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比较阅读”为主题的单元教学设计
2021-06-17元泽
元泽
比较阅读就是在确定的同一题目下,将内容或者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多个文本加以对比、分析进行的阅读。比较阅读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对同一专题下的多个文本加以比较、分析并做专门的研讨进而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
比较阅读教学,教师要设计不同的阅读专题进行比较阅读。如,以作家作品为专题,可以选择某一特定时期或特定地域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有助于学生知人论世,认识作品的现实价值;以作品的文学要素为专题进行比较,可以从语言、结构、形象主题等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
下面以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六单元为例进行单元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设计依据】
1.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的“教学提示”中指出,“运用专题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与写作”。
2.统编教材。
统编教材必修下第六单元的整体认识以及教材中的单元提示、学习提示及单元学习任务。
3.课程标准中学业质量水平评价量表以及《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等评价要求。
【学习目标】
1.学习本单元所选古今中外小说,了解其创作背景和思想意蕴,认识小说这一体裁的特点和文学价值,获得独特审美体验。
2.进一步了解人物、环境等小说要素,理解它们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学习鉴赏小说的情节,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的叙事手法和语言,掌握小说鉴赏的主要表现手法和文体基本特征。
3.认识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的作用,分析小说中伏笔、象征等各种手法;把握文学虚构对于小说的意义。感受古今中外小说多样的创作风格。
4.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并在其中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读书积累和写作心得,反复咀嚼,深化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理解;在读写结合中提升对社会人生的观察、判断、分析能力,提升审美品位。
【学习活动】
1.阅读与鉴赏:综合运用略读、精读等方法,阅读《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促织》《变形记》五篇小说,并添加批注、点评,注重体现阅读的个性化,对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质疑、阐发或评价,体现自主阅读的创造性。
2.梳理与探究:选准专题,从社会环境、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技巧等方面梳理并比较各篇小说的特点,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对社会环境影响人物命运、小说独特的叙述技巧等问题进行探究。
3.表达与交流:就本单元各篇小说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相互切磋,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写关于小说的读书札记,并在班级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结合自身的经历并发挥想象,创作一篇虚构作品。
【任务框架】
【课时计划】九课时。
【单元设计说明】
“课程标准”重视大单元教学设计,统编教材必修下第六单元从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是由小说构成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单元。这一单元以三个主要学习任务为引领,由阅读、讨论、探究、交流、写作等学习活动构成,综合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等活动。
基于小说的文体特点,本单元教学设计强调比较阅读和写作实践相结合,从情节、环境、人物、主题、技巧、意蕴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在对文学形象进行比较阅读中,通过辨析、探究等构建鉴赏文学作品的认知框架,提升形象思维、逻辑思辨、审美体验的能力,获得审美体验,积累鉴赏经验,从而提升文学阅读素养。
学习任务一:探寻人物的命运与心理
小说是“一种以散文形式叙述虚构性内容的文学体裁”,人物、环境、情节是传统小说的三要素,其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环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时空场所,对人物的性格有着重要影响;情节是具有一定结构原则的“事件”以及人物活动的过程。所以,学习任务一主要围绕小说情节、环境、人物等要素设计,由小说情节入手,让学生了解故事的梗概、人物的命运、情节的变化……在获得阅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对小说的直觉认识,感受并了解传统小说情节运行的方式以及情节运行的动力;然后通过对人物心理、语言等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人物的类型化与个性化,以及人物在现代小说中的退隐等特点,初步建立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知识框架;在熟悉了小说人物形象、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后,可以从“人际关系”角度思考社会环境对人产生的深入而内在的影响,让学生关注小说的社会批判性,在丰富他们人生体验的同时,提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分析能力。
“课程标准”中“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应以学生自主阅读、讨论、写作、交流为主”,所以,在落实这一学习任务时,指导学生先初读文本,以读书笔记或读书提要的方式,整体阅读文学作品;再细读文本,在原始阅读经验的基础上生成新知,提升阅读素养,打开欣赏文学形象的视野。
活动一:初读文本 品味情节
设计意图:
学生一定要与文本直接对话,展开个性化的阅读,才能对作品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的阅读应该由对文本的“原始理解”开始,启动阅读关注,所以在初读小说时,要让学生根据个人阅读经验自由阅读,采用批注等形式自主欣赏小说,形成读书笔记。
小说家是“讲故事的人”,他们常以高超的叙事技巧,使得笔下的故事精彩纷呈,以情节吸引读者。学生也往往被传统小说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鉴赏小说,从情节入手,符合学生阅读的真实情境,也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结构特点、人物性格的变化……
在阅读小說、梳理情节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情节的前进、转折……往往与一些突发事件有关,这些突发事件会深刻地影响主人公的命运。通过分析小说中突发事件潜在的必然性和深层意蕴,从而为学生探寻人物的心理和命运做好铺垫。
活动内容:
1.阅读本单元的5篇小说,用读书提要或读书笔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完成文言小说《促织》的阅读,并做必备知识的梳理。
2.梳理小说的情节,用简洁的词语进行概括,试着用表格或折线来展现情节的发展变化。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展示自己对小说情节的理解;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修改并完善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做成PPT在班级展示。
示例:
①表格类,如《祝福》。
②折线类,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示例是从“林冲”这一人物角度梳理的情节,也可以指导学生从“陆虞候”等人角度进行梳理,相互对照。)
3.探讨小说情节运行的基本形式,突发事件的作用等,加深对小说情节的理解。本活动以学生的探究为主,可以就以下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展示。
①《祝福》中,命运坎坷的祥林嫂在贺家坳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但丈夫死于伤寒,儿子被狼吃了,她只好又回到鲁镇,直至走向死亡。如何理解祥林嫂遇到的这些突发事件?
