡间人家的味觉比城市人家高明得多。”

《记忆的隐味》里的日本食物就是这样质朴而有味的存在。小时候家里杂物间里梅子的水果清香,新潟刚出炉的手工面筋的气味,卖蔬菜的阿姨用米糠酱腌渍的萝卜干的咸味,广岛站小巷里烤鸡胗的热气。原来顽固地留在人们心底,唤起温柔乡愁的正是寻常烟火味。

书里的配图拍的是高山直美亲手还原的记忆中的美味。她的菜品大多盛在不起眼的餐具里,粗陶、竹筐子,甚至搪瓷盘子的边缘都有些剥落了。木板桌上有裂缝和疤眼,烤好的带皮土豆和蚕豆直接堆在牛皮纸上。然而正是这些粗粝之处让它们呈现出一种令人信服的魅力,可以想象这些朴素的食物是如何抚慰了旅人的辘辘饥肠和不安。

谷崎润一郎说:“我想把文学这个殿堂的屋檐弄得更深沉些,墙壁更黯淡些,把多余的东西推进昏暗里,把无用的室内装饰剥掉。”看来把“文学”换成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似乎都可行,看来高山直美也深谙“隐”的妙处。

猜你喜欢

萝卜干高山土豆
刮拉崩脆萝卜干
萝卜干沐浴着冬日的阳光
太阳、高山
土豆喝水
土豆的问题
疯抢萝卜干
发芽土豆带着毒
深秋
李琪,历奇(11)
土豆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