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教育家杨明轩

2021-06-17王天强杨红霞

百年潮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育学生

王天强 杨红霞

杨明轩

1962年,毛泽东评价杨明轩是“西北地区共产主义新思潮启蒙运动中”的“最先进最英勇的战士和旗手”“陕西青年的伟大导师”;1982年,习仲勋在纪念杨明轩逝世15周年大会上赞誉他是“伟大的爱国者,卓越的教育家和民主运动的活动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杨明轩一生为革命学习,为革命办教育,为救国爱国奋斗。

五四運动的旗手勇士

杨明轩,名荃骏,字明轩,1891年生于陕西省户县黄堆堡,祖上历代靠租种土地、给人做佣工及“自耘薄田,工于作务”维持生计。

1897年杨明轩入私塾,1907年在户县高等小学堂上学。1909年杨明轩在其兄杨荃骥的支持下,考入西安府中学堂。1911年10月22日,陕西革命党人在西安发动武装起义,杨明轩剪去辫子,臂缠白布,以示响应,并且踊跃报名参加持枪学生队,站岗放哨,街头巡逻,协助起义军维持革命秩序。1912年杨明轩入陕西法政学堂,后转入秦省第一中学。1913年为求救国之道,以“官费生”东渡日本,入东京同文书院。留学期间目击日本对中华民族的歧视和侵华的野心,遂与同学数人于1914年夏愤然回国,参加反日运动。1915年秋,杨明轩考入北京高师数理部,其间深受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思潮影响,同匡互生、刘薰宇、周为群等同学组织了“少年中国会”“同言社”,探求救亡图存真理。1919年初,巴黎和会召开,在各帝国主义的勾结下,中国的合理要求不但遭到拒绝,而且连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也让给了日本。消息传来,全国人民的怒火迸发,反日之声日益高涨,北京的学生更是愤怒异常。5月3日晚,杨明轩等北京高师“工学会”的会员们秘密开会,讨论示威请愿的办法。决定5月7日(国耻纪念日)举行示威,后又考虑到如果消息传出去,将会导致反动政府的阻止与镇压,于是决定5月4日提前开始这一行动。会议结束之后,杨明轩和会员们便分头行动,联络各校学生,调查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行踪及住所,准备游行用的各种旗帜、标语、传单、必要时使用的火柴和火油,还去照相馆寻找卖国贼的相片,以便于对证。“工学会”核心成员杨明轩、匡互生、周予同等“决意为反抗强权、反抗人类的蟊贼而牺牲”。

5月4日早晨,为联络和发动更多的学校参加示威,由北大、北高师、北高工等校学生代表召开了各校学生代表会议。杨明轩作为北高师的学生代表组织参加了这次会议。会后杨明轩及各代表迅速返校准备下午的游行。5月4日中午,四面八方的学生涌向天安门,杨明轩等人最早到达。他们举着各色旗子,旗上写着“废止二十一条”“反对强权”“抵制日货”“还我青岛”“内惩国贼、外争国权”等,簇拥在北高师学生张润芝用一丈多长的白布写成的巨幅挽联之下,挽联上斗大的黑字怒斥:“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落款:“北京学界泪挽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遗臭千古”。集会结束,大队出发游行,游行队伍到达赵家楼胡同时,曹汝霖宅院的大门紧闭着,队伍无法入内。匡互生、李子洲、杨明轩等叠人墙而入,打开曹宅大门,学生们蜂拥而进,因寻找不到曹汝霖,将曹宅家具捣毁,匡互生取出事前准备的火柴,在曹宅放起火来。曹宅起火之后,杨明轩跟着游行队伍准备离去,忽然听到有人高喊章宗祥在隔壁,杨明轩迅速赶过去,看到一个日本人恶狠狠地守在豆腐房的门口,但并没有章宗祥的影子。忽然屋里炕上的被子动了动,杨明轩和几个学生冲进去挑开被子一看,正是章宗祥。那个日本人尽力护着章宗祥,学生恨透了日本人,但又怕打了他会引起所谓的外交事件,于是,几个学生拿来了鸡蛋向他扔去,打得那个日本人浑身蛋汁,但他还是一步不离地守着章宗祥。杨明轩看到这一切,忍无可忍冲上去,一把抓住这个日本人和他扭打在一起。这时反动军警赶到,逮捕了杨明轩和尚未离去的学生。在警察总监部的牢房里,面对残暴的警察,杨明轩与其他被捕同学们团结一致,同军警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当审讯者强迫他们承认放火打人有罪时,杨明轩义正辞严地说:“我们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这是正义的爱国行动,你们能说爱国有罪吗?”驳得审讯者哑口无言。杨明轩等学生意志坚强,表现乐观,在铁窗生活的折磨下,颇有视死如归的气概,决心为国为民不惜一切。杨明轩等32名爱国者被捕之后,北京各校成立了学生联合会,营救被捕学生,各校教职员也积极参加了营救工作。中专以上学校罢课,各校校长向教育部要求释放被拘捕的学生,并到警察总监部要求放出学生,声称如若发生意外,各校校长不能负责。反动政府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被迫释放学生。5月7日早晨,北京高师校长陈宝泉租了两辆汽车,将杨明轩等八名高师被捕学生接回学校。当汽车驶进高师大门时,两旁欢迎的同学拥到汽车旁,把八名勇士抬了起来,给他们戴上红花,高呼“被捕同学万岁!高等师范万岁!”当天下午4点,在高师风雨操场上召开了隆重的慰劳被捕同学大会,杨明轩报告了被捕和被关押的情况,学生代表及校长、各部主任向被捕学生致辞表示慰问。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师生欢迎“五四”被捕同学返校,被举起者(右三)为杨明轩