②《促织》中,成名山穷水尽时求巫问卜,捕到了促织,结果促织被儿子扑死;儿子害怕父亲责备,跳井自杀,结果化作促织……探讨其中突发事件对小说情节运行的作用以及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③《变形记》一开篇,格里高列就变成了一只甲虫,这一突发的事件对人物的心理有怎样的影响。
4.除了突发事件之外,小说中还会有其他因素推动情节的发展。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风雪”这一环境是如何影响小说情节发展的,在小说都起到了哪些作用。
活动二:细读文本 鉴赏人物
设计意图:
本活动以专题的形式开展比较阅读,力图改变学生的阅读方式和阅读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鲜明的人物形象是优秀小说的标志之一,通过分析这些形象来提升阅读鉴赏能力是“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将人物作为阅读主题进行比较,可以让学生在分析、对比、探究中感受人物形象,帮助构建小说鉴赏的知识构架,发展提升自己的形象思维、逻辑思辨能力,增强独特的审美体验。
本活动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动机,比较、辨析经典文学形象,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以“细读文本、鉴赏人物”为核心任务,以感受小说人物形象为内驱力,以对比阅读为学习路径,将小说阅读的相关知识、方法整合在学习活动中,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从文章中选一句最能体现小说人物特点的话,目的是让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较为具体的认识,同时为下一个学习活动环节做铺垫。
对人物描写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指导学生注意这五篇小说在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时的方法各不相同,或综合运用各种手法或有所侧重。此外,还要引导学生注意随着情节的发展变化,人物的心理、性格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与“活动一”内容相关联。
活动内容:
1.人物往往具有个性化的语言,从小说中找到代表其性格特征或提示其精神面貌的一句话。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的“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等。
2.阅读时就小说中人物描写的相关内容圈点勾画,然后设计表格,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角度分类梳理,并概括人物的形象或性格特点。
示例:
3.比较各篇小说刻画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的不同技巧,提升鉴赏小说人物的能力。
①梳理、比较《祝福》中关于祥林嫂的几次外貌描写。思考随着情节的发展,祥林嫂外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反映出人物怎样的境遇和心理状态。
②比较祥林嫂与别里科夫外貌描写的差异,思考作者这样处理的原因,体会小说中人物个性化与类型化的差异。
③比较祥林嫂、林冲、别里科夫三位人物形象,体会小说塑造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差异。思考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变化,圆形人物的性格特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展现出怎样的性格侧面;体会小说塑造扁平人物的艺术效果及价值。
4.阅读小说鉴赏的相关文章,自主梳理探究,使鉴赏小说人物形象或性格的知识结构化,与其他同学分享并相互交流。
活动三:知人论世 观察批判
设计意图:
在前面学习活动的基础上,本活动让学生从人物与社会环境共生、互动的关系中来认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关注小说的社会批判性。“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心理性格会产生深刻的影响,通过分析小说中其他人物对主人公的影响,可以加深学生对社会环境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知人论世,充分认识作品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描写,丰富自身的人生体验,提升对社会现实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活動内容:
1.除主人公外,小说中还有一些次要人物,他们对主人公的命运或心理往往产生影响,甚至决定了主人公的命运走向。请以主人公为核心绘制小说中的人际关系图,在全班交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人际关系图表。
示例:
2.结合小说中的人际关系,概括各篇小说中社会环境的特点,分析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探讨以下问题并在全班交流。
①《祝福》中,祥林嫂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死亡境地的,是因为鲁镇的人们吗?搜集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封建礼教是如何压抑、摧残人性的。
②阅读《水浒传》第六、七、八回,思考是什么让林冲的拳头常常停留在空中,无法落下;根据《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写作背景,思考是什么让别里科夫整天恐惧不安。
③比较祥林嫂与别里科夫生活环境的异同,结合两位作家不同的写作背景,体会小说的社会批判性。
④《促织》中,成名的儿子化为促织,成名的命运随之变化,但在整个故事中不变的是什么;《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的外形变成了甲虫,但不变的是什么;他的父母、妹妹外形没变,但什么变了。思考在人类不同历史的社会发展中,“变”与“不变”隐含着怎样的社会规律。
⑤祥林嫂、别里科夫、格里高尔死后,他们周围人的反应并不相同。比较人们的态度,体会小说主人公命运悲剧的原因。
3.本单元各篇小说的主人公命运各不相同,或者死去或者逃离或者飞黄腾达,他们的命运是否可以改变,为什么?结合作品的写作时代背景,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思考作者表达了对人生怎样的思索。
学习任务二:欣赏小说的技巧与魅力
活动一:叙述人称 叙述视角
设计意图:
小说家是“讲故事的人”,以哪一人称叙述、从哪个视角叙述……体现了小说不同的叙述特点。本单元的五篇小说,叙述故事的方式并不相同,比较它们叙述的差异有利于学生对小说这种文体特质的深入认识。
通过转换叙述视角的写作练习,为学习任务三“抒写生活的经历与故事”作好准备。对叙述人称和视角变化的认识,让学生明白小说不仅仅是呈现事实,还可以展现作者思考的深度。
活动内容
1.比较本单元五篇小说叙述人称、叙述视角等方面的差异,探究小说叙述话语的特点。
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促织》与《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使用的叙述人称有什么区别,探讨两种不同叙述人称的各自特点和作用。
②《变形记》中的叙述视角具有怎样的特点,这种叙事方式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2.转换叙述视角,试着从不同的视角改写小说片断。如从祥林嫂的视角来改写《祝福》中与“我”相遇的一段;或者从妹妹的视角,改写《变形记》中她对格里高列的看法。
活动二:写实写意 虚构魅力
设计意图:
“小说是用散文写成的具有某种长度的虚构的故事”。从根本上说,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或多或少地包含有虚构的成分,可以说,对虚构的重视与运用,体现了小说的意义和价值。无论是传统小说还是现代小说都会运用虚构,但存在着不同的写作目的。
通过对小说虚构的认识和理解,为学习活动三“抒写生活的经历与故事”中发挥合理想象,创作一个虚构的故事做好准备。
活动内容:
小说《促织》与《变形记》都存在人化而为虫的内容,比较两篇小说“幻化”手法运用的异同,体会小说中的写实与写意。
学习任务三:抒写生活的经历与故事
活动一:文学短评 写作交流
设计意图:
本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写作千字左右的文学评论,这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识,有效提升阅读鉴赏水平;既是对学生小说阅读鉴赏能力的检测,也是对完成前面学习任务的总结性学习活动。文学评论的写作练习,希望学生综合初读、精读文本的阅读结果,参考研究论文资料,并结合其他同学的学习成果,从小说文体的多个方面表达自己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在必修上第三单元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如何写作文学短评,而且在本单元有了学习任务一和二的铺垫,降低了写作文学短评的难度,但还是需要学生做一些写作准备,要掌握文学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
活动内容:
从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叙述、结构、技巧等方面选择一个内容,撰写文学短评,小组交流,取长补短,提升写作能力。
活动二:创作实践 讲述故事
设计意图:
本单元的写作任务是“叙事要引人入胜”,要求学生从生活中选取材料,尝试写复杂的记叙文,通过写作实践感受小说叙事的特色,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以写促读,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
活动内容:
试着以小说家的眼光去观察社会人生,借鉴小说的写法创作一个故事,发挥想象,运用虚构,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小说。
【设计反思】
本单元教学案例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指导,以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单元提示、学习提示及单元学习任务为依托,着重突出“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特点,综合运用比较阅读、专题阅读的方式,在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也关注了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
作为必修教材“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中唯一的小说单元,要体现对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要求,同时考虑到选择性必修教材以及选修课程的内容,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小说这类文学作品,在梳理小说情节、感受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形成对小说文体的基本认识,并适当进行探究性学习,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这一案例选择了比较阅读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比较阅读要在同一专题下对多个文本进行比较、分析,并做专门的研讨,体现了学习任务群以大单元为整体的教学意图,力图改变以往以解析知识点、训练技能的教学模式。在比较阅读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本案例在运用比较阅读教学的同时,也综合运用了其他方式,这些教学方式的选择都重在设置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作为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整体设计,还关注到了“课程标准”中写作的相关要求。
“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是加强实践性,要让学生在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情境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本案例为了突出比较阅读教学的主题,在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方面还可适当增加内容。此外,课堂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的现场观察,关注他们在对话交流、小组分享等方面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程度、思维特征等做具体的考查。这需要进一步设计,形成量表,做定量分析;记录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为学生提供观察量表、等级量表等工具,促进学生进步。本案例因篇幅所限,在学生活动和评价量化方面的内容未能完全展开。
編辑/李 莉