杨明轩出狱后,更积极地投身到爱国运动之中。6月3日,数千名学生分组上街讲演。杨明轩被分配到西城讲演,他不顾再次被捕的危险,毅然赶到讲演地进行爱国宣传。一会儿军警赶来,再次逮捕了杨明轩等爱国学生。杨明轩在狱中得知,全国人民无比愤怒,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教师罢教,纷纷声援逮捕学生,他感到自己的斗争不是孤单的,因而异常振奋,斗争的意志也更加坚强了。各校的爱国学生为抗议反动政府的行为,纷纷自带行装到临时监狱,要与被捕同学一起坐牢。慑于各界的压力,当局于6月7日释放了杨明轩等被捕者。10日下令免去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6月25日,巴黎传来消息,中国代表将在出卖国权的和约上签字,北京学生联合会立即决定,由各校选举代表于6月27日前往总统府,要求总统电令拒绝签字。杨明轩参加了由北京、山东、天津、陕西的学生代表等组成的联合请愿团,到了新华门,杨明轩挺立在群众中,声泪俱下,慷慨陈词:“亡国迫近,灭种眉睫,国难当前,我亿万同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贪官污吏当道,卖国贼丧权求荣。我们的国,将不成为国,我们的家,将不成为家。同胞们,起来!用我们的行动收复青岛。”28日上午,徐世昌被迫接见了学生代表,下午反动政府电告巴黎我国代表拒绝签字,学生在欢呼声中散去,五四运动到此告一段落。

“陕西青年的伟大导师”

1919年7月,杨明轩从北京高师毕业回到陕西。1920年秋至1926年底,杨明轩从西安到三原,再从西安到绥德,从事了六年教育工作。杨明轩在北京求学时就崇尚“教育救国”的思想,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周刊》发表《养成适应之人才》《人格感化为教育第一要义》《教育者宜认教育为终身事业》《爱情在教育上之价值》等文章,阐发“国民之愚昧如故,国步之艰难日甚一日,谓非教育之腐败致之欤”的思想,认为救国富民之道首在兴办教育。他躬身自行,抱着终身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宏图大愿,回陕从事教育工作。杨明軒回陕后又撰写了《教育与社会》《催进户县教育的意见》等文章,认为“教育是改造社会的重要工具,是造成完美社会的利器,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先河”,“教育不但在以往的社会演进上占优势,我们也可以断定在将来社会中,教育仍然是有力的原动力”,“决不能使教育成为私人培植势力的工具,而必须使教育出来的人成为社会向前发展的骨干力量”。他大声疾呼各方重视教育事业,尤其重视师范教育事业。杨明轩一面阐发“教育救国”的思想,一面在教学中实践“教育救国”之道。他在陕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并兼附设小学主任时,联合一批青年教师,在校长王庭萱的支持下,推行白话文,传播新思潮。而时任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将其视为异端,兼因杨明轩在北京求学时曾公开反对陕西督军陈树藩,结果杨明轩同王庭萱一起被迫离职。杨明轩不能在西安立足,于1920年冬到陕西靖国军管辖的中心区域三原,就任渭北中学教务主任,力聘思想进步的教师,推行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1921年夏,陈树藩垮台,陕西督军易人,杨明轩于同年秋回到西安,先在陕西省立二中任教务主任,一年后任陕西省立一师校长。他尽力聘请进步人士担任教职员,并亲自主讲社会进化论、三民主义、五四运动、俄国革命等课程,向学生传播革命思想,培养青年知识分子,学校的面貌大为改变。但新任督军兼省长刘镇华为扩充其镇嵩军,屡将教育经费移作军费,使得学校难以维持。杨明轩挺身而出,以陕西省立一师为中心,联系西安教育界人士多次实行罢教,进行斗争。因此,他再次被当局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遭到打击迫害。1923年学年考试时,陕西省立一师为检验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防止纨绔子弟从中作弊,决定实行一生一桌的考试办法。省教育厅便利用少数学生对此不理解、不满意的情绪,一改反对新教育思潮的常态,指使其亲信煽动一师的少数学生闹事,从而以杨明轩不能处理“学潮”为由,声言要派军队进驻学校维持秩序。在此情势下,杨明轩坚决表示:“我宁愿不当校长,也不能让军队进学校”。杨明轩于1923年夏毅然辞职离校。

1921年10月,旅京陕籍学生主办的进步刊物《共进》杂志在北京创刊,1922年10月在北京成立了旅京陕籍青年的政治性社团“共进社”。杨明轩回陕后除了兴办教育,还负责主持陕西关中《共进》杂志的社务工作,并负责联系回陕共进社员,发展新社员,宣传共进社“提倡文化,改造社会”的宗旨,向所任教的陕西省立一师、渭北中学、省立二中师生介绍《共进》杂志出版的书刊,针砭陕西时弊,激扬文字。他自己还阅读了《社会主义讨论集》《社会进化史》《向导》《中国青年》等书刊,并和邓中夏、瞿秋白、恽代英等共产党人相交,受到他们很大的帮助和影响。

杨明轩在“四师”时制定的组织大纲及学则

1924年7月初,杨明轩应陕北革命导师李子洲之请,到绥德任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四师”)教务主任。杨明轩到“四师”任教务主任后,同李子洲、常汉三确立了“四师”的办学宗旨为“发展青年身心,培养积极道德,注重科学教育,造就优良师资”;办学原则为“读书勿忘救国,救国勿忘读书”。杨明轩协助李子洲主持学校会议,与师生代表讨论课程设置和改革,坚持从严治校。杨明轩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老师,除了教学外,他还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和文艺演出,为平民学校和绥德县周边的冬校、夜校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材,革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同时,杨明轩组织学生在绥德城乡开展爱国反帝反封建宣传活动,创办陕北教育会、陕北青年社、平民学校、手工业协会、妇女合作会等。每逢重大节日、重大时事政治事件周年纪念日,杨明轩都亲自组织青年学生开展纪念活动,并且经常是这些纪念和宣传大会的主要发言人,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识分析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教训,从而使“四师”的政治氛围十分浓厚。

杨明轩在陕任教期间,正确认识教育救亡与革命救亡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将其应用到具体教育和办学活动中,他的革命教学实践对陕西青年有深远的影响和启发,杨明轩因此被毛泽东誉为“陕西青年的伟大导师”。

大革命洪流中的共产主义战士

1925年5月5日,中共中央、共青团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共产党组织、共青团组织,帮助国民党左翼组织发展国民党党员,并立即成立国民党的各县、市、省委党部。这时,回陕的国民党右派通过各种方式企图建立和控制陕西国民党的党部。为了阻止国民党右派的活动,李子洲、王懋廷经过商议,决议杨明轩加入国民党,利用杨明轩在陕西教育界和青年中的影响,团结革命同志和其他进步分子,建立陕西国民党组织。

为了便于隐藏身份和开展工作,杨明轩委托屈武在北京为他办理了加入国民党的一系列手续,到暑假期间,杨明轩到西安参与和领导组建国民党党部。8月22日,杨明轩与刘含初在《新秦日报》上署名发表公告,宣布陕西国民党党员俱乐部成立,并要求已回陕和以后回陕的国民党党员到俱乐部签名报到。9月5日,64名回陕签到的国民党党员开会,刘含初当选主席,杨明轩当选为书记。

9月12日,杨明轩被推选为国民党驻陕省党部筹备委员。9月26日,国民党陕西临时省党部成立大会召开,杨明轩汇报了筹备情况,当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在当选的9名执行委员和5名候补执行委员中,大部分是共青团成员、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翼人士,从组织上、思想上保证了国民党陕西临时省党部的革命性质,为坚决拥护孙中山“新三民主义”奠定了基础。后经国民党省党部委派,杨明轩以国民党特派员身份巡视陕北23个县。回到绥德后,在李子洲的统一领导、安排下,杨明轩从“四师”学生中派出许多共青团成员和共产党员,到各县区从事国民党的党务活动,他亲自到榆林、佳县等地推动革命工作。

杨明轩时常说:“第四师范既是哺育青年知识分子的革命摇篮,也是改造人的思想,树立革命世界观,成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革命熔炉”。他曾在自传中写道:“1926年我已35岁,在绥德四师由绥德地方党的负责人王懋廷、李子洲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我一生中最光荣、最值得纪念的一件事。”李子洲称这是绥德地委办了一件重要的事。从此,杨明轩坚定地遵照党的指示,按照党组织的决定,揭开他革命历程中新的光辉一页。

1926年秋,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领导的国民革命进入高潮,为适应新的革命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在中共北方区委和中共绥德地委安排下,杨明轩于1927年1月从绥德奔赴西安。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成立后,杨明轩被任命为教育厅厅长。执掌陕西全省教育后,杨明轩以教育革新者的勇气和魄力,对陕西的教育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整顿。在他主导之下及时制定了《整顿陕西教育计划大纲》《关于教育决议案》等文件,向全省91个县政机关,县教育当局和省立各大中小学校下达了教育厅训令,规定各级不得违反,必须遵照大纲、决议案要求认真执行。并且对所实行的训令作了具体解释:根据世界潮流发展和中国的当前的需要,改革教育是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民权基础,提高民生水平,完成民族革命和世界革命为目标。

为了实现革命教育目标,杨明轩在训令中明确规定各级学校都要教授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所有中等和高等学校都要开设政治课程,增加社会科学、社会进化史等科目,作为学生的必修科目。并支持中等和高等学校成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研究会,允许各级学校的图书馆、俱乐部以革命导师李大钊命名。3月8日,西安妇女协进会和省立女子师范学校集会,杨明轩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彭淑珍回忆说:“西安妇女协进会和省立女子师范学校集会,邀请杨明轩厅长到会讲话。他在讲话中批判了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主张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勉励我们多学些革命理论,进行社会革命,争取妇女的翻身解放。他的讲话,博得了听众的热烈掌声,在我的思想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6月底,在成德中学毕业典礼上,杨明轩讲了话,田克恭回忆说:“成德中学旧学制的一班和我所在的新学制班一起毕业了。由于当时成德中学学生的革命活动比较活跃,是西安比较‘红的学校,因此受到教育厅的重视,厅长杨明轩亲自参加了我们的毕业典礼,并作了激励学生继续革命的讲话。”

为确保党在陕西全省教育工作中的领导权,杨明轩亲自派遣了大批共产党员、共青团成员担任陕西省各县教育局局长、校长、教务长,或到省教育厅及其直属机构开展秘密工作,宣传革命思想,壮大革命阵营,发展党团组织和力量。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国民党陕西省党部通电讨蒋,杨明轩在反蒋斗争中态度坚决,旗帜鲜明,因而遭到蒋介石的忌恨,被其非法宣布开除国民党党籍。6月,冯玉祥先后在郑州、徐州与汪精卫、蒋介石等人密谋,决定反共、反苏。此时的杨明轩,虽然共产党员的政治面貌尚未暴露,但已在被懷疑之列,行动受到监视。同年秋冬,陕西当局利用法西斯组织“铲共团”四处侦查、破坏共产党和共青团的组织,捕杀革命干部和革命群众。1928年1月18日,杨明轩在户县家中被捕,鉴于杨明轩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反动当局也想争取他为己所用,因此将杨明轩单独关押以示“优待”“照顾”。陕西省政府主席宋哲元多次派人“规劝”杨明轩,要他爱惜个人的名誉,不要为共产党所利用。杨明轩明确回答,根本不存在什么“为共产党所利用”的问题。由于杨明轩的共产党员身份尚未暴露,反动当局又未抓到真凭实据,经陕西地方人士的斡旋,由户县王富德等人出面保释,1929年8月23日在狱中生活了一年八个月的杨明轩出狱。1929年冬至1936年秋杨明轩辗转于上海、陕西,以各种方式为党的事业尽责,出版了革命烈士魏野畴的著作《中国近代史》,与国民党爱国将领邓宝珊、赵寿山、杨虎城等多有交往,共同商讨抗日反蒋救国大计,对邓、赵、杨等思想转变及靠拢革命起到了巨大作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推动者

1936年秋,杨明轩从上海回到西安。为加强抗日群众运动的组织工作,杜斌丞推荐杨明轩到中共西北特支领导的西北各界救国联合会(“西救会”)工作。杨明轩到会不久,便以交际部部长的名义主持“西救会”的会务工作。杨明轩坚持同东北民众救亡会(“东救会”)紧密团结与合作,通过杜斌丞、赵寿山、高崇民、车向忱、宋黎等与主持国民党西北和陕西军务的张学良、杨虎城密切联系,推举和邀请社会名流出面,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在张、杨的同情支持下,在西安逐步把秘密进行的抗日救国活动转向了半公开或完全公开。10月10日,“西救会”和“东救会”联合召开辛亥革命25周年纪念大会,抨击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号召结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向日寇讨还血债。10月中旬,西安师范学校的十多名爱国学生被地方当局逮捕,“西救会”发表了致省政府主席的公开信,杨明轩四处奔走疏通,使被捕学生获释,师范学校校长被撤换。

西安事变后,杨明轩以“西救会”为依托,夜以继日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并主持召开了全国学生救国联合会代表团、西安学生救国联合会、东北民众救亡会等18个团体代表参加的紧急会议,发表了《致全国各将领及全体武装同志电》,主张共赴国难,团结抗战。次日“西救会”和西安学联组织了30多个宣传队,到街头巷尾进行宣传,杨明轩担任大会主席并致词,痛斥蒋介石先安内后攘外的反动行径,用实际行动支持张、杨兵谏行动和所提出的八项主张。西安事变以后,新的陕西省政府组成,杨明轩协同新任陕西省教育厅厅长李寿亭着手整顿教育工作,积极开展抗战教育,并提出在教育界成立抗日救国团体,得到杨虎城、车向忱、杜斌丞等人的支持。1937年1月,在杨明轩的主持下,西北教育界抗日救国大同盟(“教盟”)举行了成立大会,杨明轩当选为执行委员会主席,李寿亭当选为副主席。会议通过了“教盟”章程和组织大纲,确定“教盟”宗旨是“团结西北抗日救国教育工作人员,实施国难教育,完成中华民族之自由独立”。要求盟员“联合前进的教育工作者推行国难教育”,“使教育成为民族解放斗争的武器”等。“教盟”成立后,杨明轩委任进步人士出任重要学校的校长;颁发《国难教育方案及实施办法》《国难期间青年学生之任务》;新设立了陕西省教育厅三原初等教育人员训练班,为了争取“教盟”继续合法公开活动。支持李敷仁等办好《老百姓报》《民众导报》及《文化周报》,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鼓动各界群众团结抗战。

1937年3月,杨明轩从西安密赴延安,受到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热情接见。5月,在周恩来等支持下出国赴欧“考察教育”。1938年,从事抗日统战工作,为推动西北军进步将领靠拢革命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胡景通曾回忆说:“当时大家都关注榆林部队最高指挥官邓、高二人关系,因为只有邓、高之间的关系处好了,方能处好榆林和陕甘宁边区之间的关系。为此,明轩先生曾亲自到榆林去过一趟。”杨明轩不仅到榆林帮助邓宝珊和高双城靠拢革命,同时赴绥德与赵寿山会晤。赵寿山之女赵铭锦回忆:“我父亲率部在山西娘子关阻击日寇,部队伤亡较大,……父亲很焦虑,便急电杨老到绥德商议对策。……到绥德后,我父亲和杨老商讨了部队的去向和发展问题,提出了按照中共治军的办法改造部队,并请求中共派干部协助的意见,经南汉宸请示党中央后又与罗瑞卿商议,决定派一批有经验,有名望的老同志和抗大学员参加部队,协助开展政治工作。”后来赵寿山部队起义,回到解放区,成为“统一战线的典范”。

1937年底至1946年,杨明轩与杜斌丞、王菊人、郭则沉创建民盟西北总支部,支持盟员主编《秦风·工商日报联合版》《经世》《新妇女》《儿童旬刊》《孩子报》等,宣传抗战、团结、民主,反对投降、分裂、独裁,引发蒋介石反动当局特务监视。1946年5月1日,陕西国民党反动当局绑架暗杀民盟西北总支部青年委员主任、《民众导报》主编李敷仁,5月3日,捣毁《秦风·工商日报联合版》报社,制造了震惊西北乃至全国的“西安血案”。反动当局写信威胁杨明轩“必须改变政治态度,否则将给以李敷仁同样的‘待遇”。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对杨明轩的安危极为关注,指示西北局妥善部署,尽快将杨明轩安全接回陕甘宁边区。1946年7月,唐磊(韩夏存)受中共中央西北局派遣,负责护送杨明轩回陕甘宁边区。他们原拟从铜川方向进入边区,但上火车后发现有特务跟踪,遂中途在三原下车,去邓宝珊家小住数日,折回西安,住在赵寿山之女赵铭锦家中。7月19日晚,杨明轩由赵寿山的副官袁德启护送,唐磊暗中陪同,乘火车离开西安,在兴平下车,由唐磊护送北上,途中克服重重困难,8月5日进入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马栏。8月7日从马栏出发,13日杨明轩一行抵达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所在地延安,先后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李维汉、谢觉哉、刘景范等会见,杨明轩称自己是“虎口脱险”。1948年3月,杨明轩出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

西北教育改革的践行者

1946年,毛泽东(左三)、朱德(左四)、杨明轩(左一)、刘景范(左二)在延安

1949年9月,杨明轩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50年1月,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杨明轩任军政委员会委员兼文教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1953年1月,西北军政委员会撤销,成立西北行政委員会,杨明轩任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文教委员会主任。1954年10月,西北行政委员会正式撤销。杨明轩主持西北地区的文教工作近五年。

西北文教委员会的工作范围,包括教育、文化、新闻、出版等方面,任务相当繁重。杨明轩认为新中国成立是中华民族“以教育兴邦”的历史机遇,必须把人民教育工作切实做好。他根据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结合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注意采取座谈研究方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加之他丰富的教育工作经验,对西北教育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1952年春,习仲勋(左四)与张治中(右三)、杨明轩(左一)等在临潼秦始皇陵

1950年7月,杨明轩作了《关于文化教育工作的报告》,深刻地阐明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及进行改革的方针政策。要求按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一步一步地、慎重地对旧的学校教育和旧的社会文化事业进行改革,努力使所有爱国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杨明轩指出,除了大、中、小学要向工农群众开门,必须为工农群众服务,注重工农群众的普及教育,推广农村的冬学和城市的业余补习教育,并提高到高级的科学技术和政治教育。关于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杨明轩指出,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在少数民族地区从事教育工作,必须消除历史上形成的民族隔阂,加强民族团结,一切工作都须按各民族的特点、各民族的要求和觉悟程度,采取谨慎的方针,稳步进行,反对从主观愿望出发,急于求成和强迫命令、包办代替的倾向。1950年,杨明轩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作了深刻的论述。根据《共同纲领》中提到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教育是有高度思想性和政治性的要求,杨明轩指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是在学校教育中贯彻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内容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教育;政策是爱国家、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和爱护公共财产的道德教育;关键是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思想水平,业务知识。1952年,杨明轩再次作了《关于高等学校教职员思想改造问题》《谈思想改造》的讲话,在《西北教育通讯》上发表了《进一步开展高等学校的思想改造学习运动》的文章,从理论到实践对思想改造的必要性、方针政策、立场态度、方法等重要问题,作了精辟的阐明。他还反复强调指出思想改造的方针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武器,本着“实事求是”“与人为善”的态度,在实际行动中改正各自的错误思想,防止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1953年4月,杨明轩在西北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中,针对教育行政机关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管得很少,不多管的种种现象,明确指出今后学校工作必须贯彻以教学为中心任务的方针。他说要明确认识到校长、院长的主要任务就是领导教学,教务处和政治辅导处的工作都要面向教学,都要从不同方面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各专业课都要和思想教育相结合。

杨明轩主持西北文教委员会工作的五年时间,在重点抓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在文化、卫生、新闻、出版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改革工作,为后来西北地区文教工作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杨明轩从1907年参加反清学潮开始,在60年的革命生涯里,崇尚“教育救国”的思想,为共产主义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无私付出,为办好人民教育热忱探索、艰苦奋斗,其一生的追求和为革命、为人民、为民族作出的贡献,足以为人师表、启迪来者。(责任编辑 黄艳)

作者:王天强,榆林学院教师;杨红霞,兰州市王家堡小学教师

猜你喜欢

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快把我哥带走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